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人民公社前期的收益分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人民公社前期的收益分配

三、人民公社前期的收益分配

这一时期(1958—1961年)跨越以公社为核算单位和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两个阶段。之所以把这两个阶段放在一个时期来叙述,是因为在这一时期中,虽然基本核算单位改变,但在分配政策上连续性较明显,难以分割。
广西和全国各地一样,在1958年8月开始建立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特点是“一大二公”。“一大”是规模大,公社以大乡为单位建立,比高级社大10倍以上。“二公”是公有化程度高。建立公社的政策规定把原高级社的生产资料、公共积累和社员的自留地、家庭副业、全部入社,由公社统一经营,生产由公社统一指挥,产品归公社统一分配。在分配政策上,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供给制即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有的地方搞七包、八包(即包吃饭、穿衣、理发、治病……等等),但广西在分配政策上只提伙食供给制或粮食供给制,反对七包、八包。工资制即废除高级社时期的按工分分配,实行7—8级工资制,按月发工资。这种分配政策,出现了严重的平均主义,因为除了在食堂吃饭不要钱之外,没有多少工资可发。这种管理体制和分配政策造成的损失是十分严重的。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共自治区委于1959年初及时调整核算单位,即改公社统一核算为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核算,以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大队相当于原来高级社的规模。以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以后,原高级社的一些管理制度相继恢复,即大队对生产队实行“三包”“四固定”生产责任制,较好地克服了生产上的混乱状态。但在分配政策上,认为供给制是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萌芽,因此,仍然坚持办公共食堂和吃饭不要钱的制度,对老人、小孩和丧失劳动力的社员无条件供给吃粮,对无故不完成基本劳动日的劳动力,缺勤期间伙食费自己负责。工资制则实行死等级活工资,恢复评工记分。到1960年7月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制订并经中共中央批转的《关于农村的十项政策》,仍是提坚持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但这里已将供给制放在工资制的后面。随后,于12月进一步明确供给部分占社员分配部分的30%,工资部分占70%,并强调推行工种定额,按定额计分。仍强调办好食堂。到1961年5月,中共自治区委关于执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六十条)》的补充规定中,提出坚决执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供给部分只限于对五保户的供给和困难户的补助,其余一律按工分分配。并第一次提出“合理分配社员口粮,实行多劳多吃”,即从社员口粮中抽出一部分粮食按工分分配。一般是保证老人、小孩口粮定量,从劳动力口粮中抽出一部分按工分分配。生产队获得的超产奖励粮全部按工分分配。第一次明确规定“食堂自愿参加,社员口粮分到户”。
这一时期的收益分配,是从严重的平均主义逐步向按劳分配回归,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得到一定的恢复。但以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后,原来存在于高级社时期的队与队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同时,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力受到破坏,生产水平下降,农产品产量减少,在产品分配上,国家、集体、社员三者之间的矛盾也比较突出,分配政策总是在既要保证完成国家任务又要使社员生活不出问题之间进行调整。

☚ 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收益分配   四、人民公社中期的收益分配 ☛
0001535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