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商品基地,大搞农业综合开发
1986年全地区以发展名、优、特产品为突破口,建立烤烟、无籽西瓜、水果、蚕茧、甘蔗、松脂、八角、玉桂、三黄鸡、瘦肉型猪等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实行集中连片开发、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商品率和经济效益。在建设商品基地过程中,引导农民大搞农业综合开发。一方面是向农业生产的广度开发,即开发利用荒山、荒坡、荒地、荒水,据统计,1986年至1992年共开发利用荒山、荒坡、荒地46万多公顷,开发利用荒水1 000多公顷。另一方面是进行农业的深度开发,在已有耕地上实行烟、稻轮作;西瓜、水稻轮作;发展冬季农业等。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产出率,走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路子。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92年全地区主要农产品商品基地取得了显著成效,见表11-6-2。
生猪生产基本上实现了瘦肉型化。1992年全地区瘦肉型公猪已占公猪总数的78%,杂交配种窝数占母猪配种窝数的94.3%; 三黄鸡出栏1 000多万羽。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地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业商品率。1992年农业商品基地的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40%以上,农村第一产业的商品率也由1985年的40.29%提高到56.4%。
表11-6-2 1992年主要农产品商品基地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