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舍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舍法 “三舍考选法”或“三舍选察升补法”之简称。 亦称“三舍推恩”。宋代太学教学与升补制度。 熙宁四年(1071),立太学生三舍法,将太学生分为上舍、内舍、外舍三等。各以锡庆院、旧国子监、武成王庙为舍。 始入学为外舍,初不限员,后定七百员,春秋各试一次;外舍升内舍,二百员;内舍升上舍,一百员。学生各习一经。 上舍生成绩优异者直接授官。元丰二年(1079)颁布太学新学令,订三舍法一百四十余条,详密规定太学私试、公试、舍试和升舍方法。 定太学置八十斋,每斋容三十人,外舍生二千人,内舍生三百人,上舍生一百人。月一私试,年一公试,隔年一舍试;参考日常行艺,逐级校定,分别升舍。 元符二年(1099)后,三舍法逐步推广于诸州学。州学岁贡其上舍生一人(崇宁元年改三年一贡),内舍生二人。 上舍生先附太学外舍,经试合格方补入内舍,三试不中遣还其州。其内舍生免试,补为太学外舍生。 崇宁元年(1102),太学外舍增至三千员,另建辟雍容之。内舍六百员,上舍二百员。 三年,罢州县发解和省试,取士皆由学校按三舍法升贡。宣和三年(1121),罢州县学三舍法,惟太学行之。 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始建太学,养士七百人,上舍生三十员,内舍生百员,外舍生五百七十员。选察升补方法愈严密。 参见“校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