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学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学究 原指迂腐的读书人。源于唐代的科举制度。 唐代科举,分进士、明经等科。其中,明经一科,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和学究一经几种。经,指经书。五经就是《易》《诗》《书》《礼》《春秋》。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可以应五经考试的,叫做“学究”。学究一经,就表示学通一部经书。《谷山笔麈》记载,宋神宗时改革科举制度,应进士考试经义论策,取中的分为五等: 第一等和第二等“赐进士及第”,次之应“赐进士出身”,再次“赐同进士出身”,最后一等“赐同学究出身”。 后来,“学究”作为书生的美称得到广泛使用。再后来,“学究”的词义发生了变迁,渐渐产生了贬义,常用来称那些读古书、食而不化的人,也产生了“老学究”“村学究”之类的词。我们现在所说的“学究气”,就是指那种不明世事、死啃书本的迂腐气。 学究 唐宋科举的科目之一。唐朝明经科又分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史科等。应学究一经的考试而中试者称之为学究。宋代简称学究。学究原泛指有学问的读书人,后世也有用做贬词,指不谙时事头脑不灵活的读书人。 学究xuéjiū原指迂腐的读书人。源于唐代的科举制度。 学究xuéjiū科举中的一个科目;指读书人(多指迂腐的读书人) 学究xué jiū原指唐代“学究一经”科考试的人,后来指称教书先生或腐儒,这里是诗社中对迎春和惜春戏称:就请菱洲(迎春)、藕榭(惜春)二位~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三七·842)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科舉部 > 其他 > 學究 學究 xuéjiū 科舉考試之科目名。唐代屬明經科,稱“學究一經”。至宋代稱“學究”。《新唐書·選舉志下》:“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舊……明經之别有五經、有三經、有二經、有學究一經、有三禮、有三傳、有史科”。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惡登科》:“許孟容進士及第,學究登科,時號錦襖子上着莎衣。”《宋史·選舉志一》:“禮部貢舉設進士、九經、五經、開元禮、三禮、三傳、學究、明經、明法等科,皆秋取解。” 学究 学究学究 腐儒 怪人 怪物 怪客 ☚ 顽固 评价人物出身用语 ☛ 不够好的学生 不够好的学生举止文雅、身体柔弱的书生:文弱书生 ☚ 好的学生 书生 ☛ 学究“学究一经”之简称。 学究中国唐代取士明经一科,有“学究一经”科目。学究本指读书人,后也用以专指迂腐浅陋的读书人。 学究學究xué jiū本指读书人。后亦用以专指迂腐浅近的文人。《医灯续焰·潘楫序》:“随读随讲,不升座,不据席,不作学究态。” 学究scholar;pedant 学究贡举科目之一。学究科即唐之明经,但试墨义。宋初沿置,如《周易》学究。神宗熙宁间兴三舍法,罢学究科(《长编》卷30端拱二年二月,卷486丙午,《事物纪原》卷3《学究》)。别名“经生”(《东斋纪事》卷1)。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