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日本国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日本国志

日本国志

典志体日本史。四十卷。清末黄遵宪撰。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嘉应州(今广东梅市)人。光绪举人。早年从事义理考据之学。光绪三年(1877)为驻日使馆参赞。受明治维新影响,读卢梭、孟德斯鸠著作,“心志为之一变”,接受民权思想。同时著《日本杂事诗》,又着手撰写《日本国志》,借镜日本,宣传改良。八年(1882),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后又任驻英使馆参赞及驻新加坡总领事等职,益悉心考察新政。回国后入强学会,办《时务报》,又任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湖南按察使,助陈宝箴办新政,成效卓著。变法失败后,罢归,兴办教育,写定《人境庐诗草》,倡言取消帝制,认为将来实现大同民主乃“势所必至”。
《日本国志》除卷首年表外,分国统、邻交、天文、地理、职官、食货、兵志、刑法、学术、礼俗,物产、工艺十二类,共五十多万字。记载日本历史沿革,介绍日本学术思想文化,以及两千年来日中交往情况。对明治维新起因、经过、后果、影响叙述尤为翔实,凡涉明治日本政策、体制,皆参照欧美,较其利弊,提出己见。作者自称这是一部“明治维新史”,意在把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百务更新、气象一新”的情况介绍到国内,导引国人,知其所取法。书中详细考察了明治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和议会制,对府县地方议会议员的选举,议会召开的程序一一记载,不厌其详,并加评论说:“议会者,设法之巧者也。”又以长达五卷的篇幅,介绍日本颁行的新法制,以供清廷取法。还详述明治日本新经济制度。认为明治政府大力扶植私人资本,发展本国民族经济,使日本出现创办民间企业的高潮,推进了工业革命,增强了国家实力。同时,对日本学制、教育改革方案以及“文明开化运动”作了叙述。详记其学制规范,普及教育及向先进国家选派留学生,实行智力资源的开发等措施。主张把这种学制推行到中国,以取代帖括八股之学。书中提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一是取消闭关政策,注重“邻交”,吸取消化外国先进经验。二是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日本于明治政府成立之后就设议政官、行政官、刑法官等各类机构。这种“君民共主”的“三权分立”政权组织,仿于泰西,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此书的叙事特点是详今略古,详近略远。为启迪中国变法,特别突出了对明治维新史的论叙,并通过“外史氏曰”的史论,阐发自己的改良主义变法政见。在编纂方法上,对传统的史志体作了改进,除灵活运用自注、地图外,因受国外近代史学和社会统计学等影响,还制作了大量的图表。其征引日本原始资料十分广泛,采书至二百余种,凡维新以来政令、图表、条例,皆多采择。
《日本国志》刊行之后,对社会影响很大。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盛赞其“实在是一部再好不过的政治教科书”,是清末研究日本史的重要著作,对戊戌变法思潮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在戊戌维新变法的高潮中,为适应变法要求,1898年一年之内,《日本国志》一版再版,出现了“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汇文书局”、“浙江书局”三种本子。在日本也引起了反响,日本学者誉其为近代中国人所撰日本史中最完善的一部。
初刻本为光绪十六年(1890)羊城富文斋刻本,其后翻刻本不下五种,其中光绪二十三年(1897)至二十四年的富文斋改刻本系经作者亲自改定,最能代表其当时的思想。

☚ 明会要   国朝柔远记 ☛

日本国志

清末黄遵宪著。近代中国系统介绍日本政治、历史、人文、地理的重要专著。清光绪三年(1877)作者出任驻日公使馆参赞。五年,根据耳闻目睹的日本社会情况,开始撰写本书,十三年稿成。二十一年刊行。共四十卷,五十余万字。对于明治维新以后之日本社会、经济、文教、军事、议会政治、工商业之发展等都详加介绍,“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对中国戊戌变法有很大影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