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日本哲学界关于主体唯物论之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日本哲学界关于主体唯物论之争

日本哲学界关于主体唯物论之争

日本民主主义科学家协会(简称“民科”)哲学分会内部的争论,也是战后初期,唯物主义哲学界最重要的一场理论论战。主体性论最早是由文学评论家提出的理论,后来被引入哲学领域,作为认识论、本体论或伦理问题的讨论,在哲学上以梅本克已、高桑纯夫、真下信一为代表提出建立主体唯物论,以松村一人为首的“民科”哲学分会其他成员则与之相对立,由此在“民科”内部展开了论战。梅本以伦理的主体性为出发点,提出了哲学上的主体性问题,这个问题与历史中人的自由问题分不开。1947年2月,他发表了关于主体性问题的第一篇论文《人类自由的界限》,1947年10月,又发表了《唯物论与人》,试图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结构的联系上,弄清主体性的伦理问题。他认为“在伟大实践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东西——对不期报答的解放的献身和绝对根除利己心,在理论上都被省略。”梅本把理论上被省略的部分叫作“空隙”。他通过对西田·田边哲学中“无能哲学”的批判,提出“无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与实存主义统一的因素,把实存主义从理论上重视主体(人)这一点补充到马克思主义中去。梅本通过对西田哲学的超越,并以此为线索接近唯物主义的所谓“主体唯物论”,受到了以松村一人为首的正统派唯物主义者的批判。他们认为:(一)实践中变革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包含了对主体条件的认识。(二)梅本不是从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而是从人的普遍本性中寻求主体性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则是工人阶级在其共同斗争中形成的阶级意识。(三)梅本脱离了生活着的人,把历史必然性考虑为物质过程。梅本要填补马克思主义的“空隙”,不过是以另外的主体性来代替马克思主义主体性。针对松村一人等人的批判,梅本连续发表了《唯物史观与道德》、《辩证法的物质及其自觉的逻辑》、《主体性和阶级性》等文进行反驳,并明确地表述其“主体唯物论”的主要论点:(一)主体唯物论是克服西田哲学的一种方式。(二)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主体性被埋没在资产阶级思想之中,因而使工人彻底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使主体性觉醒乃当务之急。(三)西田哲学无视阶级利益,主张个体绝对服从全体,不能证明全体和个体的利害关系,因而只能作伦理学的处理。(四)献身不是为抽象的一般人的献身,而是通过解放自己而达到解放全人类特定阶级的献身,由此产生马克思主义固定意义的人道主义义务感。
以梅本和松村围绕伦理主体性的争论为中心,促使主体性的观点转向各个方向。高桑纯夫和真下信下与梅本站在同一立场,主张实存主义的主体性,甘粕石介、右在由重、小松摄郎等人从近似于松村的观点出发,与之展开批判,非马克思主义者清水几太郎、宫城音弥既指责主体性论的主观的非科学性缺陷,又指责历史唯物主义犯了公式化的错误,主张所谓主体性的客观化、科学对象化。
关于主体唯物论的论战把人的主体性作为普遍性问题提出来,深化了人的伦理价值、人的自由等问题,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 日本自由民权运动中立宪主义与民权主义之争   日共与苏共的争论 ☛
0000777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4: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