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姜栽培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姜栽培史history of ginger growing

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是中国古代烹饪和食品加工中的重要调味品,又可入药。中国在春秋时代即栽培利用姜。《论语》、《礼记》、《管子》等先秦文献中都提到姜;湖北江陵及荆门的楚墓出土的随葬品中都有外形完整的姜的根茎(见图)。因此,近年来有人推测中国是栽培姜的起源地。


湖北江陵望山出土战国生姜


古代姜的栽培主要在长江以南各省。先秦时期,四川省已是姜的名产区。唐代,扬州广陵郡(今江苏江都)、杭州余杭郡(今浙江余杭县)、台州临海郡(今浙江临海)所产的姜的加工制品蜜姜、干姜都是贡品。长江以北各省古代较少栽培姜,入清以后陕西、河南、山东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逐步发展姜的栽培。
栽培姜的经济收益历来较高,《史记》有“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之喻;王祯《农书》中说:“养羊种姜,子利相当。”加以姜比较耐贮运,因此,到了清代,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了不少姜的商品性生产基地,如湖南攸县、江西于都、浙江嘉兴、河南鲁山等。
《四民月令》中即已提到姜的栽培方法,其后历代农书中都有论述。史籍中所记姜的栽培方法的要点是: 宜选用沙土地,种姜一般经催芽后再播种,生长期中要锄草培土,在炎热的夏季要遮荫。种姜催芽的方法,古代南北各异。黄河中下游一带是在清明后10天进行催芽,立夏后栽种。南方于小雪前采收姜时,将种姜稍经日晒,即置于室内专门设置的熏姜阁上,用微火烘之,至次年清明停火,谷雨后取出栽种。清代,嘉兴一带种姜采收后先行窖藏至次年春分取出,置熏姜阁上熏烘。这与现代浙江嘉兴一带所用的熏姜法基本相同,熏烟还具有预防姜腐败病的作用。姜田遮荫方面,古代因地制宜,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或用苇叶、树枝等搭荫棚,或用带叶的树枝插于畦畔,或与烟草、芋等间作,藉烟草植株或○叶遮荫。种姜(古代称姜母)发芽后,仍可供食,元代农书中即提到,于农历四月,用竹箅爬开根土,采收种姜销售可以“不亏元本”。姜在秋社(立秋后第5个戊日)即可采收,此时品质幼嫩,芽色微紫,称为子姜,或名紫姜;白露后采收者,品质老而味辛,称老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