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和静县
和静县历史上为焉耆的一部分。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流域回归祖国后,乌纳恩素殊克图盟旧土尔扈特部南路4旗54苏木被安置于此,实行世袭扎萨克制,属喀喇沙尔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年(1775年)设盟长公署,由土尔扈特部汗王兼任盟长。民国28年(1939年)设置和靖县,隶属焉耆专区。1954年起辖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59年改名和静县。总面积3. 9万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地和静镇距库尔勒市85公里,距乌鲁木齐市449公里。
辖1区、2镇、10个乡、15个农牧林场、53个村。辖区内有兵团农二师所属3个团场及自治区、自治州属企事业单位40多个。1995年,全县总人口16.99万人,有汉、蒙古、维吾尔、回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2.5%,农村人口占63. 91%,农村劳动力2. 38万人。
有耕地1. 57万公顷,农村人均耕地3. 8亩;草地245. 5万公顷;林地5. 2万公顷。有开都河、巩乃斯河等25条河流和12个湖泊,年径流总量58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34. 12亿立方米。
和静县因地势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山间盆地巴音布鲁克草原地区年平均气温-4.5℃,无霜期24天;山前平原农区年平均气温8.7℃,无霜期163天,日照时数2 777. 7小时,降水量86. 7毫米。多西北风,风能资源约10万千瓦。
矿藏资源已发现26种、117处,主要是铁、锰、铅、锌、钨、菱镁、白云岩、石灰岩、重晶石、煤、石棉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巴音布鲁克草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珍稀鸟类天鹅保护区。
和静县经济以牧为主,农牧结合。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5. 91亿元,工业总产值2.46亿元,农业总产值1. 7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亿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9 50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 225元。
和静县是新疆重要的牧业大县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焉耆马、茶腾大尾羊、牦牛等较为有名。1995年,全县牲畜存栏84.33万头,在全疆居第2位,人均牲畜10.8头;产肉9 900吨,人均产肉量58.3公斤,是全疆人均水平的2倍多; 产毛1 298吨; 畜牧业产值8 089.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7%。种植业以小麦、玉米、油菜、甜菜为主。粮食种植面积1. 04万公顷,总产6.42万吨,单产407公斤,是新疆粮食高产县之一;油料总产3 800吨; 甜菜总产1.44万吨; 水果总产9 116吨。
基础设施有灌溉渠道1 747公里,机电井60眼,有效灌溉面积1.48万公顷。年发电量75万千瓦小时,农村年用电量618万千瓦小时。农业机械总动力3.88万千瓦,机械耕、播率分别达到99.9%、66.9%。半数以上的山区牧民实现定居。南疆铁路穿越县境,设有21座火车站,并有南疆铁路线上目前最大的货场;公路依托过境的216、217、218、314国道连接县乡场,形成公路网络。有程控电话2 000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