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茶叶流通
福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南安县丰州镇莲花峰的茶事石刻,早在距今1600多年的公元376年,当地就有制茶活动。全省名茶迭起,产品风靡海内外。唐代,福建方山 (今闽侯县五虎山) 的露芽等茶就因作为贡品,驰名中原。宋代,茶区进一步扩大,制作技术提高,促进了茶叶销售,“所产之茶为天下之所嗜”。元代,建御茶园于武夷九曲溪之第四曲,督造贡茶。清代是茶叶鼎盛时期,对外贸易中福州成为全国三大茶市之一。对外贸易促进茶叶发展,福建又创制了红茶、乌龙茶、白茶和花茶, 连同原来绿茶, 形成五大茶类。福建“武夷”茶在相当一段时间成为茶叶的代表,“武夷”也成了中国茶的代称。
新中国成立前, 福建茶叶主要由私营厂商及茶贩收购与销售,价格随行就市。茶贩收购的茶叶,除少数自营外,大部分转手售给私营厂商,茶厂精制后再投放市场。成品茶除少数春茶供应省内销售外,80%输出,由全国各地私营茶行和茶商经营。
新中国成立后,福建茶叶流通历经了自由购销、统购统销和放开经营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