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蕹菜白锈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蕹菜白锈病 【释文】: 白锈病是蕹菜的主要病害,全国多数地区有分布。一般发病率10%~40%,严重的可达80%,一般减产5%~10%,严重的60%以上。 1.症状识别 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茎上也有发生。叶片受害,叶正面起初现出淡黄绿色至黄色的斑点,后渐变褐色,病斑较大,叶背生白色隆起状疱斑,近圆形或椭圆形至不规则形,有时疱斑互相连结成较大的疱斑,后期疱斑破裂,散出白色粉状孢子囊。严重时疱斑密布,病叶畸形,叶片增厚、黄化、坏死、脱落。茎秆受害,肿胀畸形增粗,有时也形成白色隆起疱斑,破裂后散出白色粉状物。 2.病原菌及传播途径 病害是由鞭毛菌亚门的蕹菜白锈菌真菌侵染而引起的。孢子囊梗棍棒状,无色,不分枝,平均大小47.7微米×20.16微米。孢子囊椭圆形至扁椭圆形,无色,串生,大小为15.9~25.0微米×12.5~22.1微米。卵孢子生在被害茎中,近球形,表面平滑,无色至微淡黄色,直径33.75~58.8微米,壁厚,藏卵器表面皱褶,直径48.75~75微米(图2-25)。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留在土中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次年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或直接侵入寄主。植株发病产生孢子囊,靠气流、灌水等作业传播,进行再侵染。 图2-25 蕹菜白锈病菌 1.卵孢子 2.孢子囊 3.孢子囊梗 3.发病条件 孢子囊萌发的适宜温度20~35℃,最适宜的温度25~30℃。相对湿度是病害发生的关键条件,寄主表面必须有水膜或水滴病菌才能侵入。孢子囊在叶片幼嫩时侵染,棚室浇水后,通风不良,湿度饱和,常易发病。隔年轮作可大量减少土壤中卵孢子数量。病菌仅侵染旋花科植物。 4.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子及拌种 选用无病种子或用种子重量0.3%用量的35%阿普隆拌种剂拌种。 (2)轮作 与非旋花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 (3)栽培管理 适当稀植,浇水后通风排湿,发病后适当控水。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克露(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40%三乙膦酸铝(乙磷铝、疫霉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喷液,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公顷棚室15千克,或5%加瑞农粉尘剂15千克喷粉。一般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