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蔓荆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蔓荆子 【药物出处】:《本草经集注》 【概述】本品又名蔓荆实、荆子、万荆子、蔓青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 Viter trifolia L.var.simplicifolia Cham.或蔓荆Vitex trifolia L.的成熟果实。单叶蔓荆子主产于山东、江西、浙江、福建等地,蔓荆子主产于海南、广西、云南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药性】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胃、膀胱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应用】 1.用于风热头痛,牙龈肿痛。如外感风热,头痛头昏,身热恶风,常配桑叶、菊花、薄荷、荆芥等同用;如风热上攻,牙龈肿痛,可与石膏、白芷等同用。本品亦可用于气虚血弱,清阳不升之头痛,多配人参、黄芪、升麻、柴胡等同用。 2.用于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翳障失明。治目赤肿痛,羞明多泪,配木贼、青葙子、决明子等同用;如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内障失明,常与人参、黄芪、炙甘草等同用。 3.用于风湿痹痛,肢体挛急,常与羌活、防风、藁本等配伍,方如羌活胜湿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性升散,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单味蔓荆果实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莰烯和蒎烯。并含微量生物碱、维生素A和牡荆子黄酮。蔓荆果实含少量蔓荆子苷及脂肪油,主要成分为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油酸和亚油酸以及γ-生育酚和β-谷甾醇。 2.药理作用 蔓荆子煎剂对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黄色微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以及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孤儿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水煎剂和醇浸液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甲醇提取物对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抑制作用;水煎液有祛痰和平喘作用;提取物能显着延长牛凝血酶凝聚人血纤维蛋白原的时间,表明有较强的抗凝作用;热水提取物对宫颈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还有降血压的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