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蔓荆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蔓荆子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马鞭草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单叶蔓荆和蔓荆的成熟果实;又名荆条子;主要含有挥发油、脂肪油、黄荆素、黄酮甙等成分;辛、苦、微寒,入膀胱、肝、胃经;属辛凉解表类药。 〔功效主治〕 疏风散热,祛风胜湿。适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昏多泪;牙龈肿痛;风湿表证、风湿痹证等。 〔本草撷英〕 本经:气味苦,微寒,无毒。主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 别录:风头痛、脑鸣、目泪出、益气,令人光泽脂致。 大明:利关节,治痫疾,赤目。 元素:太阳头痛,头沉昏闷,除昏暗,散风邪,凉诸经血,止目睛内痛。 好古:搜肝风。 〔名医心得〕 王药雨:眼科要药虚证如夜盲及弱视症,可与党参、枸杞、菟丝子等同用;实证如目赤充血羞明等,可与草决明、菊花、当归、川芎、红花、丹皮等同用。目痛流泪,本品亦宜。〔1〕 〔药理与应用〕 1.抗微生物作用:水煎剂对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对霉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流感引起的头痛等症,少用于脚癣的治疗。 2.镇咳、祛痰、平喘作用:有明显的抑制致敏豚鼠肺组织释放组胺及SRS-A的作用;对致敏豚鼠能舒张支气管和小支气管平滑肌。临床多用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咳喘以及支气管哮喘等病。 此外,本品尚有镇痛、镇静、解热、降压、抗癌等作用。临床可用于神经性头痛、偏头痛、肌肉神经痛、高血压等疾病。 〔剂量用法〕 6~12克,煎服。 〔按语〕 本品味辛能散风邪,性寒能清邪热,质轻上行,擅散头面之邪而治头痛目疾,尤其对头部两侧近太阳穴处之头痛疗效最着。临床上常与荆防、薄荷、菊花、决明子等同用。惟其辛散易伤阴血,故头痛目疾而证属阴血不足者应慎用或禁用。 【参考文献】: [1]王药雨 实用中药学 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2:29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