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又称“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Keynes,John Maynard,1883—1946)关于货币需求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理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是在遵循剑桥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其1936年出版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首次提出。在这本书中,凯恩斯抛弃了前人关于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观点,发展了一种强调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和利率影响的重要性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愿意以流动性强的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和财富的心理动机。凯恩斯从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入手来研究货币需求。他在研究什么因素影响个人持有货币的决策时,提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个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日常交易的方便,而在手头保留一部分货币。凯恩斯认为,人们因交易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是与其收入同向变动的。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是指人们需要保留一部分货币以备未曾预料的支付。凯恩斯认为,人们因预防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也与收入同向变动。因为人们拥有的货币越多,预防意外事件的能力就越强,而拥有较多的货币用于不测之需是以收入较高为基础的。投机动机是指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为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凯恩斯认为投机动机产生于货币和债券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投机性货币需求随利率的高低呈反向变化,是利率的减函数。在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中,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产生的货币需求一般都用于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故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以L1表示;由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用于金融市场的投机,故称为“投机性货币需求”,以L2表示。凯恩斯认为,满足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如果用Y表示收入,则 L1=f(Y) 投机性货币需求L2是利率的减函数。特别是利率降至最低点以后,货币需求就会变为无限大,即没有人愿意持有债券,人人都愿意持有货币,这时流动性偏好变为绝对性,货币需求便跌进了“流动性陷阱”。如果以i表示利率,则L2=f(i) 以L表示货币总需求,则L=L1+L2=f(i,Y) 它表示对货币的总需求是由收入(Y)和利率(i)两个因素决定的。凯恩斯所研究的货币需求,是指实际货币需求余额,即以不变价格表示的货币需求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