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儿诸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小儿诸虫

病证名。小儿肠寄生虫病,以蛔虫、蛲虫、姜片虫、绦虫、钩虫为多见,尤以蛔虫、蛲虫病发病更为普遍。这些肠道寄生虫病,轻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重者可危及生命。因小儿接触污染的环境机会多,虫卵通过食物或蚴虫接触皮肤而侵入儿体。小儿脏腑柔弱,易为诸虫寄居生长,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小儿药证直诀》虫痛:“面㿠白,心腹痛,口中沫及清水出,发痛有时。”并伴有食欲不振或嗜异,大便不调或稀或干。日久则脾胃俱虚,影响水谷摄取,四肢百骸无以营养,故见气促,神疲,浮肿、心悸等气血不足的病象。脾虚则肝旺,可见烦躁易怒,睡中咬牙等。治疗一般以驱虫为主,如久病脾胃已伤,驱虫后当及时健脾以恢复脾胃功能。如脾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导致气血虚弱者,当益气养血,待病情转好后,再予驱虫,必要时驱虫与补益药同时并进。参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等条。

小儿诸虫

小儿诸虫

肠道寄生虫病,以蛔虫、蛲虫、姜片虫、钩虫、绦虫为普遍,小儿尤以蛔、蛲、姜片虫为多见。虫病的发生,多由接触污染的环境所致,虫卵通过食物经口或幼虫接触皮肤而侵入人体。《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诸虫论》: “脏腑实强,则不能为害;若脏腑虚弱,则随虫所动而生焉。”小儿脏腑柔弱,尤易为诸虫寄生、繁殖,影响脾胃的正常受纳和运化功能,而致食欲不振,嗜异等。虫病日久,脾胃俱虚,影响水谷精微的摄取,四肢百骸无以营养,而见神疲气短,以致气血衰弱。脾虚则肝旺,故又可以出现烦躁,睡中咬牙等。虫病的治疗,一般以驱虫为主。如病久脾胃已虚,祛虫后应即时健脾益胃,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若脾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导致气血虚弱,当先补气益血治之,待病情好转后,再与祛虫,或攻补兼施,驱虫与补益之剂同时并进。
蛔虫病: 蛔虫,古称蚘虫,长虫。状如蚯蚓寄生于小肠,静止时可无自觉症状,扰动时则腹痛阵作。蛔虫伤及脾胃,影响运化功能,肌肤失于濡养,气血不能上华于面,故面色黄暗,或起白斑。虫多壅积肠中,障碍运化之机,则肚腹胀大,青筋浮露,食欲异常,虫动则痛,令儿哭叫不止,坐卧不安,或吐出虫,口淡而沫自出。虫病日久,水谷精微为蛔虫所吸取,耗损气血,则身体瘦弱,脏腑虚损,迁延不愈转成蛔疳。可用使君子散,加槟榔治疗。如蛔虫较多,腹痛剧烈,腹胀有肠型,大便不通,可加大黄、元明粉。驱虫后,可用异功散调理脾胃。若蛔虫上逆,恶心呕吐,时或吐蛔,上腹剧痛,四肢厥冷,称为蛔厥,用乌梅丸以安蛔镇痛。若蛔虫腹痛,兼有明显热证者,可用连梅汤以酸苦泻热。蛔虫病久,可用肥儿丸,以理虚祛蛔。
蛲虫病: 蛲虫病是由于吃了带蛲虫卵的食物,或由于吮指等不良习惯而发生的。蛲虫喜夜间爬出体外肛周产卵而致肛门奇痒,女孩因蛲虫爬至外阴部,可引起遗尿。蛲虫寄生于肠内,影响胃摄纳运化功能而导致食欲减退,面黄肌瘦,烦躁不安。治宜杀虫止痒为主,内服追虫丸。外用百部或韭菜,或蒜煎水灌肠。若肛门有湿疹,可用青黛为散调黄连油膏外敷。
姜片虫病: 姜片虫因其虫体形似姜片而得名,又因其色如生肉而又名赤虫。多因食入带有姜片虫囊幼的生藕、菱角、荸荠等食物而得病。感染赤虫之后,成虫寄生于十二指肠部,虫动则肠鸣、腹痛。虫上犯胃气,下扰肠道,运化失职,中阳虚衰,而致消谷不利,肠鸣腹痛,食少,便溏。虫吮精微,精微耗损过甚,致精神萎靡而嗜睡,面黄无力。虫扰中焦,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脾虚,脾胃不运则水泛浮肿。治疗应以驱虫为主,用槟榔煎水,加糖调味,早晨空腹吞服。若气血亏虚者治宜调补脾胃,可服参苓白术散,或异功散加减。
钩虫病: 又名黄肿病,桑叶黄。因小儿赤脚下地或裸臀坐地,皮肤接触泥土时幼虫钻入皮肤而感染。幼虫入侵部位皮肤红、肿、痛而奇痒,或有出血点及红斑。幼虫进入儿体后,逐渐变为成虫,寄生于小肠,吸吮血液,当钩虫更换吸血部位时,被咬破的创口继续出血。钩虫寄生小肠日久,失血过多,则面黄气弱,浮肿,倦怠,便溏;并嗜食生米、茶叶、生豆和泥土等。继则出现头晕、心悸等心脾气血不足之虚证。治宜驱虫为主,用鹤虱、榧子、雷丸、贯众、苦楝皮、土荆芥等。虚证可用平胃散加绛矾、红枣研末为丸服,或六君子汤加黄芪、当归,双补气血。
绦虫病: 绦虫寄生于小肠,由生食猪、牛、鱼肉引起。绦虫全长可达1~4丈,由节片构成,其尾端节片常脱落后随大便排出,长寸许,故古有“寸白虫”之称。绦虫病患儿,轻者可无自觉症状,重者全腹疼痛,大便不调,食欲不振或亢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四肢乏力,出现脾失运化,肝失疏泄等证候。猪肉绦虫可形成囊虫病,囊虫寄生在皮下和肌肉中可形成结节; 寄生于眼中者可引起视力模糊,长久沉着后,可诱发失明。寄生于脑部时可发生头痛、癫癎、半身肌肉抽搐等症状。绦虫病的治疗,宜先选驱虫,再予调理脾胃。驱虫用南瓜子炒熟去皮,取30~60克,早晨空腹顿服,继服等量槟榔煎剂,2小时后服硫酸镁。南瓜子主要作用于虫体中段与后段的孕卵节片,使之瘫痪;而槟榔可使牛肉绦虫之前段及猪肉绦虫之全体瘫痪,故二药合用,疗效显著。此外,雷丸、龙芽草(仙鹤草)、山楂、石榴皮等,亦有祛绦虫作用。调理脾胃,一般可用异功散、资生健脾丸。脑囊虫病,属于“虫痫”范围,治宜豁痰、断痫,兼以驱虫,可用温胆汤化裁;或加天竺黄、琥珀、郁金、白矾等为丸常服。

☚ 小儿疟疾   小儿蛊证 ☛

小儿诸虫

小儿诸虫

小儿诸虫,是指肠道寄生虫病,以蛔虫、蛲虫为多见。多因接触污染食物、衣被、玩具或玩土等手指被污染,但食前不洗手,饮食不卫生或饮水被污染,虫卵通过食物经口进入肠道所致。小儿脏腑柔弱,消化液分泌弱,易为虫寄生、繁殖而影响脾胃受纳和运化功能,虫蠕动或阻塞肠道,出现食欲不振,嗜异,气血亏损,失养全身则神疲气短,烦躁,腑气受阻则腹痛,睡中咬牙。治疗以驱虫为主。
蛔虫病,症见腹痛时作时止,多见于脐周围,痛时哭叫不止,曲腰捧腹,面色黄暗,面部起白色虫斑,白睛有黑斑,下唇内有小白点如粟粒状,腹大青筋现露,食欲不振或嗜异,或善食善饥,但消瘦,鼻孔作痒,夜寐中咬牙,或口淡涎沫自出,或吐虫或便出虫体。太阴人用麻黄定痛汤,安蛔饮。少阴人用白何首乌理中汤,白何首乌附子理中汤。少阳人用滑石苦参汤。
蛲虫病,症见肛门奇痒,夜尤甚,痒时可见在肛门周围细小白色虫蠕动,若女孩蛲虫爬进外阴则痒或引起遗尿,腹部隐痛,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烦躁不安,睡眠不宁。太阴人用白矾、蛇床子等分煎洗肛门并灌肠。少阴人用川椒25g水煎,用法上同。少阳人用苦参水煎,用法同上。

☚ 疳疾   小儿惊风 ☛

小儿诸虫xiǎo ér zhū chóng

infantileparasitic diseas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