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儿输血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小儿输血 小儿输血输血系指输全血,或成分输血。根据病情输入血液的不同组成部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白蛋白、球蛋白及各种凝血因子等,可有效地利用血液制品,并可增进疗效,减少输血并发症。 血液制品应用适应证表
目前认为,如出血量在小儿血容量10%以下时不需输血,可单输电解质溶液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的丧失。出血量达血容量10%时应予输血,输血量一次不超过15~20ml/kg。需大量输血时应尽可能多用新鲜血,因库血温度和pH均低,且氧饱和度下降,氧离解曲线左移,游离血红蛋白增高,血浆第Ⅴ和Ⅷ因子降低,钾、乳酸、丙酮酸等均有增高,而钙离子降低,大量输入库血可产生酸碱失衡、高血钾、低血钙、低体温,心功能紊乱及出血倾向等严重并发症。枸橼酸库血一般于保存21天后不再应用。大量输血时应补充钙剂,每输入200ml枸橼酸血、补充10%葡萄糖钙0.1g。 输血反应 (1) 发热性反应: 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主要原因为致热原,如应用可弃式输血器,可预防发热反应。多次输血后,血内产生白细胞凝集素及血小板凝集素,再次输血时,这些凝集素与输入的白细胞、血小板产生凝集,引起发热反应。一旦出现应暂停输血,并静脉注射异丙嗪或地塞米松。 (2) 过敏性反应: 可能因输入过敏物质所致,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出现荨麻疹。有时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可用抗组织胺药(异丙嗪或地塞米松)治疗,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时静脉滴注肾上腺素。 (3) 细菌污染: 已少见,但反应极严重,死亡率高。如血瓶内血浆混浊,有絮状物沉淀、血浆中有较多气泡及血浆呈玫瑰红色(溶血)或黄褐色均有细菌污染可能,应废弃不用。 (4) 溶血反应: 主要发生于误输错型血、包括ABO型、A亚型、Rh因子等配合禁忌的血液。症状轻重不一,输入错型血10~20ml,有腰背剧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出血倾向、黄疸、血红蛋白尿,全麻时可仅出现原因不明的手术野渗血及低血压。发生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输注右旋糖酐、5%白蛋白纠正低血容量,必要时用间羟胺或多巴胺等升压药,但不宜用使肾血流量减少的去甲肾上腺素或血管加压素。于维持血压的同时,静脉注射速尿;滴注碳酸氢钠液纠正酸中毒,并使尿液碱化。溶血原因查明后,可输同型相合血,以补充凝血因子及纠正溶血性贫血。出血倾向如系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引起,可用肝素治疗。休克期后须维持电解质平衡及促进肾功能恢复。 输血并发症 (1) 心脏负荷过重: 输血量过多或速度过快常使心脏负荷过重,慢性贫血病儿血容量正常或增高,但心脏代偿功能差,输血过量易引起心力衰竭。 (2) 空气栓塞: 加压输血时空气进入循环可引起空气栓塞;库血中白细胞及血小板凝块通过输血滤器可引起微血栓栓塞。大量输入库血还可造成肺毛细血管栓塞,导致呼吸功能障碍。 (3) 传播疾病: 因输血传播的疾病以肝炎较多见,输血浆后肝炎发生率较输全血高,输注白蛋白,无传播肝炎危险。 (4) 免疫缺陷: 如胸腺淋巴增生障碍、无球蛋白血症病儿,输入含大量有生活力白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的血液,可引起严重反应,输血二周后出现皮肤红斑,肝肿大,全血细胞减少。 ☚ 小儿外科液体疗法 氧疗法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