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二疏èr shū称誉人功成身退,及时归隐;也表现辞官家居。《汉书·疏广传》:疏广与其兄子疏受,在汉宣帝朝分别为太子太傅和少傅,在朝中引为美谈。“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叩头曰:‘从大人议。’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去。及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吴筠《览古三首》之三:二疏返海滨,蒋诩归林园。白居易《高仆射》:二疏独能行,遗迹东门外。权德舆《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四皓本违难,二疏犹待年。 二疏《二疏》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汉书》卷七十一《疏广传》:“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征为博士太中大夫。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丙吉为太傅,广为少傅。数月,吉迁御使大夫,广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字公子,亦以贤良举为太子家令。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及置酒宴,奉觞上寿,辞礼闲雅,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因进见,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 【释义】汉代疏广、疏受叔侄二人,同为太子师傅,人以为荣。太子十二岁时,广与受俱辞官还乡。二疏即疏广叔侄。 【例句】荣故里名香二疏,播廉声恩在三衢。(张可久小令〔双调·折桂令〕《肃斋赵使君致仕归》)肃斋即衢州路总管赵仲礼,因其致仕归,因而用二疏功成名就,不贪恋富贵乞骸骨事作比喻。 二疏参见[疏受辞荣]。吴筠《览古》之之三:“二疏返海滨,蒋诩归林园。” 二疏 二疏èrshū┃━ 指叔侄齐显赫。《汉书·疏广传》载,汉宣帝时,疏广为太傅,其侄疏受为少傅,二人同在朝,后同时告老,时人称之为“贤哉二大夫”。也指功成身退。唐·李白《拟古》诗:“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唐·杨巨源《和卢谏议朝回书情即事寄两省阁老兼呈二起居谏院诸院长》诗:“宠位资寂用,回头怜二疏。” ☚ 二阮 七叶 ☛ 二疏❶指托病辞官的疏广、疏受。唐李白《拟古》诗之五: “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 二疏指汉代的疏广、疏受。据《汉书·疏广传》载,疏文为太傅,其侄疏受为少傅。因年老同时辞官,时人钦佩,临行时公卿大夫在东都门外盛会欢送。封建文人以此为美谈。《文选》二一晋张协《咏史》诗:“蔼蔼东都门,群公祖二踈。” 同“疏”。《隋书·韦世康传》:“欲追纵二疏,伏奉尊命。” 二疏èr shū汉代疏广为大傅,其姪疏受为少傅,称二疏。因年老同时辞官,公卿大夫在东都门外盛会欢送。封建文人以此为美谈(3)。《送杨少尹序》: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现在杨君与疏广疏受,他们的去官思想难道有什么两样吗?《送杨少尹序》:为传继二疏踪迹否?——接着疏广疏受的事迹给他作传不?《送杨少尹序》: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又不晓得当时疏广疏受离开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事? 二疏即疏广、疏文。见“疏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