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符号互动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符号互动理论theory of symbolicinteraction亦称“符号交互作用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卢默(H.Blumer)于1937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其后有多种流派,包括以布卢默为代表的新芝加哥学派、库恩(M.Kuhn)为代表的衣阿华学派以及戈夫曼( E.Goffman)为代表的剧作艺术学派等。但基本思想都与G.H.米德的理论有关。认为社会心理学的核心问题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互动过程。包括有符号参与的互动和非符号的互动。符号是传递某种意义的动作,主要指人的言语系统。符号互动突显人对意义的理解。该理论的基本观点:(1)事物本身不存在客观的意义,它是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赋予的;(2)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根据自身对事物意义的理解来应对事物;(3)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可以随着社会互动的过程而发生改变,不是绝对不变的。符号互动理论强调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应予肯定,但它却忽视了社会因素对人格的重要作用。 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亦称“符号相互作用理论”。主张从人们相互作用中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认为符号即一定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社会是人际符号互动引起的一种现象,社会代表着人际互动的组织和构成;人们根据与他们相联系的社会对象的意义而对它们采取行动,而这些意义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传递和变化的。其基本假定主要有: (1) 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基础的;(2) 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不存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3) 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 ☚ 互动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