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力学
对讯息中符号形式与符号内容关系的一种形象化描述。日本符号学者池上嘉彦曾指出:“符号有创造‘虚的世界’的能力——这个能力在以严密的传达为目的符号体系中,完全被吻合‘实的世界’的结构所抑制。不过,随着抑制的减弱,符号这种能力作为重要功能就被突出出来了。”(《符号学入门》,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60页)这种创造“虚的世界”的能力,表现在符号形式与符号内容、意义及指示物的“力学”关系中,文学创作、广告宣传便是有意识地利用了这种能力。在符号通讯过程中,当某事物作为另一事物的替代物而代表另一事物时,它们的关系就是“符号形式”和“符号内容”的依存关系。符号形式是可以感觉得到的,而符号内容则是隐性的。于是人们在心理上常常不自觉地把“符号形式”在事实上与符号等同起来。例如鹦鹉说“早上好”与人类说的相同,会使人错以为它也在使用符号。在文学中,选用适当的符号暗示比现实的指示物更美的东西,并由此使指示物向“意义”靠拢,是一种常用的创作方法。但在新闻中,利用符号力学便容易造成失实。例如“某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某厂人人当家理财,个个精打细算”等用语,通过符号形式使“虚的指示物”占主导地位而遮掩了“实的指示物”,读者会依据虚的指示物“订正”实的指示物,对所报道的人或单位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