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九谷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九谷考》

训诂书。 3卷, 清程瑶田著。 以 《说文》为纲,考释黍、稷、稻、梁、麻、大豆、小豆、麦、苽9种谷物。 每释一谷, 先列 《说文》解释, 后加按语,遍引经传子史。博稽农家习语,验之以播获之时,辩正异名, 考定是非。 卷三末附释“稙、穉、 种、稑、稼、 穑”, 并附载 《铢法起于黍粟》 一文。 另有 《附录》1卷, 辑录4篇文章: 《图黍稷稻梁四谷记》、 《辩论黍稷二谷记》、 《答秦序唐观察言南方无黍书》、 《与吴殿晹舍人书》。 有咸丰庚申 (1860年) 广东学海堂《皇清经解》 补刊本。

《九谷考》Textual Research of the Namesof Cereals

清代关于中国古代传统粮食作物名实的考证著作。著者程瑶田(1725~1814),字易畴,安徽歙县人。乾隆举人,擅长经学,尤长于名物考证。生平对农事研究用力颇多,有《沟洫疆理小记》、《水田小记》、《考工创物小记》、《释虫小记》等,《九谷考》尤为著名。约成书于1780~1785年之间。
全书约3万字,考证了粱、黍、稷、稻、麦、大豆、小豆、麻、苽等9种粮食作物。 书末附“植穜稑稼穑”、“铢法起于黍粟”、“图黍稷稻粱四谷说”、“辨论黍稷二谷记”等4篇,还有两篇与友人讨论农作物的书信,为后来作者所加。
作者在考证中,对作物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情况进行分析,其中不乏独特见解。如认为粱即粟的米名,黍有粘与不粘之分,稷与粱二谷有别等等。但是认为稷是高粱,却是该书的严重错误。《九谷考》还旁及作物生态特征及生长阶段的不同名称,并有重要发现。如“苽”条中,将苽不同生长环节的生长特性、植物形态描述出来,指出苽有稃有芒,与具花萼、花瓣的植物有区别,从此“稃”作为植物学名词一直沿用。作者还科学地指出苽黑菌粉的寄生现象,苽谷粒期的成熟先后及雌雄同株现象。《九谷考》还叙述了作物的种植方法与种植制度。如“稻”条考证了中国南方水稻种植制度的发展,指出种植方法是“因土地所宜,每多殊致,固未有可以一说概之者矣。”
《九谷考》在考据方法上很有特色。作者在前言中说:“乃复求之诸经传之说,以反复疏证之,既又博稽农民相沿之语,验之播种之时,参诸五方土宜之异同,而论说之,以著于篇。”就是说在论证时,除了在文字训诂、文献记载中搜集证据外,还大量搜集耳闻目验中所得的证据,广征博引、类比排列、旁通曲证,是该书考据方法的最大特征。在作者的分析考证中,体现出他重视实践的精神。如作者考据“稷”居“北方十余年,与老农者流商订屡矣”。在“图黍稷稻粱四谷记”后说,他写《九谷考》时,经河北、天津等地,考察稷、黍、稻成熟期的先后。《九谷考》并不囿于传统的考据学,在农史研究方法上,已开创了文献考证与农业实践相结合的先河。
该书版本有《通艺录》本、《安徽丛书》本和《皇清经解》本。

九谷考

三卷。清程瑶田撰。程氏生平见“果蠃转语记”,是书以《说文》为主要根据,考释黍、稷、稻、粱、麻、大豆、小豆、麦、苽等九谷。每一谷首列《说文》之说,后加按语,遍引经史百家,间用农家习沿之语,参验以播获季节,五方水土之宜,以辨正异名,考定是非。程氏博考群书,汇萃众说,在比照中探求其是;且据声义相通之理,求诸文字声韵之原,往往有所发明。是书清刘宝楠赞为精确,刘氏并本程氏之说为《释谷》四卷,于豆、麦、麻三者征引尤富。《九谷考》三卷卷末附释“稙、穉、种、稑、稼、穑”,并附载《铢法起于黍粟》一文。另有《附录》一卷,辑录四篇文章:1.《图黍稷稻粱四谷记》;2.《辨论黍稷二谷记》;3.《答秦序唐观察言南方无黍书》;4.《与吴殿晹舍人书》。《九谷考》有咸丰庚申(1860年)广东学海堂《清经解》补刊本。1933年收入《安徽丛书》第二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