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放射性污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放射性污染fànɡshèxìnɡwūrǎn

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放射性物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fàngshèxìng wūrǎn

人类活动排放的放射性物质造成的环境污染。
 ❍ 加强对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减少和防止~对人体的伤害。

☚ 放权   放水 ☛

放射性污染radioactive pollution

由事故造成的污染。由于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的放射性跨国界污染,1986年制定了两个公约:《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和《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按照第一个公约第1条第1款的规定,核事故是指“缔约国或其管辖或控制下的个人或法律实体的设施或活动、由此引起或可能引起放射性物质释放,并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对另一国具有辐射安全重要影响的超国界的国际性释放的任何事故”。这个公约规定通知和提供情报的义务。第二个公约建立了一个在发生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时迅速提供援助以尽量减少其后果的国际体制。

放射性污染radioaotive contamination

人类活动排放出的放射性污染物,使环境的放射性水平高于天然本底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放射性污染物是指各种放射性核素,它与一般的化学污染物有显著区别,因其放射性与其化学状态无关而取决于核素。每一种放射性核素都有一定的半衰期,能放射具有一定能量的射线,除了在核反应条件下,任何化学、物理或生化的处理都不能改变放射性核素的这一特性。
污染来源 ❶核工业的三废排放是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核燃料生产循环中排放放射性物质; 铀矿开采和选矿过程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是氡和氡的子体以及放射性粉尘,其次还有废水废渣。
❷核电站排出的放射性污染物为人工放射性核素,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很轻微,对附近居民接受剂量的影响,一般不超过本底辐射剂量的百分之一。只有在核电站反应堆发生事故的时候,才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❸核燃料后处理厂排入环境的放射性核素为裂变产物和少量超铀元素。其中一些核素半衰期长、毒性大,对环境污染严重。
❹地上核试验的爆炸瞬间能产生穿透性很强的中子和辐射,同时产生大量的放射性核素。地上核试验造成的全球性污染要比核工业造成的污染严重得多。
对土壤的污染 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多种途径污染土壤。放射性废水排放到地面上,放射性固体废弃物埋藏处置在地下,核企业发生放射性排放事故等,都会造成局部地区土壤的严重污染。如美国汉福德(Hanford)钚生产中心从40年代中期以来,向地面渗透池排放了5×108立方米的放射性废水,其中含钚约200千克,经过衰变后到1972年β放射性核素仍残存20万居里,成为全球土壤放射性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大气中的放射性沉降,施用含有铀、镭等放射性核素的磷肥和用放射性污染的河水灌溉农田也会造成土壤放射性污染。其特点是污染的范围较大,一般污染程度较轻。
放射性核素在土壤中的迁移与核素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地表植被以及气象水文等因素有关。不同核素在土壤中的扩散迁移能力有很大差异其顺序为氚(3H)>锝(Tc)>钌(Ru)>锶(Sr)、铯(Cs)>镭(Ra)>铷(Rb)。如美国汉福德钚生产中心30多年来排往渗透池的钚向下迁移穿透的土壤深度不超过3米,而氚和钌早已穿透60多米的地层,进入地下水。
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后,可以被植物根部吸收,经食物链进入人体,也可以被雨水冲刷污染地表水或者渗入地下水,从而污染水源。

放射性污染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放射性元素排入环境后,造成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的污染。主要污染源有核武器试验、核燃料循环中排放的各种放射性废物、各种辐射源和放射性核素等。这些元素的不稳定的原子核在蜕变过程中释放出粒子和射线,称放射性蜕变,简称放射性。放射性物质主要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其放射线对肌体内部产生持续照射,当某部分达到一定剂量时,就会产生有害作用。可能出现的近期效应是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失眠等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症状,进而会出现白血球和血小板减少等。可产生的远期效应是发生遗传障碍、肿瘤和白血病等。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fangshexing wuran

人类活动排放出的放射性污染物,使环境的放射性水平高于天然本底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核工业、核电站、核燃料后处理厂、核试验等主要污染源,它们排放各种放射性核素,可造成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由于大气的扩散和水流的输送,放射性核素在自然界可以得到稀释和迁移,但也可被生物富集,使某些动物、植物、特别是水生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增高许多倍。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使人受到放射性伤害。

☚ 垃圾埋藏   放射性废物管理 ☛

放射性污染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又叫放射性沾染,系指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或环境的污染而言。由于对放射性物质开采、提制、生产、贮运、试验、使用(包括战争应用)、及意外事故泄漏等原因造成生产场地、工作厂坊、设备、环境、人体及生物体的污染。由于污染程度不同故危害轻重亦不相同。应采取各种严格措施防止放射性物污染,污染后应及时清除污染,并对人员进行监测与防治。

放射性污染

在原子能工业生产、试验、核爆炸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上的疏忽或直接接触放射性物质等原因,可致工作场所各种设备表面、周围环境以及人体表面的污染。参见“环境科学”中的“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

人类活动排放出的放射性污染物,使环境的放射性强度高于天然本底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现象,主要来自核工业、核电站、核燃料后处理厂、核试验、医院等。参见“医药卫生”中的“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radioactive pollution

指在核工业生产、核试验以及核技术工作中,由于某种原因使工作场所或有关设备、周围环境、人体表面和食物等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

在核原料的开采、提炼,核能的应用及核武器试验与使用等过程中,由于处理不当或遭受核试验的影响,使一定范围的环境放射性污染物质增加,影响人体健康或构成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
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❶核武器的使用与试验: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及以后在太平洋比基尼岛上的氢弹试验,造成了严重的放射性污染。自1945年至1982年,以美国和苏联为主,全世界已进行过近千次的大气层、水下、地下核试验,增加了全球性的环境放射性污染。
❷核燃料的开采、加工与再处理:在含铀、钍等矿石的开采与粉碎过程中,可有氡气和放射性粉尘污染大气;在提炼及核燃料的再加工过程中,可有放射性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
❸核电站: 由于能源紧张,目前愈来愈多的国家在发展核电站,这种核动力工业都有放射性废气、废水和废渣排出,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核电站的反应堆等设施发生事故时,也可使局部地区发生严重的放射性污染。
❹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和医学上应用,产生的放射性废弃物。
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后,对人体的危害方式可以是外照射,也可以是内照射。
❶由于环境中存在着天然放射性物质,如铀、钍系和40K等以及宇宙线,人类对此等物质所致的本底辐射已能适应,只有当环境受到放射性污染,电离辐射对人体达到一定的剂量时,才能出现有害作用。
❷当在短期内受到大剂量照射,如核武器爆炸,在应用和运输放射性物质中的意外事故等,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极度虚弱、神经机能失调、反射减弱、广泛性出血、有时可因心力衰竭及脑溢血死亡。还有体温升高、脱发和显著的血象变化。估计成人男子全身一次照射剂量的短期影响见下表:

成人男子全身一次照射剂量的短期影响

剂 量效 应
少于25rad
50 rad
100 rad
200~250 rad
500 rad
1000 rad
无影响
轻度暂时性血象变化
恶心、呕吐、疲乏
可能致命
半数死亡
全部死亡


注:1rad指机体吸收射线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01焦耳的能量


而在屡次受到小剂量的照射,如不遵守防护规则,或受放射治疗不当,可产生慢性放射病,也可由于急性转变而成。表现有局部和全身性损害,如局部受照出现皮肤发红、萎缩、脱毛甚至溃烂,导致恶性肿瘤及指甲凸度改变,有的还出现白内障等。而全身主要表现神经系统机能性与器质性改变等,也有出现骨髓性与淋巴性的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可有明显的出血倾向与继发性感染,还出现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病变。
长时间或大剂量甚至长时期小剂量的放射性电离辐射作用,经一定的潜伏期能诱发白血病或其他癌症,如皮肤癌、骨肉瘤、肺癌、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瘤等。对孕妇、胎儿和遗传均有影响,并有缩短寿命的效应。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放射不同类型的射线,如α、β、γ、X、中子、质子等,对机体均导致电离。剂量愈大,射线能量愈强,对机体的作用也愈见深远。α射线带正电荷,它的穿透力较弱,但电离能力强,对机体主要是内照射,能引起机体组织的很大损伤;β射线带负电荷,穿透力比α射线大,在体内的危害性次于α射线;γ射线、X射线不带电荷,而穿透力很大,外照射危害很大,在体内也能引起穿透影响,较α、β射线的内照射危害小;中子流不论外、内照射的危害都很大,在体内还能产生2H、13C、14C、25Na等;质子流带正电荷,其作用和α射线相似,但能量很大的质子或加速质子,其危害比α射线大。
射线的电离辐射,对机体可发生直接作用,但间接作用起主导作用,即一级影响又可发生多级辐射,并激发有反应活力的分子数量增加,引起危害。射线作用于组织,可使细胞内水电离,形成OH、HO2、H2O2、O、H+、自由基等过氧化物,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对机体各器官系统有高度毒性。如半胱氨酸易受影响而变为胱氨酸,可使蛋白质SH基发生不可逆变化,影响酶作用活力,还损害细胞的微细结构。此外,电辐射能损害脂类、核蛋白、细胞核、细胞浆等。
核爆炸所产生的裂变产物,对人体健康最有影响的是90Sr、137Cs、131I等。因为锶和铯在人体内的代谢与钙和钾相似,通过食物链等途径,90Sr、137Cs、131I等放射性物质,可经消化道进入人体。例如:土壤与牧草等如被放射性物质污染,食此牧草的牛、羊乳内即可存在放射性物质,人吃此种污染的乳,放射性物质即可进入人体,特别是131I高度浓集在甲状腺内; 90Sr则可参与钙的代谢,部分蓄积在骨胳中。放射性沉降物或放射性废水、废渣污染水体后,通过水生生物这一食物链,也可使人体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可在人体内持续作用,直至放射性物质衰变成稳定性物质或全部排出机体为止。
为防止放射性物质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应加强环境监测,在调查本底辐射的基础上,应监测核武器沉降物和人工放射性污染的动态变化。凡产生放射性“三废”的单位,应尽量少排或不排放射性物质。低放射性废水向城市下水道排放时,必须保证在本单位总排出口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低于露天水源中的限制浓度。对长半衰期高放射性废物的处理,目前一般采取固化后装入坚固的容器密封,深埋在指定地点。
目前制订的对单个居民的电离辐射最大容许剂量标准为0.5rem/a; 对大范围的居民,还应减少2/3,即每年0.17rem。1rem指相当于1R射线的生物效应量。
☚ 环境噪声污染   非电离辐射环境污染 ☛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 (铀、钍、镭、锶等) 产生的电离辐射对人群健康和生活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现象。放射性污染分为两大类: (1) 天然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是来自地球大气层的宇宙射线、水域和矿床中的射线。这种天然辐射源所产生的总辐射水平称为天然放射线本底。(2) 人工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生产和使用放射性物质的企业排出的放射性物质以及核武器试验、医用射线源所产生的放射性沉降物等。放射性污染对人体会产生直接的近期危害和慢性的长期危害,甚至殃及后代。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主要是通过控制污染 (放射) 源及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 海洋污染   热污染 ☛

放射性污染

radioactive pollution


放射性污染

radioactive pollution


放射性污染

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