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古代谚语词典︱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古代谚语词典︱序
  • 位置: 首页/附录库/中国古代谚语词典

 在我国古代的许多著述里都记载了当时流行的谚语。现存《周易》中某些卦爻辞,即带有谚语性质。但明确标名为“谚”的,据我所知是始于《左传》和《国语》,如《左传》隐公十一年引“周谚有之:‘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桓公十年引“周谚有之曰:‘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国语·越语》引“谚有之曰:‘觥饮不及壶飧’”。即其例。在以后的典籍中,不断出现新的谚语,特别是宋元以后,由于通俗文学的兴起,更有大量流行的谚语被记载下来。
 谚语虽起源很古,但对什么是“谚”,前人的解说却比较含糊。许慎《说文解字》说:“谚,传言也”。段玉裁注:“谚、传叠韵。传言者,古语也。……凡经传所称之谚,无非前代故训,而宋人作注,乃以俗言俗论当之,误矣。”其意盖以前代流传下来的含有某种经验教训之意的言语为“谚”。但以“俗言俗论”为“谚”,并不始于宋人,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已释谚为“俗语也”。同时颜师古为《汉书》作注,也释为“俗所传言也”。从古籍所引谚语的实际来考察,段氏强调谚为“古语”,似并不尽然;而谚语确又与一般的俗语有所区别。我以为韦昭《国语》注云:“谚,俗之善谣也”概括得比较正确。因为谚既是“俗所传言”,不拘今古,但又非一般的俗语,而是对某种社会生活现象或自然现象的一种认识的总结。 由于人们的阶级地位、 思想倾向、感情兴趣、生活环境和历史条件等的限制, 这种总结当然不一定是正确的或善的,甚至是谬误的、反动的。但提出这种总结的人们自己却认为是 “善” 的, 有益的。
 如果这样的理解不错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古代谚语是用最精炼的语言纪录下来的古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经验。这种纪录由于是点滴的、分散的, 自然不可能把古人的认识和经验完全地反映出来。但是,如果把它们搜集起来,加以归纳整理,那就不仅可以从之了解到古代的风土人情,甚至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也会有所认识。假如再进一步,对某些具有重要意义的谚语所产生的时代进行考察,则还有助于加深对我国思想、 文化发展史中某些问题的认识,例如“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谚语出现在明代,就是理学家企图进一步扼杀反理学思想的发展的一种表现。因此,把散见于古籍中的一些谚语汇集起来,并分类整理,加以注释,编成词典, 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
 何学威同志于六十年代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他在工作之余,长期从事于谚语的搜集和整理,曾出版《中国风土谣谚释》,受到读者的欢迎。在以往积累的基础上,又编著了这部《古代谚语词典》。本书搜罗范围颇广,除利用了前人一些采集谣谚的专书外,还广泛地查阅了各类古籍,包括经、子、史和重要作家专集、小说、戏曲及笔记等,计收入谚语二千五百条左右,较之过去同类的书籍,可以说是洋洋大观了。尤为可贵的是:对这些谚语,他大都力求找出其较早的出处,并作出通俗而准确的注释,既可供研究风俗、文化史的专业工作者的参考,又可供一般读者的涉猎,可谓雅俗共赏。我认为,这是在整理古代文化遗产方面的一个新成就。当然,这不是说本书已是尽善尽美了。任何词典一类的书都是不可能没有缺点的,编撰谚语词典,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拓荒的工作。以一人之力来进行,疏忽、遗漏固所难免,选择、诠释的欠妥,也是完全可能的。有些谚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解释的片面或分歧更在所不免。我在读本书的初稿时,曾提过某些意见,学威同志在定稿时都已虚心采纳。但个人的学识有限,且有他事缠身,未能专意,特别是在条目的增删上,未能多留心,疏忽之处必定还是有的。这些,我想,都只有期待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来指正了。
 因为我对学威同志编撰此书的过程有所了解,又读过它的初稿,故应学威同志之求,写了上面的话。

马积高
 一九八九年九月四日
 于湖南师范大学

☚ 中国古代谚语词典︱凡例   中国古代谚语词典︱自序 ☛
0000643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