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基底神经节功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基底神经节功能

基底神经节功能

基底神经节属于皮质下起源的锥体外系,对躯体运动有重要调节作用。
基底神经节是大脑皮质下紧靠丘脑背外侧的几块灰质,包括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前二者合起来称纹状体,在进化上较新;苍白球是比较古老的部分,但它们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常称为纹状体-苍白球系统。此外,丘脑底核和中脑的二个核团黑质和红核在功能上与纹状体和苍白球紧密联系,故也属于基底神经节系统。基底神经节有广泛的神经联系,其中苍白球是联系的中心(见图)。大脑皮质(6区和前额区)、丘脑、尾状核、壳核、丘脑底核、中脑的红核、黑质和腹外侧被盖等结构发出纤维投射到苍白球,从苍白球发出的纤维又与丘脑 (腹前核、腹外侧核、中央中核)、丘脑底核、中脑的红核、黑质及腹外侧被盖联系。黑质的纤维还直接投射到壳核和尾状核,称为黑质-纹状体束。在鸟类和其他低等脊椎动物,大脑皮质极不发达,基底神经节是最高级的运动中枢,能实现所有运动功能,包括随意运动。在高等哺乳动物,特别是人类,这些运动功能移向高度发展的大脑皮质,而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却变得不很明确。目前认为高级哺乳类的纹状体和苍白球没有独立于大脑皮质的运动功能,但根据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仍起重要作用,它们与随意运动的稳定、肌紧张和躯体运动的整合有密切关系。


基底神经节及其神经联系(箭头表示功能性投射)


1. 基底神经节 2. 中央中核 3. 腹前核 4. 尾状核 5. 壳核 6. 苍白球外段 7. 苍白球内段 8.丘脑底核 9. 红核 10. 腹外侧被盖 11. 黑质


抑制肌紧张是基底神经节的主要功能之一。来自基底神经节的抑制性信息到达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其兴奋性信息则到达抑制区。若基底神经节广泛损伤,则网状结构易化区活动过多,抑制区活动过少,出现全身肌僵直。所以若在中脑水平切断脑干,去除基底神经节的抑制效应,是产生去大脑僵直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抑制作用外,刺激基底神经节有时发生肌肉收缩,甚至出现复杂的运动形式。纹状体可通过下列途径发动和调节身体较粗的意向性运动:
❶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皮质→脊髓;
❷纹状体→苍白球→黑质→网状结构→脊髓; 但是这种运动正常时是在意识支配下完成的,苍白球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为意向性运动提供背景肌张力; 肌肉的这种紧张性收缩是由包括苍白球在内的神经回路发动的,若破坏苍白球,难于进行细致的技巧活动。当动物活动时,刺激苍白球或尾状核可使运动停止在某种静态位置上好几秒钟。可见,纹状体和苍白球包括在某种伺伏反馈(Servo-feedback)运动控制系统之中,能将身体各部位限制在一定位置上。这一环路极为重要,它为双手作精细活动时提供躯体和上肢的背景运动。损伤基底神经节后在不同动物表现不一。损伤猴双侧苍白球,出现运动减少,不能精确抓握,意向性运动有严重震颤; 猩猩的纹状体-苍白球联合损伤,出现四肢缓慢的虫样蠕动。在人体,基底神经节损伤导致一系列运动功能障碍。如纹状体损伤时,出现肌张力过低和运动过多(舞蹈病,手足徐动症);苍白球损伤时,出现运动过少和肌张力增高综合征 (帕金森综合征)。近年来一些实验说明尾状核还可能与感觉功能有关。尾状核可以对视、听、躯体、内脏等各种感觉刺激发生反应,例如刺激体表一定部位可在尾状核记录出诱发电位;刺激尾核还能提高动物的痛阈,因此认为尾状核与针刺镇痛有关。
☚ 大脑边缘叶与边缘系统功能   正常脑电图 ☛
0000992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