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人造卫星的研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人造卫星的研制

中国人造卫星的研制Zhongguo renzao weixing de yanzhidevelopment of China artificial satellite

中国人造地球卫星的论证、预先研究、型号研制、试验、鉴定和制造的全过程。
中国从1958年开始人造卫星研制的准备工作,组织有关专家拟订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1964年,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火箭工业形成体系,中程和中远程火箭技术攻关取得了新进展,有关人造卫星的新技术课题研究也取得重要成果,表明中国研制人造卫星的条件已经成熟。
1965年4月,国防科委提出了1970~1971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设想。卫星本体由中国科学院负责研制,运载火箭由第七机械工业部负责研制,地面观测、跟踪、遥测与遥控系统以科学院为主,第四机械工业部配合研制。研制工作全面开展。
中国研制人造卫星的指导原则是:
❶以我为主,走自己的路,根据中国自己的需要确定卫星的品种,根据中国的特定条件选择研制卫星的技术途径;
❷大力协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行全国大协作;
❸加强研制工作的统一领导,力量相对集中,形成拳头,进行突破;
❹采取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方针。根据上述原则,首先从研制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开始,取得经验,然后研制应用卫星。1965~1970年,完成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与发射;1966年就开始了返回型遥感卫星的研制,1975年11月完成研制,成功发射并回收第一颗返回型卫星;1970年提出第一颗通信广播卫星方案设想,1975年到1984年完成第一颗试验通信广播卫星的研制,并于1984年4月送入地球静止轨道,定点成功,1997年5月完成东方红三号新一代通信卫星的发射与定点;1977年开始极轨气象卫星的研制,1988年9月完成研制并发射成功第一颗极轨气象卫星。
到1997年5月,中国已设计、制造和发射了返回型遥感(17颗)、通信广播(7颗)、气象(2颗)、科学与技术试验(13颗)4个系列的39颗人造卫星。从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由研制试验卫星进入研制实用卫星的阶段。正在研制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资源勘测卫星,并计划研制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灾害与环境监测、海洋和导航定位等卫星。
根据“相对集中,形成拳头,进行突破”的原则,1968年2月,国家将分布在全国各部门从事人造卫星研制的单位和科技人员集中,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专门从事各类卫星和其他航天器的研究、设计、制造和试验,以及卫星与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网和地面应用系统的技术协调。
中国人造卫星的研制具有以下4个特点:
❶自力更生,独立研制,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的卫星研制从一开始就依靠自己动手,未引进任何国外的技术,造就了一支能独立作战的研制队伍,建立了自己的制造能力和试验装置。在研制过程中越过发达国家走过的某些传统的发展阶段,第一颗卫星在跟踪手段、信号传输方式和星体热控制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国的返回型卫星采用适合国情的陆上回收方式,成功率很高。中国较早实现了“一箭三星”的总体设计;
❷选择符合国情国力的发展目标。1958年,中国及时将研制卫星目标调整为单项技术攻关。1965年条件成熟时,才提出研制卫星,并不失时机地开展返回型卫星和通信广播卫星的研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和第四个拥有发射地球静止卫星能力的国家;
❸注重卫星研制的社会经济效益。中国始终把研制应用卫星放在首位,重点研制国家急需的通信广播卫星和对地遥感卫星。在研制过程中坚持试验与应用相结合,减少投入应用前所需发射的卫星数量。返回型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和气象卫星在首批发射时,卫星的技术状态就接近真实的使用状态,一旦成功,就可以实用;
❹以比国外少得多的投入完成卫星研制任务。中国航天研制总的经费投入比美国和俄罗斯少2个数量级,比欧洲和日本少1个数量级,同类卫星的研制费用远低于国外。

☚ 中国核武器的研制   中国导弹的研制 ☛
0000084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