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消费者均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消费者均衡xiāo fèi zhě jūn héngравновéсие потребтелей

消费者均衡

在既定的预算约束条件下,消费者通过选择物品使效用或满足程度达到最大化的状态。根据边际效用分析,当每一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的比率都等于一个常数的时候,这种状态便达到了,如果以MU表示物品的边际效用,P表示物品的价格,a、b、c、……表示消费者选择的各种物品,则这种消费者均衡的必要条件可以写作

这里的λ是最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它是一个常数。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即二者的斜率相等时,就达到了消费者均衡状态。

消费者均衡Consumer Equilibrium

指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消费商品获得的最大限度的满足。通常以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反映消费者的均衡。如图,L为预算约束线,M为无差异曲线,P为二者的切点,表示既在预算约束线上又在可能的最高无差异线曲线上的商品组合,在这一点上,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水平所要消费的一定数量的商品,可能实现的最大程度的满足,此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在P点,预算约束线L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M的斜率。由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的比值,如果用L代表货币的边际效用,则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也就是消费者购买任何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要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在不同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均衡也不相同。


(图例)

消费者均衡Consumer equilibrium

是指在商品现行价格和消费者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获得最大化效用的状态。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为追求效用最大化,分配在各种商品上的支出原则是使得他花费在所购买的每一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这也是消费者均衡的必要条件,可表示为MU1/P1=MU2/P2=…MUn/Pn,其中MUi (i=1,2,…n) 表示任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Pi (i=1,2,…n) 表示任一商品的价格。上述均衡条件也可表示为MUx/Muy=Px/Py,左端为消费者的主观评价,右端为市场的客观评价。要达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必须使自己的主观评价与市场的客观评价相一致。序数效用论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确定消费者均衡。图中只有当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于点C时,消费者才能在一定收入的约束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满足。C点就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在C点有RCSxy=MUx/MUy=Px/Py,这也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RCSxy为商品X对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它表示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消费者均衡Consumer's Equilibrium

消费者在收入、偏好和商品价格既定前提下实现最大满足程度的均衡状态,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具体而言,在消费者收入、效用函数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选择满足预算约束且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最佳商品组合,这种配置状态称为消费者均衡。在该状态下,消费者的选择行为不再改变,消费者处于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组合状态。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消费者的偏好既定、消费者的收入既定、商品的价格既定。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Consumer′s Equilibrium

经济学中关于消费者如何实现最大的满足程度的理论,具体地说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商品价格和效用函数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选择满足预算约束而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最佳商品组合,这种配置状态称为消费者均衡。在既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选择行为不再改变,消费者处于愿意 (获得最大的满足) 而且能够 (有支付能力) 购买的商品组合状态。在确定消费者均衡方面,经济学家先后采用了边际效用分析法 (基数效用理论)、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分析法 (序数效用理论)。
早期的经济学家,如德国的戈森 (H.Gossen)、英国的杰文斯 (W. S. Jevens)、法国的瓦尔拉 (M. E. Walras) 对于效用的数量方面的性质,采用基数效用的概念; 在解决消费者均衡问题时,采用边际效用分析法。他们假定某消费者的收入全部用来购买X和Y两种商品,由于收入是固定的,他买进X的数量越多,相应地买进Y的数量越少。而随着X的数量增加,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X的边际效用递减;与此同时,递减的Y的数量使Y的边际效用相应递增。为了使得他花费全部收入换得的X的全部效用和Y的全部效用之和达到极大值,他将调整其买进的X和Y的数量,一直到他买进的X的一定数量中最后一个单位的效用同他相应买进的Y的一定数量中最后一个单位的效用之比,恰好等于X的价格与Y的价格之比,即:

只有满足上述条件,该消费者花费一定数量收入于X和Y所得到的效用总和才能达到极大值,他将不再改变其购买的X和Y的数量,亦即消费者在这个问题上的决策行为已达到均衡状态。


经济学家如埃奇沃思 (F. Y. Edgeworth)、费雪 (I. Fisher) 等人不赞同基数效用概念,而采用序数效用概念来说明效用的性质,他们主要采用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分析法来确定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均衡点。以横轴代表x商品,以纵轴代表y商品。在同一坐标图上同时作出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两条曲线相切于一点,由切点所决定的商品组合即是消费者均衡配置。如图,AB线是消费可能线,I是无差异曲线,两线相切于E点,由E所确定的不同商品组合可以实现消费者均衡。因为E点既在消费可能线上(说明购买该种组合的商品为现有货币收入所许可),又在与AB相交的离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说明购买该种组合的商品可以达到效用最大化)。这时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的斜率相等,或者说,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者的价格之比,即

以上两种分析法,都是在信息完全确定的条件下做出的有关收入约束的消费者均衡问题。这一理论目前沿着两个方向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 加入新的约束条件(如时间约束,数量约束等); (2)改变信息环境(如风险条件、信息不对称条件等)。但无论怎样变化,消费者均衡分析所采用的基本方法(优化方法等)和均衡条件大致都是相似的。
☚ 核   期望财富 ☛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consumers′ equilibrium

亦称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是消费者选择行为所能达到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态。如在边际效用分析中指出的,由于消费者自由改变花费方向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消费者选择的最终结果必然出现一种货币 (如每一元钱) 边际效用均等的均衡状态,也就是消费者均衡,或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
在无差异分析中,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消费者均衡的结果。个人的无差异曲线图表明他喜欢消费什么,而他的个人预算线则表明他能够消费什么。只要我们把消费者的预算线加之于其无差异曲线图上,并寻求该预算线可能达到的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一点,就可以确定消费者能够得到最大满足,即最大效用的消费形式了。结果发现,在无差异曲线图上能够使消费者得到最大满足即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之点,恰是预算线同它可能达到的最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的一点。例如,假如琼斯的收入为每周100美元,每单位食物价格为5美元,每单位衣服的价格为10美元,把由此构成的预算线,加之于他的无差异曲线图上,可以发现,能够使琼斯得到最大满足的一点,恰是他的预算线同无差异曲线B相切的一点。在这一点上,他可以得到8单位的食物和6单位的衣服 (参见图)。琼斯可能愿意选取无差异曲线E上的组合,但由于它处在预算线之外 (D、C等无差异曲线的情形也是这样),他不能选取。当然,他也可以选取无差异曲线A同预算线相交的两点上的组合,但无差异曲线A同无差异曲线B相比又只具有较低的效用。所以,最理想的一点是他的预算线同无差异曲线B相切的一点。这是他得到最大满足或最大效用的一点。


由此,还可以说,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必须满足商品X对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同商品X对商品Y的价格比率相等的条件。
在一条无差异的曲线上,商品X对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X同商品Y的边际效用比率,此亦为该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消费者预算线的斜率则为商品X由同商品Y的价格比率,即(Px)/(Py)。由于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点即为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之点,在该点上二者有完全相同的斜率,由此得出下面等式:


(1)


将上式变形,写成:


(2)


在有两种以上商品的情况下,上面的等式可以扩成下面的形式,以表示在多种商品情况下的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


这里的最大效用均衡的数学表达式同等边际效用原理中的数学表达式是一致的。这说明序数效用分析和基数效用分析在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上的殊途同归。参见“等边际效用原理”、“无差异曲线”、“预算线”、“边际替代率”。
☚ 预算线   价格——消费曲线 ☛
0000005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