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体操 医疗体操专门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体操,是根据病伤的需要,配合各种医疗措施,选用体操动作进行的一种操练。医疗体操对治疗很多内外科疾患都有良好的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是医疗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疗体操在我国历史悠久,关于医疗体操的起源尚未直接查到史料,据间接材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医疗体操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原始社会末期,一度洪水成灾,由于江河无固定河道,空气中水蒸气过多,致使阴湿闷人,人们心情不畅,筋骨不舒,两腿肿胀。某部落首领阴康氏发现做一种类似舞蹈的动作,有利于活动关节,消除肿胀,畅舒心怀,传播开来,就逐渐形成了有一定规范的所谓“阴康氏”的“消肿舞”。而后,周秦时的导引按摩、东汉时的五禽戏、宋代的坐功、明代的太极拳及现代的练功十八法等,均属于医疗保健性质的体操。 医疗体操的作用与特点: ❶它的对象是有病的人,可根据病的性质与病情有针对性地选择动作内容。 ❷它的手段是体操锻炼,通过体操动作的练习来改善生理功能,促进健康的恢复。因此,医疗体操中的准备姿势、活动部位、运动的幅度、速度、复杂程度和肌肉收缩用力程度等,都可根据病伤的需要来选择。 ❸它的作用是祛病健身。 医疗体操的基本方法: ❶被动运动——是一种全靠外力帮助来完成的运动。它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能起到放松痉挛肌肉、牵伸挛缩肌腱和韧带、恢复或维持关节活动度的作用。进行时,被活动的肢体肌肉放松,利用外力固定关节的近侧端,活动关节的远侧端。活动应在没有疼痛的范围内进行,动作要慢,范围要大,避免冲击性活动。 ❷助力运动——病人的患肢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主动运动时,由医务人员或本人健康肢体或利用器械提供力量来协助患肢进行运动。实行助力运动时,应以主动为主,助力为辅,助力应与主动用力配合一致,避免以助力代替主动用力。在进行中注意防止不必要的肌群参加运动,每次活动后都应给予休息。随着患肢肌肉力量的不断恢复,可逐渐减少助力成分。这类运动适用于创伤后无力的肌肉或不全瘫的肌肉的功能练习,以及体力虚弱的病人。 ❸主动运动——是主动完成的一种运动。可根据需要进行单关节或多关节联合运动、单方向运动和不同幅度、不同速度的运动。主动运动又分为:a.等张收缩,即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常用的主动运动,是一种引起关节活动的肌肉收缩运动,在医疗体操中应用最广。b.等长收缩,是一种静力性肌肉收缩,并无关节活动,可有效地增长肌力,特别适用于被固定的肢体进行肌力练习。c.等动练习,是等张和等长收缩运动的结合,也可有效地发展肌力。d.传递神经冲动,这是通过意想从大脑有节律地向肌肉主动传递神经冲动,广泛应用于偏瘫、截瘫和周围神经损伤等受累肌肉的肌力完全丧失时,一般常与被动运动配合应用,能更有效地促进主动运动的恢复。 ❹抗阻运动——肢体在主动运动中克服外部给予的阻力来完成动作。抗阻运动有一般抗阻和渐进抗阻两种,重点用于发展肌力。一般抗阻用负重方式进行,如举沙袋、哑铃等;也可利用弹簧进行,如扩胸器、皮筋等;还可用旁人或自己健肢的力量作阻力进行。渐进抗阻使用较大的阻力,减少重复次数,缩短持续时间,并随着肌力增长增加阻力负荷,但重复次数和持续时间不变。最常用的有利用能重复10次的最大阻力量为治疗的标准(10RM),每次治疗即取此标准数的1/2、3/4和全量,各重复10次,每10次为1组,每组活动后休息1分钟。抗阻运动的作用是恢复和发展肌力,广泛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萎缩。 ❺放松运动——一种放松肌肉的运动。常用的是有节律的、柔和而不用力的练习,如肢体的摆动性练习和主动意识性放松等。这类运动广泛应用于痉挛性麻痹、高血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等病例。肌肉用力收缩后和每次医疗体操结束前也应做放松运动,以消除肌肉疲劳。 医疗体操的种类: ❶呼吸运动——有单纯的呼吸练习和配合肢体或躯干运动的呼吸练习。有作用到某一侧或某部分肺叶的局部呼吸练习,例如胸式呼吸主要作用于肺上叶,腹式呼吸主要作用于肺底部和肺下叶,而配合躯干侧弯的呼吸,则重点作用于一侧的肺叶。此外还有延长呼气或吸气时间的呼吸练习。 ❷矫正运动——用来矫正身体畸形的一种运动。在有利于矫正畸形的预备姿势下,进行选择性的肌力练习,以增强被畸形牵拉而削弱的肌肉,增强所有能促进畸形矫正的肌肉群,同时牵伸由于畸形影响而缩短的肌肉和韧带。常用来矫正脊柱、胸廓的畸形,平足和某些外伤引起的畸形等。 ❸协调运动——恢复和加强动作协调性的运动。包括上肢和下肢的运动协调、四肢与躯干的运动协调、左右两侧肢体的对称或不对称运动协调,以及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个肢体到多个肢体的联合协调运动等。上肢和手的协调运动,应从训练动作的精确性、反应速度以及动作的节奏性等方面去锻炼。下肢的协调运动,主要练习正确的步态和上下肢动作的协调配合等。协调运动主要应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的疾病与创伤。 ❹平衡运动——锻炼身体平衡功能的一种运动。平衡功能常通过运动中身体的支撑面由大逐渐到小,身体重心由低逐渐到高,由视觉监督下练习过渡到闭目练习。平衡运动直接作用于前庭器官,可加强它的稳定性,从而改善身体的平衡功能。平衡运动常用于因神经系统或前庭器官病变而引起的平衡功能失调。 ❺器械运动——借助器械进行的主动、助力、抗阻或被动运动。可利用器械的重量、杠杆作用、惯性力量或器械的依托来增强肌力,加大运动幅度,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使用器械还可使体操动作多样化,提高病人的锻炼兴趣。医疗体操中常用的器械有沙袋、哑铃、球类、扩胸器、墙拉力、滑轮装置、体操棒、肋木、单杠、双杠、功率自行车、活动平板、各种关节练习器和练习手功能的各种器械等。 医疗体操的创编原则: ❶要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体情况、疾病特点和平时锻炼的程度来选择医疗体操的内容和运动量。 ❷在医疗体操中起局部作用的专门性运动,应与全身性的一般健身运动相结合。 ❸动作应由简至繁,运动量逐渐增加。 ❹每套医疗体操应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准备部分一般采用运动量较小的健身运动和呼吸运动。基本部分应进行针对疾病特点的专门性运动,并使运动量达到应有的水平。结束部分要进行必要的放松练习和整理活动,以逐渐降下运动量。 ☚ 卫生操 广播体操 ☛ 医疗体操yīliáo tǐcāo医疗体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以徒手或持特殊器械的体操锻炼为主,调整生理功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促进疾病的痊愈和活动功能的恢复。例如:“医疗体操能保持并发展血液循环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机能。”(《解放日报》1953.3.3) 医疗体操 医疗体操专门用来防治疾病的体操。为医疗体育的内容之一。其种类包括矫正运动、协调运动、平衡运动、呼吸运动、器械运动等。特点和作用为:根据疾病性质和病情有针对性的选择内容,既有作用于局部,又可作用于全身;准备姿势、活动部位、运动幅度、速度等,均根据需要选择。编操的原则是:根据病人的年龄、全身情况、疾病的特点和平时锻炼程度等选择医疗体操的内容和运动量;作用于局部的专门运动要与全身性一般健身的运动相结合;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运动量逐渐增加;每次医疗体操要有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 赛龙舟 走和慢跑 ☛ 医疗体操 医疗体操yiliao ticao用于防治疾病的体操运动。其目的在于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增大关节活动范围,发展肌肉的协调和速度,促进代偿功能。体操内容应依据病情,对患者残存功能作出评价,明确治疗目的而安排,应保证循序渐进、全身和局部训练结合的原则。医疗体操的基本形式有徒手操和器械操两类,基本运动性质有5种: ❶被动运动:患者完全不能活动的肢体由他人或自己的健肢推动,使之活动,常用于瘫痪病人。 ❷助力运动:主动活动的能力极弱,必须由他人或自己的健肢协助。一般由患者主动运动至最大限度,再给以辅助力量,使之完成动作。 ❸主动运动:患者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要求的动作。主动运动分等长收缩(即肌肉收缩时,有关的关节不产生活动)、等张收缩(即肌肉收缩的过程中,同时有关节活动)。 ❹抗阻力运动: 患者主动运动时给以阻力以使肌肉收缩力加大,阻力可用人力或器械。 ❺放松运动:用于训练后的放松以防肌肉痉挛。训练方法大致可分为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呼吸体操、技巧性训练、矫正性训练、平衡协调训练及生物反馈训练等几个方面。 ☚ 医疗体育 医疗步行 ☛ 医疗体操therapeutic exercise系配合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体操。医疗体操的内容编排及活动强度可因疾病种类及个体差异来制定。医疗体操适用范围很广,如骨折与外伤、截肢、肌肉萎缩、关节运动机能障碍、大手术后、烧伤、冻伤、高血压病,肺结核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某些心血管疾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重病恢复期,某些精神与神经系统疾病、营养不良、佝偻病、妇科慢性疾病、某些疾病的后遗症等。任何种医疗体操都应利于病变部的组织与功能的恢复,并对增进全身健康有积极作用。作医疗体操需由简到繁由弱至强,坚持经常。 医疗体操 医疗体操Yiliao ticao用于防治疾病的体操,是医疗体育的重要内容,对创伤、瘫痪、术后功能恢复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按医疗体操的功能可将其分为: 矫正体操 以矫正身体畸形为目的的体操。通过矫正体操可增加肌肉力量,牵伸挛缩的肌肉和韧带,以达到矫正畸形之目的。多用于治疗平足,矫正脊柱、胸廓及外伤引起的畸形等。 协调体操 以恢复和提高神经系统机能为目的的体操。其活动方式包括上肢与下肢、四肢与躯干、左侧与右侧肢体的协调运动等。练习动作应由易到难,由单侧肢体向双侧肢体的联合活动过渡。手与上肢活动应考虑动作的速度、准确性和节律;下肢活动应考虑步态和上下肢的配合。 平衡体操 恢复和提高平衡功能的体操。练习时要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如身体支撑面由大到小,重心由低到高,由睁眼到闭眼等。平衡运动作用于前庭器官,可提高其稳定性,改善身体的平衡能力。 呼吸体操 用不同呼吸方法来恢复和提高呼吸功能的体操。呼吸方式有: ❶一般呼吸运动。用单纯或与肢体活动相配合的呼吸来改善呼吸功能。 ❷局部呼吸运动。指重点作用于某部分肺叶的呼吸运动,如胸式呼吸主要作用于肺尖和肺上叶,腹式呼吸主要作用于肺底和肺下叶, 配合躯干侧弯的呼吸主要作用于对侧肺叶等。 ❸专门呼吸。它包括延长呼气或吸气的时间,呼气时辅以发音,用手压迫胸廓等呼吸。局部呼吸和专门呼吸多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胸膜炎等疾病。 器械体操 借助器械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的体操。器械体操不仅有助于提高肌肉力量, 加大活动幅度, 改善协调能力, 还能提高锻炼者的兴趣。 用医疗体操防治疾病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编排。其编排原则为: ❶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疾病和锻炼习惯来安排练习的内容及运动量。 ❷专门性练习应与全身练习相结合。 ❸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 ❹每套医疗体操均应由呼吸和一般健身运动开始, 基本部分要有一定运动量, 结束部分要安排一些放松练习。 ☚ 健康分组 “八字脚” 的矫正 ☛ 医疗体操医疗体育之一。专门用来防治疾病。根据疾病性质和病情针对性地选择体操内容和练习的难度、幅度、用力程度,对创伤、手术后及瘫痪的功能恢复以及很多内科疾患颇具疗效。形式多样,动作丰富,临床应用广泛,历史悠久。
医疗体操采用徒手体操和器械锻炼为主的方法对疾病进行治疗,是医疗体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应根据病情和病人的特点来编排体操内容,达到增强体质,恢复身体的生理机能和完成预定治疗计划的目的。参见“体育”中的“医疗体操”。 医疗体操 医疗体操医疗体操是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专门的体操运动。其特点是根据病病情和治疗目的,针对性地选择运动内容,既可作用于全身,又可作用于局部。这类运动可选择适当的预备姿势、活动范围、速度、复杂性、协调性和肌肉用力程度以适合不同疾病的需要。还可调节运动的强度和运动量以适应不同功能水平的病人的需要。医疗体操还能提高病人的情绪,因此医疗体操是医疗体育的基本形式之一。 医疗体操的基本内容介绍如下: 主动运动 这是病人自己主动完成的一种运动,它又可分: ❶等张练习,是一种产生关节活动的肌肉收缩,可有效地改善关节活动功能,调节神经的支配功能和加强整个机体的活动,因此在治疗中应用最广。 ❷等长练习,是无明显关节活动的静力性肌肉收缩,可有效地增长肌肉力量,特别适用于被固定肢体和软弱的肌肉及神经损伤后的早期。 ❸等动练习,这是利用特制器械如等动练习器进行的一种肌肉练习方法。练习时肌肉以最大力量作全幅度的收缩运动,依靠器械的作用,运动速度基本维持不变,使肌肉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持续保持高度张力,从而获得更高的锻炼效果。这种练习方法实际上是等张练习与等长练习的综合,因而兼有以上两者的优点。 助力运动 由医务人员、病人的健肢或利用器械帮助患肢活动,使动作得到完成。练习时病人患肢主动用力,同时给予助力,随着肌肉力量的恢复,逐渐减少助力成分。这类运动适用于创伤后无力的肌肉或不全麻痹肌肉的功能锻炼。 被动运动 病人放松肌肉,全部依靠外力来被动完成动作。活动时固定患肢关节的近侧端,用外力使远侧端进行被动运动。这类运动适用于各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起到放松痉挛肌肉,牵伸挛缩肌腱、韧带,恢复或维持关节活动度的作用。 抗阻运动 肢体在主动运动中,从外部给予一定的阻力,阻力的大小根据患肢肌力而定,以病人经过用力后能克服阻力完成动作为原则。阻力可以由旁人、患者的健肢或借助器械给予。抗阻运动可增强肌肉力量,广泛应用于创伤或手术后肌肉萎缩的肢体以及不全麻痹肌肉的恢复期。 传递神经冲动 通过意想运动,从大脑有节律地向肌肉传递神经冲动。它广泛应用于偏瘫、截瘫和周围神经损伤的早期,出现主动运动之前。它与被动运动配合应用,更有利于促进主动运动的恢复。 放松运动 是以放松肌肉为目的的运动,可进行有节律的,缓慢、柔和而不用力的运动,如肢体的摆动和抖动等。也可进行单纯的肌肉放松练习。选择适宜的预备姿势有助于放松运动的完成。这类运动方法适用于痉挛性麻痹、高血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等病人。 器械运动 借助器械的重量、弹簧、杠杆作用、惯性力量、机械动力作为运动的阻力或助力,或凭借器械的依托来加强运动的强度,增强肌力,扩大运动幅度或发展动作的协调性。使用器械可使体操动作多样化,提高病人的情绪。器械运动广泛应用于外伤或手术后肌肉萎缩,关节功能障碍,不全麻痹或肩关节周围炎等。常用的器械见“医疗体育的设备”条。 矫正运动 这类运动的目的是增强被畸形牵拉而削弱的肌肉,同时牵伸因畸形而缩短的肌肉韧带,以达到矫正畸形的目的。要选择有利的预备姿势。矫正运动常用来矫治脊柱、胸廓的畸形、平足和外伤引起的其他畸形等。 协调运动 这类运动包括上肢和下肢的联合运动,四肢和躯干的联合运动,左右两侧对称或不对称的动作及拮抗肌之间的互相协调训练等。进行时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上肢和手的协调运动应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反应速度和动作的节律性等。下肢的协调主要练习正确的步态和在行走中上下肢动作的配合等。协调运动适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或创伤后有共济运动失调的患者。 平衡运动 平衡运动主要作用于前庭器官,加强它的稳定性,从而改善身体的平衡功能。前庭功能训练应按照前庭器官三个半规管的不同方向进行头或躯干的各轴向运动练习,具体方法见“耳性眩晕病医疗体育”条。平衡运动还应从下列三方面去锻炼: ❶身体的支持面由大逐渐到小。 ❷身体的重心由低逐渐到高。 ❸由视觉配合下练习逐渐过度到闭眼练习。平衡运动应用于疾病或创伤后平衡功能失调者,如美尼尔综合征、脑震荡后遗症等。 呼吸运动 在医疗体育中应用很广,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❶一般呼吸运动,有静力呼吸和动力呼吸两种,前者不配合肢体或躯干运动,后者在呼吸时配合肢体或躯干的运动。一般呼吸运动常与躯体的主动运动交替进行,以调节运动量。 ❷局部呼吸运动,是重点作用到某侧肺或肺的某部分的呼吸练习。如上胸呼吸主要作用于肺尖和肺上叶,膈呼吸主要作用于肺底部,配合躯干侧弯的呼吸重点作用于一侧肺叶等。 ❸专门呼吸运动,有延长呼气或吸气时间的呼吸练习,在呼气时配合发音或同时挤压胸、腹部以增加肺排气量的呼吸练习等。局部和专门呼吸运动常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心、肺手术后等。 医疗体操的编操原则: (1) 根据病人的疾病特点、功能水平、年龄和对运动的经历来选择医疗体操的方法、预备姿势、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包括运动速度、幅度、重复次数和用力程度等)。 (2) 在医疗体操中,局部作用的专门运动应与全身性运动相结合,各组肌群的运动也应交替进行,并合理安插呼吸运动来调节运动量。 (3) 每次医疗体操应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准备部分一般采用运动量较小的徒手运动和呼吸运动。基本部分中应以针对疾病特点和功能情况的专门运动为主,运动量要达到应有程度。结束部分可进行放松练习,使运动量逐渐下降。 (4) 根据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量的原则,编操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进行医疗体操时应注意的事项: (1) 医疗体操必须坚持经常性和长期性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经常性就是坚持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长期性,对外伤或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应坚持到机体和肢体的功能基本恢复为止,有时还应坚持更长一些时间来巩固疗效。对高血压、冠心病和肺气肿等慢性病,更应长期锻炼,不应限期中止。 (2) 在医疗体操的疗程中应经常观察病人对运动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运动量。在疗程结束时应进行全面复查,评定疗效。 ☚ 医疗体育 民族形式医疗体育 ☛ 医疗体操therapeutic exercise
医疗体操therapeutic (/curative) gymnast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