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鼓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鼓钟》


听钟鼓之声,思念好人。旧说以为刺幽王荒乐淮上,闻者忧伤,因思古之贤人。此说可供参考。
鼓钟将将,(一) 钟儿敲得“锵锵”,
淮水汤汤。(二) 淮水浩浩荡荡。
忧心且伤。心里愁,又悲伤。
淑人君子,(三) 好人呀善人呀,
怀允不忘。(四) 想念他呀不能忘。

鼓钟喈喈,(五) 钟儿敲得“当当”,
淮水湝湝。淮水哗哗地淌。
忧心且悲。心里愁,又悲伤。
淑人君子,好人呀善人呀,
其德不回。(六) 他的为人真端庄。

鼓钟伐鼛,(七) 敲钟擂鼓声音响,
淮有三洲。(八) 三洲露出淮水上。
忧心且妯。(九) 心里愁,真悲伤。
淑人君子,好人呀,善人呀,
其德不犹。(十) 他的品德永芬芳。

鼓钟钦钦,(十一) 钟儿敲得“丁丁”,
鼓瑟鼓琴。弹起瑟,弹起琴。
笙磬同音。(十二) 笙呀磬呀和清音。
以雅以南,(十三) 奏雅乐、奏南乐,
以籥不僭。(十四) 奏起那笛子多合拍。


注 释
(一)陈奂:“钟当作鐘。今钟、鐘通用。鼓钟,击钟,谓金奏也。《说文》:鎗,钟声也。……将将,古文假借。”
(二)朱熹:“淮水出信阳军桐柏山,至楚州涟水军入海。汤汤,沸腾之貌。”
(三)朱熹:“淑,善。”
(四)陈奂:“《释词》云:允,语词。怀允不忘,怀不忘也。”
(五)毛亨:“喈喈,犹将将。湝湝,犹汤汤。悲,犹伤也。”
(六)毛亨:“回,邪也。”
(七)毛亨:“鼛,大鼓也。”
(八)朱熹:“三洲,淮上地。苏氏曰:始言汤汤,水盛也。中言湝湝,水流也。终言三洲,水落而洲见也。”
(九)马瑞辰:“《尔雅》、《说文》并曰:‘妯,动也。’动之言变,动即恸也。”
李黼平:“《论语》颜渊死,子哭之动。俗本作恸。马融云:哀过。”
郑玄:“变动容貌。”
(十)王引之:“谨案《尔雅》:‘犹,已也。’其德不犹,言久而弥笃,无有已时也。”
(十一)严粲:“《疏》曰:‘钦钦,亦钟声也。’钱氏曰:‘声有节也。’”
(十二)朱熹:“同音,言其和也。”
姚际恒:“笙在堂上,磐在堂下,言堂上堂下之乐皆和也。”
(十三)毛亨:“为雅为南也。”
朱熹:“雅,二雅也。南,二南也。”
陈奂:“《传》云:‘为雅为南。’为,释《经》之以。《玉篇》:‘以,为也。’……雅,正乐。……南,夷乐也。”
(十四)孔颖达:“以为籥舞,谓吹籥而舞也。”
胡承珙:“自是以雅为王者之正乐,南为四夷之南乐。其下以籥,乃兼雅南言之。雅舞固用籥,而南舞亦用籥也。”
朱熹:“僭,乱也。”

注 音
将qiang枪 喈jie皆 湝jie皆 鼛gao高 妯chou抽 籥yue跃 僭jian荐

《鼓钟》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鼓钟》

 鼓钟将将,敲钟钟锵锵,


淮水汤汤,淮水水洋洋,


忧心且伤。我心忧愁又神伤。


淑人君子,想起正人君子情深长,


怀允不忘。追念古人实难忘。



鼓钟喈喈,敲钟钟锵锵,


淮水湝湝,淮水水洋洋,


忧心且悲。我心忧愁又悲伤。


淑人君子,想起正人君子情深长,


其德不回。品德无邪行端方。



鼓钟伐鼛,敲钟打鼓声声扬,


淮有三洲,淮上三洲满歌唱,


忧心且妯。我心忧愁又哀伤。


淑人君子,想起正人君子情深长,


其德不犹。品德无邪行优良。



鼓钟钦钦,敲钟钦钦响,


鼓瑟鼓琴,弹瑟打琴声悠扬,


笙磬同音。笙歌磬声相和唱。


以雅以南(11),奏《雅》奏《南》声琅琅,


以籥不僭(12)。籥舞齐齐整整又登场。



[注释] ①将(qiang)将:同“锵锵”,钟声。②淮水:淮河。汤(shang)汤:水大流疾的样子。③允:诚,信。④喈(jie)喈:钟声。⑤回:奸邪。⑥伐:击。鼛(gao):大鼓。⑦妯(chou):悼、哀。⑧犹:“訧”的假借,恶。 ⑨钦钦:钟声。 ⑩磬(qing):以石或玉制的乐具。(11)以:为。雅:雅乐。南:南方之乐。(12)籥(yue):舞名。僭(jian):乱。



[赏析] 关于《小雅·鼓钟》,旧说纷纭,莫衷一是。《诗序》但言“刺幽王也”。《毛传》则申之为“幽王用乐不与德比,会诸侯于淮上,鼓其淫乐以示诸侯。贤者为之忧伤”。欧阳修对此说曾提出怀疑,以为《诗》、《书》、《史记》并无记载幽王东巡之事。朱熹《诗集传》则云:“此诗之义未详。”甚为审慎。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说:“此诗循文案义,自是作乐淮上,然不知其为何时、何代、何王、何事?《小序》漫谓刺幽王,已属臆断……玩其词意,极为叹美周乐之盛,不禁有怀在昔。淑人君子,德不可忘,而至于忧心且伤也。”其实,《鼓钟》应是谴责统治者的荒淫无耻生活、抒发贤者思古之忧之作,自不必拘泥于“刺幽王、游淮上”这一“以史证诗”的窠臼。


从诗开头第一章的“鼓钟将将”到第二章的“鼓钟喈喈”、第三章的“鼓钟伐鼛”直至第四章的“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里,似乎可以听到洪亮的钟声,合着咚咚的鼓声、鼛声,和着悠扬的琴声、瑟声,伴着清亮的磬声、笙声,以及纯正的《雅》声,南方的新声;似乎也能看到齐齐整整、轻轻盈盈的籥舞,这歌舞的热烈和景况的空前,简直达到了万方乐奏、千声相和、千人酣舞、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再加之从第一章的“淮水汤汤”、第二章的“淮水湝湝”、第三章的“淮有三洲”来看,这场歌舞是在流长广远的淮水之滨举行,这一背景更衬托出它的壮阔与气势。然而不幸的是,这场空前规模的歌舞,既不是为国家举行庆典,也不是统治者与民间同乐,只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声色享受的私欲;它完全是统治者奢靡荒淫、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的反映。所以这一切便不能不激起正直公正的人们为国家前途和人民生活所面临的危机而担忧而悲伤,也不禁使诗人发出追念古贤圣哲、向往真风古意的太平盛世的感叹。这就较深刻有力地揭示了《鼓钟》一诗谴责统治者昏庸奢侈生活的旨意。诗的最末章居然又写众乐齐鸣、《雅》《南》双出、籥舞再上的场面,说明统治者沉湎淫逸的生活已至不可自制、不计后果的地步,这就更加强了《鼓钟》一诗的批判力。而它对统治者的鞭挞与抨击,对统治者的讽刺和痛恨,也随之加深了一步。


《小雅·鼓钟》 一诗最明显的特点是它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来深化主题《鼓钟》全诗四章,前三章都用强烈的对比写统治者一方的尽情作乐与狂欢,写诗人这一方的深沉忧伤与感念。它借助诗中的乐声、水声,借助庞大的乐队与舞队,借助空阔的淮水为背景,用刻意的渲染和加倍衬托的方法来显示两方的对立,使对比更加鲜明、强烈。但全诗在最末一章却只写统治者一方恣意忘情的享乐,实在意味深长。它留下供人寻味、供人驰骋想象的余地,这就是说统治者必遭人民唾弃的下场和它们必被历史潮流埋葬的可耻命运已不言而喻了。此外,《鼓钟》一诗运用叠字和押韵也十分成功,很见特色“将将”、“喈喈”、“钦钦”等等摹写乐声的鸣响,“汤汤”、“湝湝”等等摹写水声的情状,都给全诗增加了一种诗情,制造了一种氛围,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直觉,仿佛从中也看到了舞者盈盈的舞姿,感世伤时者的神情,也听到了鼎沸的乐声,滔滔的水声。同时,《鼓钟》 一诗 一律选押平声韵,“平声平道莫低昂”,一方面它与诗中乐舞的优雅轻快的情趣相吻合,另一方面又与诗中诗人感叹的婉转舒缓的不安心情扣合。《鼓钟》巧妙地运用叠字和选韵,使全诗既典雅又清新,庄重而和美;也使全诗具有一种琅琅上口流动轻灵的节奏,对主题的揭示起了一定的作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