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4_105中庸人心道心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4_105中庸人心道心圖 中庸人心道心圖【題 解】 氣之私而發者曰人心,知覺從性命之正而發者曰道心,所以此只言知覺而不及虚靈。’ 或危殆止難見。○朱子曰:‘危,未便是不好。只是危險在欲墮未墮之間,易流於不好耳。微者難明,有時發見些子,使自家見得,有時又不見了。’雲峯胡氏曰:‘朱子以前多便指人心為人欲,殊不知氣以成形,是之謂人;理亦賦焉,是之謂道。非人無以載此道,故言道心,必先言人心;非道則其為人不過血氣之軀爾,故言人心,必言道心。如飲食男女,人心也;飲食男女之得其正,道心也。人心之發,危而不安,而發之正者,又微而難見,實非有兩心也。’ 人莫不有是形,止下愚不能無道心。○朱子曰:道心是義理上發出來底,人心是人身上發出來底。雖聖人不能無人心,如飢食渴飲之類;雖小人不能無道心,如惻隱之心是。 二者雜於方寸之間,〔而〕不知所以治之。○陳氏曰:‘人心道心二者,無日無時不發見呈露,非是判然不相交涉,只在人别識之。’新安陳氏曰:‘不知所以治之者,不知以精一之理治之也。’ 危者愈危,微者愈微。○朱子曰:危愈危,流於惡;微愈微,幾於無。 精則察夫二者之間而不雜也。○朱子曰:‘精是精察分明,一是要守得不離。’陳氏曰:‘要分别二者界分分明,不相混雜,專守道心之正,而無以人心二之。’雲峯胡氏曰:‘孟子曰“利與善之間”,所謂間者,猶易剖析。此所謂“二者之間”,方雜於方寸,非精而察之不可也。“本心之正”,即上文所謂“原於性命之正”者。蓋“其本也真而静,其未發也五性具焉”,此所謂“性命之正,即吾心之正”也。形既生矣,外物觸其形而動於中。於其發也,始有人心道心之異。必能專一於道心,是即守其本心之正而不離也。’ 從事於斯止每聽命。○朱子曰‘以道心為主,而人心每聽(命)〔道〕[2]心之區處方可’,‘有道心而人心為所節制,人心皆道心也。人心是此身有知覺嗜欲者豈能無?但為物誘而至於陷溺,則為害爾。故聖人以為此人心有知覺嗜欲,然無所主宰,則流而忘反,不可據(而)〔以〕為安,故曰危。道心則是義理之心,可以為人心之主宰,而人心據以為準者也。然道心卻雜出於人心之間,微而難見,故必須精之一之,而後中可執。然〔此〕又非有兩心也,只是義理與人欲之辨爾’。 危者安、微者著,止過不及之差。○朱子曰:‘不待擇於無過不及之間,自然無不中矣。’陳氏曰:‘如此則日用之間,無往非中。凡聲之所發,便合律;身之所行,便合度。凡由人心而出者,莫非道心之流行。’雲峯胡氏曰:‘人心本危,能收斂入來,則危者安;道心本微,能充拓出去,則微者著。中如何執,只精一便是執之之工夫。朱子於此不復釋執字,然上文曰“守其本心之正而不離”,下一守字,便見得執中之功先在“惟精”,而重在“惟一”。’新安陳氏曰:‘朱子引禹謨四句,以見中庸之宗祖,以標道統之淵源,可謂“考諸三王而不(謬)〔繆〕”,“百世以竢聖人而不惑”者矣。’ ☚ 14_104中庸語録 14_106中庸思辨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