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4_105中庸人心道心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4_105中庸人心道心圖

中庸人心道心圖

【題 解】
中庸人心道心圖作者金萬烋(一六二五—一六九四),字士逸,號魯魯齋,本貫慶州。重義之士,孝悌為本。把中庸大學都做成了圖表,對義理進行説明。本書收録於魯魯齋集卷二,以人心和道心為根本,把形氣和性命的内容圖表化,並進行説明。(宋河璟)
勿齋程氏曰:‘虚靈,心之體。知覺,心之用。’格庵趙氏又曰:‘知是識其所當然,覺是悟其所以然。’
朱子答或問‘形氣是耳目口鼻四肢之屬,未可便謂私欲’之説,曰:‘但此數件事屬自家體段上,便是私有底物,不比道,便公共。故上面便有個私底根本,如飢飽寒燠之類,皆生於吾之血氣形體,而他人無與焉,所謂私也。亦未便是不好,但不可一向徇之耳。’又曰:‘形氣非皆不善,只是靠不得。蔡季通曰:“形氣之有善,皆自道心出。由道心,則形氣善;不由道心,一付於形氣,則為惡。形氣猶船也,道心猶柁也。船無柁,縱之行,有時入於波濤,有時入於安流,不可一定。惟有一柁以運之,則雖入於波濤無害。故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則’。”物乃形氣,則乃理也。’西山真氏曰:‘私,猶言我之所獨耳。今人言“私親、私恩”之類,非惡也。如六經中“遂及我私”、“言私其豵”,此類以惡言之,可乎?’雲峯胡氏曰:‘生是氣已用事時方生,原是從大本上説來,就氣之中指出不雜乎氣者言之。’新安陳氏曰:‘有形氣之私,方有人心,故曰生。自賦命受性之初,便有道心,故曰原。’東陽許氏曰:‘人心發於氣,如耳目口鼻四肢之欲是也。然此亦是人身之所必有,但有發之正不正爾。非全不善,故但云危,謂易流入於不善而没其善也。道心發於理,如惻隱、羞惡、辭讓[1]、是非之端是也。亦存乎氣之中,為人心之危者晦之,故微而難見。心只是一個心,上加人字、道字看,便見不同。若只順讀人心、道心字,卻似有二心矣。謂之道,則是天理之公;謂之人,則是我身之私。雖我身之私,亦非全是不善。因身之所欲者發而正,即合乎道而為道心之用矣。大抵人心可善可惡,道心全善而無惡。’
所以為知覺者不同。○朱子曰:‘只是這一個心,知覺從耳目上去,便是人心;知覺從義理上去,便是道心。’新安陳氏曰:‘前言虚靈知覺,總心之體用而言。此單言所以為知覺者,專以心之用言也。體無不同,用始有不同。知覺從形


氣之私而發者曰人心,知覺從性命之正而發者曰道心,所以此只言知覺而不及虚靈。’
或危殆止難見。○朱子曰:‘危,未便是不好。只是危險在欲墮未墮之間,易流於不好耳。微者難明,有時發見些子,使自家見得,有時又不見了。’雲峯胡氏曰:‘朱子以前多便指人心為人欲,殊不知氣以成形,是之謂人;理亦賦焉,是之謂道。非人無以載此道,故言道心,必先言人心;非道則其為人不過血氣之軀爾,故言人心,必言道心。如飲食男女,人心也;飲食男女之得其正,道心也。人心之發,危而不安,而發之正者,又微而難見,實非有兩心也。’
人莫不有是形,止下愚不能無道心。○朱子曰:道心是義理上發出來底,人心是人身上發出來底。雖聖人不能無人心,如飢食渴飲之類;雖小人不能無道心,如惻隱之心是。
二者雜於方寸之間,〔而〕不知所以治之。○陳氏曰:‘人心道心二者,無日無時不發見呈露,非是判然不相交涉,只在人别識之。’新安陳氏曰:‘不知所以治之者,不知以精一之理治之也。’
危者愈危,微者愈微。○朱子曰:危愈危,流於惡;微愈微,幾於無。
精則察夫二者之間而不雜也。○朱子曰:‘精是精察分明,一是要守得不離。’陳氏曰:‘要分别二者界分分明,不相混雜,專守道心之正,而無以人心二之。’雲峯胡氏曰:‘孟子曰“利與善之間”,所謂間者,猶易剖析。此所謂“二者之間”,方雜於方寸,非精而察之不可也。“本心之正”,即上文所謂“原於性命之正”者。蓋“其本也真而静,其未發也五性具焉”,此所謂“性命之正,即吾心之正”也。形既生矣,外物觸其形而動於中。於其發也,始有人心道心之異。必能專一於道心,是即守其本心之正而不離也。’
從事於斯止每聽命。○朱子曰‘以道心為主,而人心每聽(命)〔道〕[2]心之區處方可’,‘有道心而人心為所節制,人心皆道心也。人心是此身有知覺嗜欲者豈能無?但為物誘而至於陷溺,則為害爾。故聖人以為此人心有知覺嗜欲,然無所主宰,則流而忘反,不可據(而)〔以〕為安,故曰危。道心則是義理之心,可以為人心之主宰,而人心據以為準者也。然道心卻雜出於人心之間,微而難見,故必須精之一之,而後中可執。然〔此〕又非有兩心也,只是義理與人欲之辨爾’。
危者安、微者著,止過不及之差。○朱子曰:‘不待擇於無過不及之間,自然無不中矣。’陳氏曰:‘如此則日用之間,無往非中。凡聲之所發,便合律;身之所行,便合度。凡由人心而出者,莫非道心之流行。’雲峯胡氏曰:‘人心本危,能收斂入來,則危者安;道心本微,能充拓出去,則微者著。中如何執,只精一便是執之之工夫。朱子於此不復釋執字,然上文曰“守其本心之正而不離”,下一守字,便見得執中之功先在“惟精”,而重在“惟一”。’新安陳氏曰:‘朱子禹謨四句,以見中庸之宗祖,以標道統之淵源,可謂“考諸三王而不(謬)〔繆〕”,“百世以竢聖人而不惑”者矣。’
☚ 14_104中庸語録   14_106中庸思辨録 ☛
0000344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