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分光光度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分光光度法


(一)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当一定波长的光通过某物质的溶液时,根据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来确定该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主要用于测定微量组分,其特点是:

1.灵敏度高 测定物质的浓度,下限一般为10-5~10-6mol/L,相当于含量10-8~10-4%的微量组分;如果被测组分预先富集,可测定10-5~10-6%的痕量组分。

2.准确度较高 一般相对误差为2~5%,对微量组分的测定已能满足要求。如采用精密分光光度计测量,相对误差可减少至1~2%。

3.应用广泛 分光光度法使用的仪器不复杂,操作简捷,几乎可以直接或间接测定所有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目前已成为生产和科研部门测定微量元素普遍应用的分析方法。

(二)物质的颜色和光的选择性吸收

物质呈现的颜色与光的组成和物质本身的结构有关。

日常所见的自光如日光,其波长范围为400~760nm,它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按一定强度比例混合而成的复合光。各种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范围,见表7-2-1。

表7-2-1 不同波长光线的颜色

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吸收作用而产生的。物质颜色和吸收光颜色之间的关系,见表7-2-2。

表7-2-2 物质颜色和吸收光颜色的关系

如果测量某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波长为横坐标作图,可得到一条曲线,称为吸收光谱曲线或光吸收曲线。

(三)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定律

1.朗伯定律

当入射光的波长不变,溶液的浓度和温度一定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液层的厚度成正比。

式中 A——吸光度

I0——入射光强度

I——透过光强度

T——透光度

k1——比例常数,与入射光波长及溶液的性质、浓度和温度有关。

L——液层厚度

2.比耳定律

当入射光的波长不变,液层厚度和溶液温度一定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式中 k2——比例常数,与入射光波长及溶液的性质、液层厚度和温度有关

C——溶液浓度

3.朗伯-比耳定律

为了同时考虑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对光吸收的影响,将朗伯定律和比耳定律合并为朗伯-比耳定律。即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均匀溶液时,其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式中 K——比例常数,与入射光波长、物质的性质和溶液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K值随溶液的浓度C和液层厚度L所用的单位不同而不同。如溶液浓度C以g/L表示、液层厚度以cm表示,K以a表示,称为吸光系数,单位为L/(g·cm);如浓度C用mol/L表示、液层厚度用cm表示,则K称为摩尔吸光系数(或克分子消光系数),用另一符号ε表示,单位为L/(mol·cm)。

摩尔吸光系数表明物质对某一特定波长光的吸收能力。ε值愈大,表示该物质对某一波长光的吸收能力愈强,比色测定的灵敏度就愈高。因此,为了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在进行比色测定时,必须选择摩尔吸光系数大的有色化合物和具有最大ε值的入射光波长。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