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秘鲁香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秘鲁香胶 【名称出处】:《药用植物学》 【概况】: 异名 拔尔撒摩(《纲目拾遗》)。 基源 为豆科南美槐属植物秘鲁香胶树的树脂。 原植物 秘鲁香胶树Myroxylon balsamum(L.)Harms var.pereirae(Royle)Harms〔M.pereirae(Royle)Klotzsch〕 形态 乔木,高达30m,幼枝的皮部有树脂道,树干无树脂道。 单数羽状复叶,小叶9~13枚,小叶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钝圆,有透明的微点,全缘。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朵,花白色,雄蕊10,通常分离。荚果扁平,在背缝线和腹缝线上均具翅,不开裂,仅有1颗种子。(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3856条图) 生境与分布 产于美洲中部太平洋沿岸的萨尔瓦多及洪都拉斯的林中;中国南部有栽培。 。【生药】:采集 通常在冬季采收。 用棒击伤树身,使内部组织损伤而产生香树脂道,然后将伤部木栓层除去长约30cm,宽约15cm,数日后香树脂即渗出,通常以布吸取。约隔7日以火熏之,即可渗出多量香树脂。最后除去树皮,用同法采收,则该部香树脂于一个半月内完全渗出。以后再于伤口上部如前处理。 将吸取香树脂的布放于水中煮沸与绞压,则香树脂沉入水底,除去水分与杂质即得。药材产于萨尔瓦多、洪都拉斯。 鉴别 为褐赤色至暗褐色的浓厚油状体,薄层则透明的红棕色,无粘著性及牵丝性。气香似香荚醛,味初无而后苦、辛。 。【化学】:含苯甲酸苄酯和桂皮酸苄酯56%~70%,树脂约28%、游离桂皮酸10%、树脂为苯甲酸和桂皮酸的秘鲁树脂鞣醇酯类,挥发油含多量的橙花叔醇(Neolidol)。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76 【药理】: 本品油树脂部分能促进组织修复,树脂还有局部保护而减轻炎症的作用[1]。 本品所含的桂皮酸具有抗细菌及真菌作用。动物试验有升白细胞作用,兔每只sc桂皮酸钠1.5mg/kg,连续3d,白细胞升高200%~250%,持续10d以上,对动物体重及体温均无影响。对犬有利胆作用,对大鼠有轻泻作用[2]。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76 [2]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18。【药性】: 功效 活血,杀虫。 主治 ❶ 《坤舆图说》:“敷诸伤损,涂痘不瘢。” 单方应用 《生药学》:“治疥疮,金钱癣:秘鲁香胶外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