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秦观《八六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秦观《八六子》《八六子》·秦观
秦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这是一首写离别相思之情的词。以“倚危亭”三字领起,点明地点。“念柳外”等三句,用一“念”字领起。“青骢”,骑青马的人,指己;红袂,穿红衣的人,指她。袂既衣袖;人离别了,衣袖也分开了,称为分袂。分别场面,如见画图。过片更由分别的时候追溯到分别以前,仍从上片的“念”字贯穿下来。“夜月”两句,从正面写欢娱之情。用“怎奈向”三字作转折,是疑问,也是惊叹。(怎奈即怎奈何之意。向字是语尾虚词,用来加强语气,无实义。)不说风吹花落,而说飞花嬉弄于晚风之中,不说阴晴不定,而说残雨笼罩了晴光,“弄”字和“笼”字,用得极其富于想象力,而又生动、新颖。 秦观《八六子》《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①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② 无端天与娉婷。③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④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⑤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⑥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⑦ 【注释】 ①危亭:高耸的亭子。宋时召伯埭(今扬州北、高邮南之邵伯镇)建有亭子名“斗野”,孙莘老作有《题召伯斗野亭》诗,张琬和作有“危亭下瞰野”之句,故知危亭系指斗野亭。恨如芳草二句:南唐·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②青骢:骏马,今名菊花青。③无端句:无端,没来由。娉婷,指容貌美丽。汉·辛延年《羽林郎》:“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唐·白居易《昭君怨》:“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 ④春风十里:用杜牧《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句意。⑤怎奈向:张相《诗词曲辞语汇释》卷三:“义犹云奈何也,有曰争奈向或怎奈向者。晏殊《殢人娇》词:‘罗巾掩泪,任粉痕沾污,争奈向、千留万留不住。” ⑥那堪二句: “弄晚”与下句“笼晴”互文,意谓飞花残雨在逗弄晚晴。⑦销凝: 《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为‘销魂凝魂’之约辞。‘销魂’与‘凝魂’,同为出神之义。”又:“由‘销魂’义出,凡表示感慨伤神之感情者为一类。杜牧《八六子》词歇拍云:‘正销魂,梧桐又移翠阴。’秦观《八六子》词效其体,歇拍云:‘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则直以‘销凝’为‘销魂’之替辞而用如同义也。” 【译文】 登上高高的斗野亭回头一望,满腔离恨就象那萋萋芳草,铲尽了又生。想起方才我骑着骏马、她挥着红袖在柳外水边分手的时刻,不禁凄然伤怀,暗自心惊。啊,无意间上天赐给我花也似的美人!夜月透过窗帘,照着我们的幽梦;柔情缱绻,仿佛荡漾着十里春风。曾几何时,那暂短的欢娱渐随流水,逝去,消沉!琴弦声断,再无知音;罗巾香减,岂复温馨?更那堪片片飞花伴和着蒙蒙残雨,在作弄着晚晴!我正在黯然出神,忽然间黄莺儿又叫了几声。 【集评】 宋·洪迈:“秦少游《八六子》词云:‘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语句清峭,为名流推激。予家旧有《兰畹曲集》,载杜牧之一词,但记其末句云:‘正销魂,梧桐又移翠阴。’秦公益效之,似差不及也。”(《容斋四笔》卷十三) 宋·张侃:“秦淮海词,古今绝唱,如《八六子》前数句云‘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读之愈有味。……此有腔调散语,非工于词者不能到。毛友达可诗‘草色如愁滚滚来’,用秦语。’(《拙轩词话》) 宋·张炎:“‘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矧情至于离,则哀怨必至。苟能调感怆于融会中,斯为得矣。……秦少游《八六子》云(词略),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有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乃为绝唱。”(《词源》卷下) 明·陈霆:“少游《八六子》尾阕云:‘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唐杜牧之一词,其末云:‘正销魂,梧桐又移翠阴。’秦词全用杜格。然秦首句云: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二语妙甚,故非杜可及也。”(《渚山堂词话》卷一) 明·杨慎:“周美成词‘愁如春后絮,来相接’,与‘恨如芳草,划尽还生’,可谓极善形容。”(《杨慎批草堂诗余》) 明·李攀龙:“眉批:别后分时,忆来情多。花弄晚,雨笼晴,又是一番景色一番愁。○评:全篇句句写个怨意,句句未曾露个怨字,正是“诗可以怨’。”(《草堂诗余隽》卷四) 明·沈际飞:“恨如划草还生,愁如春絮相接。言愁,愁不可断;言恨,恨不可己。○长短句偏入四六,《何满子》外复见此。”(《草堂诗余正集》卷三) 清·周济:“评起句:神来之笔。”(《宋四家词选》) 清·黄苏:“寄托耶?怀人耶?词旨缠绵,音调凄婉如此。”(《蓼园词选》) 清·陈廷焯:“寄慨无端。”(《词则·大雅集》卷二) 近·俞陛云:“结句清婉,乃少游本色。起笔三句,独用重笔,便能振起全篇。”(《宋词选释》) 现代·唐圭璋:“此首,起处突兀,中间叙情委婉,末以景结,倍见含蓄。”(《唐宋词简释》) 【总案】 元丰三年(1080),少游曾至扬州游大明寺、九曲池诸名胜。是岁乡人孙莘老有诗《题召伯斗野亭》苏轼、苏辙、黄庭坚、张琬、张舜民皆和之,先生和诗有句云:“北眺桑梓国,悠然白云生;南望古邗沟,沧波带芜城。”词亦当作于是时。盖游广陵之时,词人曾与一女子(或系歌妓)相恋,别后北归,中途倚亭南望,一腔离愁,油然而生。写来深挚委婉,笔致秀雅,情景交融,意馀言外。自“怎奈向”至“雨笼晴”一段,不但用“四六”句法,且五句一韵,字多调促,读时须一气呵成。此中多少失恋痛苦,皆从急管繁弦中自然流出。宋人张炎谓“离情当如此作”,盖推为离情词之典范也,细玩词情,适足以当之。 秦观《八六子》秦观《八六子》秦 观
秦 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①。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②。怎奈向③、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④。 注释 ①“恨如芳草”句:语本自李煜《清平乐》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②“春风”句:化用杜牧《赠别》诗中“春风十里扬州路”一句。③怎奈向:犹言“奈何”。④“正销凝”二句:用杜牧《八六子》词:“正销魂,梧桐又移翠荫。”销凝,销魂、凝魂的简略说法。 鉴赏 本词的写作时间很难确定。“春风十里”一句从杜牧《赠别》诗中“春风十里扬州路”一句而来,可知作者回忆的事件是发生在扬州,而作者此时是否在扬州则未知,但从感情上看,当是分别之后不久。底本认为是在元丰年间,姑从之。 开篇首三句是本词最受赞誉的部分,清人周济评为“神来之笔”。此三句脱胎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意象,但前冠“倚危亭”三字,显得更加突兀。三句词既交代了作者观察的地点,也含蓄而形象地写出愁恨绵长的情绪。陈匪石《宋词举》以为“破空而来,不知所由起”。在描绘了一幅满含愁情的图景之后,一个“念”字引出下文的回忆,这也是向读者交代“恨”的原因。“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叙述情侣的离别,极能体现婉约词人的风格,其景物和色彩的选择非常讲究:“柳外青骢”在颜色上是相近的,但柳树代表着“留恋”的情绪,是古人写送行时惯用的意象,青骢则是离别的象征;“水边红袂”是水色与红色的鲜明对比,我们还可以想象红袂在水中形成倒影的情形,而两人的感情也恰与江水一样柔和、缠绵。这两句词描绘的是同一幕离别的场景,但却分成男女两个不同的视角来写,在重复中表现出词人心中的怀念。“怆然暗惊”一句写得非常沉痛,有不堪忍受的悲哀,一个“惊”字,仿佛暗示:作者此时才猛然间体会到分离的痛苦。 下片“无端天与娉婷”是在问:老天为何要让他们相识? 既然最终要彼此分离,又何必当初的相会;如果没有相识,就不会有此时的相思与悲痛。怀着这种想法的恋人,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后悔,而是一种“故作无情”。越是如此,越显得相爱之深。“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接续前句,写“天与娉婷”的内容,也就是两人相识、相恋的幸福时光。这两句词写得非常含蓄委婉,作者化用前人诗句,避免了直露的描写叙述,既符合他此时的心情,也使得整首词雅艳而不淫靡。接着“怎奈向”一句叹息,幸福的时光如流水一般消逝无踪,“素弦声断,翠绡香减”是作者心中萦绕不去的回忆。这些回忆本已慢慢淡去,而此时却又猛被“飞花”“残雨”勾起。句首“那堪”二字用得绝妙,使得全词感情更进一层——如果说上阕的“怆然暗惊”还只是一种隐约显现的悲伤的话,下阕的“那堪”则已是作者无法忍受的悲痛。此时的作者,只能呆呆地倚在危亭之中,黯然“销魂”又“凝魂”,传来的黄鹂啼声便显得更悲凉而凄恻。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说“结句清婉,乃少游本色”,恐怕“清婉”已不足以形容了,“凄婉”庶几近之。 怀念情侣是唐五代两宋词中最多见的主题之一。这类词的作者往往追求所表现感情的凄切、缠绵,有时则流入冶艳,再加上大量作品的出现,内容、语句的重复在所难免,优秀的作品并不很多。秦观的这首《八六子》则是这类词中少见的优秀之作。若论感情之凄切,几乎无人可及,又妙在写得曲折动人。他写回忆之时极含蓄委婉,丝毫没有淫靡之态,又能融情于景,即景写情,让人回味深远。(姚苏杰) 集评 宋《张炎:“‘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矧情至于离,则哀怨必至。苟能调感怆于融会中,斯为得矣。……秦少游《八六子》云(略),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有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乃为绝唱。”(《词源》卷下) 俞陛云:“结句清婉,乃少游本色。起笔三句独用重笔,便能振起全篇。”(《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链接 《八六子》词牌。又名《感黄鹂》。《尊前集》所录晚唐人杜牧所作的《洞房深》一首为双调九十字,平韵。宋代词人所作,格律略有不同,双调,八十八字,上片六句三平韵,下片十句五平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