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秦观《望海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秦观《望海潮》秦观《望海潮》秦 观
秦 观 秦峰苍翠①,耶溪潇洒②,千岩万壑争流。鸳瓦雉城③,谯门画戟④,蓬莱燕阁三休⑤。天际识归舟⑥。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⑦。茂草台荒⑧,苎萝村冷起闲愁⑨。何人览古凝眸,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⑩。梅市旧书(11),兰亭古墨(12),依稀风韵生秋。狂客鉴湖头(13)。有百年台沼(14),终日夷犹(15)。最好金龟换酒(16),相与醉沧洲。 注释 ①秦峰:即秦望山,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为境内最高峰,入境即见。②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③鸳瓦:成双的瓦。雉城:即雉堞,城头上的女墙。④谯门:建有瞭望楼的城门。⑤蓬莱燕阁:即蓬莱馆,在绍兴市内卧龙山下,吴越王钱镠所建。三休:休息三次,指蓬莱阁极高,游人登览途中需要休息三次。《新书《退让》:“翟王使使之楚。楚王夸使者以章华之台,台甚高,三休乃至。”⑥“天际”句:语出谢朓《之宣城郡诗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⑦“泛五湖”二句:《越绝书》:“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⑧台荒:指姑苏台荒芜。姑苏台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传为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⑨苎萝:山名,在浙江诸暨县南五里,西施之所居。一说在萧山县。⑩翠被:饰以翠羽的外氅,这里代指奢华的生活。(11)梅市旧书:指汉代梅福所习之《尚书》《穀梁春秋》等古籍。西汉九江郡人梅福,字子真,曾任郡文学,后弃官家居。王莽专政时弃妻子隐居,传以为仙。后有人于会稽见之,已易名姓为吴门士卒。今山阴之地有山曰梅山,有乡曰梅市,有里曰梅里。(12)兰亭古墨:指东晋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亭所留的《兰亭序》遗墨。(13)狂客:指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鉴湖:在今浙江绍兴。(14)台沼:亭台池沼,此指贺知章退居之处。(15)夷犹:即“夷由”,从容自得。(16) 金龟换酒:金龟是唐代官员的佩饰之一,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 龙舟夺标图 【元】吴廷晖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据秦瀛《淮海先生年谱》,本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夏秋间。元丰二年四月,秦观自高邮赴越州(今浙江绍兴)看望祖父与叔父(会稽尉),岁末还高邮。 这时正好“给事广平程公辟领越州,先生相得甚欢,多登临唱酬之什……”。这首词想必也是某次宴会上的佐欢之作。词中用了大量与越州有关的典故,非当地人不能心领神会,这也可以说明当时在场的宾客必然多是当地豪贤。明沈际飞认为此词“为故实拖叠所累”,实际他是站在一个外人的立场来看。如果是越州当地人,非但不会觉得拖累,反而会倍感亲切。 全词通过排比大量的景物与典故,描绘并赞美了越州山川人文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古圣先贤的敬仰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词自然非常适合在当地的宴会上歌唱。 越州属于典型的江南环境,一首写江南的词如果不写江南山水,那它首先就失败了一半;而如能把江南的山水写好、写妙,则成功了一大半。本词的开篇就从越州的山水落笔,先选取最典型的“秦峰”“耶溪”两个意象,以“苍翠”写其色泽之浓重,以“潇洒”写其神韵之飞动,两相对比,灵气十足。接下来“千岩万壑争流”句则把视角推向更高远处,描绘了气魄极大的山水图景。“鸳瓦”二句依然是写宏大的远景,不过对象从自然景色转到了人文建筑。这两句选取的景物很有历史的沧桑感,为下文的怀古做好准备。“蓬莱燕阁”一句点明了作者所在的地点,也是刚才诸多景物的观察点。“三休”用了楚王待客章华台的典故,不仅写出蓬莱阁之高峻,而且衬托出它所具有的深远历史积淀。蓬莱阁同时也是越州历史的见证,因此“天际”以下虽仍写蓬莱阁上所见景色,然重心则转入怀古。“泛五湖烟月”以下四句都是融化西施的典故,抒发作者对苍茫历史的感慨。西施本为越州浣纱女,被越王发现送入吴宫,成为吴越斗争的棋子,最终导致吴国被越国所灭。西施作为政治的牺牲品,只有在传说中才与范蠡一起归隐,得到了平静的幸福。当年吴越的龙争虎斗,到秦观之时都已如梦般遥远,只有那长满荒草的姑苏台,幽冷的苎萝山,依然让人记起这段历史,因而感怀、伤情。姑苏台、苎萝村未必是作者眼前的实景,也可能是他由越地风物而联想到的场景。 下阕脱离了眼前实景的描写,进入对与越州有关的众多先贤的回忆,其重心则是抒发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惋惜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句“何人览古凝眸”凭空发问,是下阕全部感情的起点。这个“何人”当然是秦观自己,但这样的描写仿佛使作者自己也成了历史中的一个人物,被读者观察、猜度。秦观站在蓬莱阁上“览古凝眸”,用一个“怅”字引出下面作者感慨的内容:“朱颜易失,翠被难留”是叹息年华老去、容颜衰败,一切所谓的富贵荣华,都像烟云一样在历史的洪流中消散;唯有“梅市旧书,兰亭古墨”这些由品德高尚之士留下的遗迹,还“依稀风韵生秋”,依然被人们所记忆,所怀念。这两个对比虽然只是铺排典故,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感慨与内心取舍。词人站在蓬莱阁上极目远眺,怀古思今,明白了一切功名富贵、形体容貌都是外在的虚无,唯有高尚的品德、杰出的著作,才能被后人怀念。但是作者又是否真的是想追求这种“身后名”呢?“狂客鉴湖头”一句借用贺知章的故事向我们表白了他的心迹。原来秦观既不羡慕当时的荣华富贵,也不羡慕“梅市”“兰亭”的身后虚名,而是希望能够像四明狂客贺知章那样,隐居在“百年台沼”中“终日夷犹”,“金龟换酒”与一知己“相与醉沧洲”。 这虽是秦观临宴佐欢的作品,但却写得非常深沉。词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使用了大量的越州典故,初看之下让人眼花缭乱,但细细品来却无一不贴切工整,蕴涵幽深。冯煦《蒿庵论词》说:“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故所为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这虽然说的是秦观晚年,但实际上秦观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的特点,很早就已经展现出来了。(姚苏杰) 集评 明《沈际飞:“入律。词为故实拖叠所累。”(《草堂诗馀四集《续集》卷下) 链接 文化古城绍兴。绍兴古称会稽,其历史或可以追述到传说中的大禹治水,至今绍兴仍有大禹陵遗迹。春秋时,会稽是越国的都城,秦时设会稽郡(郡治在吴)。始皇三十七年(前210)东巡至会稽,更名大越为山阴。后郡治转至山阴。南宋建炎年间,高宗避金兵暂驻越州,州治山阴为临时国都。次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绍兴”名自此始。历史上,绍兴名人辈出,尤其是文人辈出,最著名的如东晋书圣王羲之、唐代诗人贺知章、宋代诗人陆游、明代画家徐渭、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文学家鲁迅、史学家范文澜等等。绍兴遗迹、名胜之多,读秦观此词可知。 秦观《望海潮》《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①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②长记误随车。③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④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⑤ 西园夜饮鸣笳。⑥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⑦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⑧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释】 ①冰澌:流水。溶泄,溶解流动。《花草粹编》卷二李子正《梅苑·减兰十·梅序》:“花虽多品,梅最先春,始因暖律之谮催,正值冰澌之初泮。” ②金谷:古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西晋石崇筑园于此,宾客燕游其中,备极豪华。铜驼巷陌:《太平御览》卷一五八引陆机《洛阳记》:“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年。”南朝梁徐陵《洛阳道》诗:“东门向金马,南陌接铜驼。” ③长记句:唐·韩愈《嘲少年》诗:“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意谓不知不觉跟错了别人女眷的车子。④芳思:春思。唐·李绅《小楼樱桃花》诗:“多事东风入闺闼,尽飘芳思委江城。” ⑤柳下句:《史记·李广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唐·王涯《游春词》:“经过柳陌与桃蹊。”蹊,小路。⑥西园:指汴京王诜(字晋卿)之西园。据清·王文诰《苏诗总案》卷二十八,元佑二年(1087)六月,苏轼与秦观等十有六人“集于西园”,邵祖寿《张文潜先生年谱》也有此记载。香港罗忼烈《话柳永》105页认为西园雅集在是岁五月,似可信。时人李伯时绘有《西园雅集图》有元·赵孟頫摹本传世。⑦飞盖:见前秦观《望海潮·广陵怀古》注⑦。⑧兰苑:园林的美称。南朝宋·谢灵运《昙隆法师诔》:“如彼兰苑,风过气绝。”此指西园。是事: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犹云事事或凡事也。”柳永《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译文】 初绽的梅花稀疏而淡雅,刚溶的冰凌随波而流下,东风在不知不觉中偷换了年华。金谷园里胜游,铜驼街上趟马:趁着新晴,缓步于雨后的平沙。难忘啊,(这时节神思迷惘)错跟了他人美眷的香车。柳絮飘扬,蝴蝶纷飞,无边的春思叫人难以招架。柳边深巷,桃下小径,胡乱地把美好春色分给那人家。更难忘西园雅集,通宵饮酒,笳声喧哗。灿烂的灯花竟妨碍清幽的月色,飞驰的车篷竟碰落树上的鲜花。这回重来,芳林依旧长满了花卉,两鬓却渐渐染上霜华,怎不叫人长叹嗟!倚楼远望,一杆酒旗在暮霭中斜挂,数丛绿树,正迎接回来栖息的乌鸦。唉,无可奈何,一颗离京去职的心儿,已暗随流水,奔向天涯! 【集评】 明·李攀龙:“借桃花缀梅花,风光百媚。停杯聘望,有无限归思隐约言先。○评:自梅英吐、年华(换)说到春色乱分处,兼以华灯、飞盖、酒旗,一寓目尽是旅客增怨,安得不归思如流耶?”(《草堂诗余隽》卷四眉批) 明·沈际飞:“春光满楮,与梅无涉。”(《草堂诗余》正集卷五) 清·陈廷焯:“少游词最深厚,最沉着,如‘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思路幽绝,其妙不能令人思议。较‘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之语,尤为入妙。世人动訾秦七,真所谓井蛙谤海也。”(《白雨斋词话》卷一) 清·周济:“两两相形,以整见劲。以两‘到’字作眼,点出‘换’字精神。”(《宋四家词选》) 清·谭献:“(长记误随车)顿宕。(仰下二句)旋断仍连。(下阕)陈隋小赋缩本,填词家不以唐人为止境也。”(《谭评词辨》) 近代·俞陛云:“前段纪昔日游观之事。转头处‘西园’三句,极写灯火车骑之盛,惟其先用重笔,故重来感旧,倍觉凄清。后段真气流转,不下于‘广陵怀古’之作。”(《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现代·俞平柏:“词用‘金谷’、‘铜驼’,均洛阳古迹,或系在洛阳作。汲古阁本题作‘洛阳怀古’,恐是后人所加,以词意不重在怀古。”(《唐宋词选释》 【总案】 此词似作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据清·秦瀛《淮海先生年谱》,是岁春三月,少游坐元佑党籍,出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词中所写时令,正与此相当。“长记”二字,统摄上阕“金谷俊游”至过拍,兼摄换头“西园”至妨花一段。起三句与下阕后段首尾呼应,皆写此刻“重来”时所见所感。其时新党重行执政,苏轼等旧党人物渐次被逐,词人亦预感到迁谪在即,故歇拍云“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也。全词抚今忆昔,词情婉曲;以乐衬哀,感慨遥深。今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云:“盖少游纯以温婉和平之音,荡人心魄。与屯田、东坡之使气者又不同也。”确是指出其特色。 秦观《望海潮》《望海潮》·秦观
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有一年早春时节,作者重游洛阳。词人在此前曾经在这里生活过一个时期,旧地重游,人事有了很大的变迁,于是以“惜往日”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起头三句,写初春景物。从“金谷俊游”以下,一直到下片“飞盖妨花”为止,一共11句,都是写的旧游。金谷园是西晋石崇所造的花园,在洛阳西北。铜驼路是西晋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着铜驼得名。“正絮翻蝶舞”以下四句,写“误随车”时的春景。换头“西园”三句,从美妙的景物写到愉快的饮宴。“碍”字和“妨”字,不但写出月朗花繁,而且还写出了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兰苑”二句,承上启下,暗中转折,从繁盛到孤寂,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怀旧之意,与上“东风暗换年华”遥相呼应。兰苑即指金谷、西园之类。是事,犹言每事。 这首词的主旨是感旧,由感旧而思归,以今昔对照为其基础表现手段。它用大量的篇幅写旧游之乐以反衬今日之孤寂、衰老,就显得感染力特强。 秦观《望海潮》秦观《望海潮》秦 观
秦 观 梅英疏淡,水澌溶泄①,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②,铜驼巷陌③,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④。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⑤。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⑥。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春山清霁图 【元】马琬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注释 ①水澌溶泄(yì):流水缓慢流动。澌,流冰。②金谷:即洛阳名胜金谷园。晋太康中石崇筑园于金谷涧,集会宴游。③铜驼:洛阳街名,也是古时的游览胜地。④误随车:韩愈《嘲少年》诗:“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⑤“西园”句:记当年宴饮于金明池和琼林苑的情形。⑥是事:犹言事事、凡事。 鉴赏 这是作者重过西园时的怀旧之作,通篇充满着对往日俊游欢宴的追念,以及对今日萧条寂寞的哀伤,寄托了很多人生感慨。“西园”的所指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当时驸马都尉王诜的花园,元祐三年(1088)苏轼与秦观等十七人曾在此雅集,李公麟作《西园雅集图》,秦观“幅巾青衣,袖手侧听”。另一种观点认为西园是代指汴京名胜金明池与琼林苑,元祐五年(1090)秦观制举及第,此后在京供职五年,因得以参与当时名公的宴游集会。元祐七年(1092)朝廷赐宴,《淮海集》载《西城宴集》诗序:“元祐七年三月上巳,诏赐馆阁官花酒,以中浣日游金明池、琼林苑,又会于国夫人园,会者三十有六人。”这次罕有的盛会,肯定给作者留下了很深的记忆。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崩,次年初春,哲宗皇帝亲政,改元绍圣,大贬元祐党人,秦观出为杭州通判。本词当作于秦观预感到政局将变或者政局已变即将离京之时。作者怀旧思今,觉前途渺茫,不禁感慨万千。因此这里无论他所怀念的“西园”究竟是指哪个地方,都不影响本词情感的表达。 整首词的结构呈现三段式:开头六句写眼前之景,渐渐引入怀旧的氛围;中间八句写回忆,追忆过往的繁华欢乐,浓墨重彩,与下文的萧瑟形成对比;结束八句写感怀,由怀旧而对比古今,融入作者的哀伤感情。结构布局非常平稳、自然。 词的开篇交代节气以及时节特有的景致。梅花渐渐稀疏,落花飘在水上,随水流逝,让人明显感受到季节的变化。“东风”一句中“暗换”二字,点出了词人对这一景象的猛然感知。作者由物候的变化觉察到岁月的流逝,于是心中产生了强烈的震动,这也是整首词生发感情的基础。接下来“金谷俊游”等句是写作者故地重游时的场景。金谷园、铜驼街本是洛阳的著名景观,这里代指北宋汴京的名胜。作者自元祐五年起,在汴京供职五年,对这些名胜自然十分亲切、熟悉。在这天气初晴之时,在这风景如画又亲切熟悉的地方,即将离开汴京的作者自然勾起了许多回忆和感慨。初春季节,地上的青草尚未长大,因此漫步时,游人能直接踩在沙土之上,“新晴细履平沙”一句,写出一种极安闲的情致。 “长记”二字引起下文八句的回忆。“误随车”用韩愈《嘲少年》的典故,回想以前作者在此宴游时发生的趣事。“误随车”表面上是写作者因太专注于路上的美景,而不觉误跟了他人的车辆,实际上,我们从下面的描写可以看出,这显然与男女恋情有关。李白《陌上赠美人》:“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搴珠箔,摇指红楼是妾家。”唐张泌《浣溪沙》也有“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的描写。这些都可作为本词“随车”的注释。原来词人的“误随车”并非是简单的错误,而是有一段温馨且充满遐想的回忆。因此下面“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二句,虽然只写当时的春景以及观赏者的心情,但暗里却含着对这段美好往事的回味,“芳思交加”一句尤其明显。“柳下桃蹊”句是作者“误随车”时的所见,或许他此时已不是无心之误,而是刻意地追随而来。“柳下桃蹊”是多么美丽的景致,而“乱分春色”又似乎可见作者的心绪。 换头“西园”三句,从白日的美妙回忆,转到夜晚的愉快宴饮,欢乐之情一脉相承。古代文人雅士,往往以集会宴游为人生一大乐事,曹植《公宴》:“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曹丕《与吴质书》:“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宾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又云:“从者鸣笳以启路,学托乘于后车。”丰盛的晚宴,高雅的文士,美妙的音乐,本词把这种种快乐要素进行铺排,烘托出极为欢乐的气氛。作者显然化用了曹植等人的诗文,但也未尝不是当时的实际场景。“华灯碍月,飞盖妨花”极写宴会之胜:高悬的华灯盖过了月亮的光辉,来往车辆的华盖使得花儿都失去了颜色。这浓墨重彩的描绘,把宴会的热闹写到了极致。但愈热闹就愈衬出现在的凄凉、寂寞。 “兰苑”以下,语意急剧转折。“兰苑未空,行人渐老”是“物是人非”之意,由此而引发作者的诸多感慨。在满怀愁绪的词人心中,每件事都是值得嗟叹的,所以他说“重来是事堪嗟”。但是作者又不直接写自己的感慨,而是把感情寄托到写景上来。“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三句,写故地重游时所见的萧瑟、落寞之景,与回忆中的繁华形成极大的反差。“无奈”是作者无可奈何的心境,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幻的他,仕途受挫,壮志难酬,一系列负面的情绪一涌而至,所以有了“归心”。然而这个世界,何处才是自己的归宿?词人也只能无奈地“暗随流水到天涯”。这一句,呼应最开头“梅英疏淡,水澌溶泄”二句,以落花的随水流逝,比喻人生的漂泊,前后照应,结构精致,用意深邃。陈匪石《宋词举》说:“至此词局度安详,语意婉约,气味醇厚,则少游之本色。”本词“局度”诚然“安详”,但也不是没有精工、跌宕之处。(姚苏杰) 集评 清《周济:“两两相形,以整见劲,以两“到”字作眼,点出“换”字精神。”(《宋四家词选》) 清《陈廷焯:“少游词最深厚,最沉着,如‘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思路幽绝,其妙令人不能思议。”(《白雨斋词话》) 链接 秦七黄九。秦观排行第七,黄庭坚排行第九,而二人同时闻名,故并称秦七黄九,省称“秦黄”。陈师道《后山诗话》云:“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清人彭孙遹《金粟词话》“黄不及秦”云:“词家每以秦七黄九并称,其实黄不及秦甚远,犹高(观国)之视史(达祖),刘(过)之视辛(弃疾),虽齐名一时,而优劣自不可掩。”沈雄《古今词话《词话》上卷“秦黄优劣”云:“词家以秦、黄并称。然秦能为曼声以合律,形容处殊无刻肌入骨语。黄时出俚浅,可谓伦父,然黄有‘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峭健亦非秦所能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