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秦观《浣溪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秦观《浣溪沙》

秦观《浣溪沙》秦 观

秦 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 ①漠漠:弥漫广布貌。②无赖:无聊,可厌。穷秋:深秋。

东篱秋色图 【宋】 李相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这首小词是宋词的名篇,历来为词家所叹赏。全词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细致幽微的心灵世界,它的意象清丽,境界幽深,空灵蕴藉。词的写作时间约在元祐时期,此时作者正供职朝中,生活安逸,心情也比较舒适。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到:“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可见,王国维首先认为这首词的境界是“小”的。我们看它的首句,“漠漠”是淡薄弥漫的样子,“轻寒”是轻微的寒冷,“小楼”是精致窄小的阁楼,这些意象无一不体现出境界的“小”来。但是境界之“小”并不等于境界不“美”,无边无际的薄薄春寒,弥漫着浸入了词人居住的小楼,这韵味何等清婉幽雅!

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下,作者有了“晓阴无赖似穷秋”的独特体验。“晓阴”是指早晨阴霾的天气,这也是上句“漠漠轻寒上小楼”的原因,加上作者此时百无聊赖的闲愁心态,使得这个春日阴霾的早上,仿佛深秋一样萧瑟落寞。“无赖”二字既是词人对“晓阴”的厌恶情绪,也是作者自己心态的写照。唐韩偓《惜春》诗有“节过清明却似秋”,与此境相似。本词的这一句曾得到前人赞赏,称为“奇语”(梁启超),但也有人贬斥它,以为“鄙”(《续编草堂诗馀》)。是“奇语”还是“鄙语”,读者自能体会。词人无聊地坐在小楼上,茫然四顾,唯见画屏之上的一幅淡烟流水图,它在此时轻寒的气氛中显得分外幽冷。屋外的轻寒,楼内的寂寥,画屏的幽冷,这种种意象都暗示着词人此时心中生起的淡淡春愁。

过片一联,妙绝千古。“飞花”“丝雨”乃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但“飞花”前冠以“自在”二字,便寄托了词人的感情。“自在”与“梦”相联系,再以“轻似”描摹其相似性,又抓住了二者关联的神髓。“丝雨”之前的“无边”二字,既与前文“漠漠”呼应,又暗喻下文“愁”的广大无边,以无边之丝雨与无边之春愁相联系,再以“细”字作修饰,同样极为准确。这两句词的妙处在于,它用具体的意象,把难以言传的愁绪写得委婉缠绵,让人几乎能够触摸到作者纤细而敏感的神经。这两句词的奇处在于,一般词人往往会写梦似飞花,愁如细雨,而秦观偏反其道而行,写飞花似梦、细雨如愁。它表面上虽然还是在写飞花,在写雨,可梦与愁的感觉却比直接描摹显得更加强烈。这就是借景抒情、以景代情的高妙境界。二句对仗极为工整,对仗中又能互相关联,我们仿佛能够看到、体会到“自在飞花”穿行于“无边丝雨”之中的那种清幽、寂寞和惆怅。末句以屋内的一幕静态场景做结,一个“闲”字把整首词的感情收束起来。“宝帘”“银钩”乃是花间词家最喜用的意象,故陈廷焯说它是“温韦嫡派”。然而意象虽同,意境却大不相同,花间词家的冶艳在秦观笔下却成了隽永。(姚苏杰)

集评 明《卓人月:“‘自在’二句,有南唐席。”(《古今词统》卷四)

清《陈廷焯:“宛转幽怨,温韦嫡派。”(《词则《大雅集》卷二)

链接 词的境界之说。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原为佛家语,《俱舍论颂疏》说:“功能所托,名为‘境界’,如眼能见色,识能了色,唤色为‘境界’。”后被用来论诗,《人间词话》通篇以“境界”说论词,如云:“沧浪(严羽)所谓‘兴趣’,阮亭(王士禛)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王国维认为“境界”说最能说明词的艺术本质,要求“意与境浑”“能写真景物、真感情”。又将其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类,其所产生的审美效应为“壮美”“优美”两种。此说对后人论词产生广泛影响。(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古代诗歌之秦观《浣溪沙》全译、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秦观《浣溪沙》

秦观《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1。澹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

1.漠漠:广漠而无声貌。唐·韩愈《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诗:“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晓阴”句: 无赖,无聊,憎恨之词。梁·徐陵《乌栖曲》:“唯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穷秋,晚秋。

今译

无边的轻寒,静幽幽地

袭上了小楼,

无聊的晓阴,笼罩着天宇,

一似深秋。

云淡淡,水似流,

画屏更觉清幽。

自在的飞花

轻飞似梦游,

无边的细雨

细落若哀愁。

宝珠帘儿悠闲地

挂在那

小小的银钩。


秦观《浣溪沙》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宋词精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秦观《浣溪沙》

《浣溪沙》·秦观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首词以轻浅的色笔,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性在春阴的怀抱里产生了细微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

开端,时间、地点和节序都是通过人的感受点示的。“晓阴无赖似穷秋”,“无赖”两字,传神地写出她的烦恼。

上片的屏风和下片的帘钩,女主人公宛然若现。“画屏”,在词中往往伴衬着女主人公的睡梦。“淡烟流水”,便烘托出一座幽闺、闺中人的睡态以及她那渺茫的、流动的梦。“宝帘闲挂小银钩”,女主人公这一行动细节写尽了她那百无聊赖的神情和不知如何排遣是好的满怀愁闷。

词的中心在过片一联: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词人调动了比喻手法,把物的特点和人的感受融在一起,将具体事物和抽象情思合成比喻,于是花的飘忽不定,梦的渺茫难寻,人的爽然若失,全统一在一个“轻”字里头了;雨的连绵不断,愁的千丝万缕,人的无名怅惘,全统一在一个“细”字里头了。

这首《浣溪沙》的最大特点是:词的字面和意境与词人所要表达的思绪和感情做到极为和谐完美的统一。


唐宋词之秦观《浣溪沙》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秦观《浣溪沙》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澹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 ①漠漠:广漠而无声貌。《荀子·解蔽》:“听漠漠而以为哅哅”。杨倞注:“漠漠,无声也。”唐·韩愈《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诗:“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晓阴句:无赖,无聊,憎恨之词。梁·徐陵《乌栖曲》:“唯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穷秋,晚秋。南朝宋·鲍照《代白纻曲》:“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②宝帘句:南唐·李璟《捧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译文】 弥漫在广阔空间的轻寒渐渐侵入小楼,一大早就阴霾不开恍似深秋。画屏上的淡烟流水把室内烘托得分外清幽。自由自在的飞花象缥缈的梦幻,无边无际的丝雨似纤细的忧愁。珍珠帘儿静静地挂在那小小的银钩。

【集评】 明·卓人月、徐士俊:“夺南唐席。”(《古今词统》)明·阙名:“‘穷秋’句,鄙!钱功父曰‘佳’,可见功父于此道茫然。后叠精研,夺南唐席。”(《续编草堂诗余》)

清·陈廷焯:“宛转幽怨,温韦嫡派。”(《词则·大雅集》卷二)

近代·梁启超:“(‘自在’一联)奇语。”(梁令娴《艺蘅馆词选》乙卷引)

近代·王国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人间词话》)

近代·俞陛云:“清婉而有馀韵,是其擅长处。此调凡五首,此首最胜。”(《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现代·唐圭璋:“此首,景中见情,轻灵异常。上片起言登楼,次怨晓阴,未述幽境。下片两对句,写花轻雨细,境更微妙。‘宝帘’一句,唤醒全篇。盖有此一句,则帘外之愁境及帘内之愁人,皆分明矣。”(《唐宋词简释》)

【总案】 此词特点在于将自然与艺术巧妙媾合,似在社会现实中另建一优美世界,令人神游其中,流连忘返。词中虽未正面刻划人物,而是通过渲染气氛,透露人物之情绪,令人感到其人宛在。今人沈祖棻释过片之奇云:“第一,‘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宋词赏析》)分析极为透辟,可以参看。


唐宋词之秦观《浣溪沙》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秦观《浣溪沙》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译】

无边的轻寒,静幽幽地

袭上了小楼,

无聊的晓阴,笼罩着天宇,

一似深秋。

云淡淡,水似流,

画屏更觉清幽。



自在的飞花

轻飞似梦游,

无边的细雨

细落若哀愁。

宝珠帘儿悠闲地

挂在那

小小的银钩。



【评】

此词所带给词学专家陈祖美先生的是这样一种境界或说是一幅画面:春末,在花木掩映的小楼里,最上层有一间雅致的闺房。春情初动的主人公从睡梦中醒来,阵阵寒气弥漫到小楼上,明明是春晓,她却感到像深秋一样寒气袭人,百无聊赖,就连主人公卧室屏风上的山水风景也显得暗淡无神(参见拙编《古代诗歌精萃鉴赏辞典》)。

“漠漠”有无尽无边之意,无处不在,却又淡淡笼罩,传为李白词:“平林漠漠烟如织”,与此相似;而后以“上”字,使无处不在的寒意具有了移动感,包含“暝色入高楼”之意。寒而曰:“轻”,楼而说“小”,与全词的婉约风貌相配。

“无赖”有无聊之意;“穷秋”,为深秋、秋末之意。无聊而云“无赖”,深秋而说“穷秋”,颇多意味,虽然这些语汇非少游自造,如徐陵诗:“唯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乌栖曲》);鲍照诗: “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白纻歌》);杜工部亦云“穷秋正摇落,回首望松筠”(《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而一经少游用于此处,便平添几分婉约蕴藉的味道,若作“深秋”“悲秋”一类,则无味矣。

下片为倒装,应先有结句之“宝帘闲挂小银钩”始见帘外飞花细雨之情景。“宝帘”与“银钩”颇有雍华之态、深闺之气,补足女主人公环境、身份之背景,与全词密切不可分。“小”字不嫌与上片“小楼”重复。中间“闲挂”二字为点睛之笔,无“宝帘”“银钩”之背景,何以有挂钩之悠闲,而“闲挂”的贵妇动作里,又包蕴多少春思闺愁。“挂”字,则将室外画面徐徐舒卷而出。

全词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最为高妙。词人以梦眼愁思观帘外春景,则轻梦似飞花般轻灵漫舞,细愁如丝雨般无际无垠、无端无绪,却以飞花似轻梦、丝雨如细梦出之,更觉意味无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