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秦观《满庭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秦观《满庭芳》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1。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2。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3。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4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5。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6!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7



【释】

1.天连:一作“天粘”,此从宋刻本。“画角”句:画角,古代军中吹奏乐器,出自西羌,形如竹简,本细末大,以竹木、皮革或铜制成,外施彩绘,故名。发声哀厉高亢,军中多用之,以警昏晓。谯门,城门楼。《汉书·陈胜传》:“独守丞与战谯门中。”颜师古注:“门上为高楼以望曰谯。”

2.引离尊: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此有延长牵连义,引酒即连续地喝酒。‘共引离尊’,言饯别时举杯相属。杜甫《夜宴左氏庄》“看剑引杯长。”

3.蓬莱:阁名,旧址在今浙江绍兴卧龙山麓。唐代元稹任浙东观察使,居越州,有《以州宅夸于乐天》诗云:“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五代时钱公辅因而建阁曰蓬莱。

4.“寒鸦”二句: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引隋炀帝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

5.销魂:形容极度悲伤。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香囊:后世俗称香荷包。汉·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罗带:即香罗带。唐·韦庄《清平乐》:“惆怅香闺渐老,罗带悔结同心。”宋·林逋《长相思令》:“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

6.“谩赢得”二句:用杜牧《遣怀》诗意。谩,通“漫”,赢得,犹空自落得。

7.“高城”句:唐·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诗:“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译】

远山涂抹了几片淡淡的云,

天幕与枯蓑的秋草相粘相混,

凄厉的号角渐渐在城楼消隐。

暂且停下征帆吧!

让我们将这离别的酒,聊饮一樽。

唉!蓬莱中多少往事,

回首一望,都化作烟霭纷纷。

斜阳一抹,寒鸦万点,

流水绕着凄凉的孤村。

真叫人落魄销魂!

分别时,悄悄地解下香囊,

忍着泪儿将罗带儿结上同心。

唉!我白白落得青楼薄幸的名份,

这一去,何时还能再会呀!

襟袖上,白白洒下泪痕。

更令人伤心的是,

高城已经看不见了,

只有灯火伴着黄昏。



【评】

词话载,此词极为东坡所称道,取其首句,称他为:“山抹微云君”,但又有所批评:“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秦答以:“某虽无识,亦不至是”,东坡云:“‘销魂当此际’,非柳七句法乎?”(参见宋人黄升《花庵词选》卷三)。

由此可知,此词为秦少游得意之作,东坡因此而呼之,犹如张先之“‘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与宋祁之“‘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另一方面,又因此词之学步柳七而引起东坡之不满,有“‘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之戏”(“露花倒影”为柳永《破阵子》语)。但并不可视为此词的局限,只是不同的风格而已。

首句之有名,在一“抹”字。山本静止,而轻云薄雾微抹而过,遂使静山而成动景,并增加人的品格。下句之“连”字,一本作“粘”字,与“抹”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天与草本不相属,而加以“连”或“粘”字(“粘”字更妙,但略有刻画雕琢之嫌),遂使天地混为一体。“抹”字使行云而成流质,暗示山、云相依之情感,“粘”字亦同。此二景皆为离别人眼中之景,故多有飒意味。何见衰飒?词人接以耳中之音:“画角声断谯门”。“画角”为古代军中吹奏乐器,外施彩绘,故名之,其声哀厉高亢。谯门,为城门楼。“声断”二字,暗示闻号之情绪。“暂”“聊”义近,皆暗示离别在即。棹,桨。“引离樽”,俞平伯释为:“延长牵连义,引酒即连续喝酒”。“多少”句忆旧,周济评此词是“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宋四家词选》)。此词作于哲宗绍圣元年(1094),当苏东坡远谪岭外之时,秦少游也被外调为杭州通判,而与他深情眷恋的心上人告别。故其词中所写的离愁别绪亦有个人遭际的凝重。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暮霭纷纷”句中,不仅是男女别情,而更多的是词人回首人生的感慨。

“斜阳”句为眼前景物。用隋炀帝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一经点化,便成千古绝唱。

上片以别者之目光,从远而近,自往事而至于今。情绪从景物中逐渐暗示而出;下片则反之,由近渐远,由今日而思他时,自心境而景物,情绪从景物中淡入。从而结为一个圆融的整体。

“销魂”,此词极有意思,它有双重属性,同为仿佛魂将出体之状,一为极度哀伤愁苦之情状,如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一为极度之浪漫、极度之愉悦。如陆游:“远游无处不消魂”。此时之“销魂”当为前者,但也有后者的某种暗示。“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是也。“此去何时见也”,以“也”字虚词入词,更显得自然如口语,犹见情之深切,李清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亦是此类。“伤情处”以下,由情入景,呼应起首之“山抹微云”,尤其凄婉含蓄。


秦观《满庭芳》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宋词精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秦观《满庭芳》

《满庭芳》·秦观

秦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这首词是作者在绍圣四年(1099)谪居郴州时作,借恋情写万里归思。词的开头“碧水”三句,写秋天黄昏景色,放眼望去一片碧水满是寒意,使人不禁感到时令变化之快。接着“洞房”二句,用洞房人静衬托词人不静,在月光照耀下,他徘徊不定,陷入心烦意乱的悲苦之中。“西窗”三句,是化唐人李益“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诗句意。借写景中透露他怀念的情思。

词的下片“伤怀”几句,写其遭受贬谪后的伤离情怀。下边“问篱边”两句,喻思念故园心情。菊花秋天盛开,表明时令已到深秋。词末“凭栏久”三句,以景语作结。金波,状月光浮动,亦以指月。这收束三句,写得词情摇曳,极富感染力。


秦观《满庭芳》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宋词精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秦观《满庭芳》

《满庭芳》·秦观

秦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秦观善以长调抒写柔情。本调记芜城春游感怀,写来细腻自然,悠悠情长,语尽而意不尽。此词的情调是由愉悦转为忧郁,色调从明快渐趋暗淡,词人的心情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换起着变化,却又写得那样宛转含蓄。

上片写景,这里摄取了两个镜头,即“燕蹴红英”和“榆钱自落”,用以突出四周环境的冷落凄寂。“秋千外”四句,转静为动,从秋千出墙到风送筝声,由墙外古台到墙内佳人,引出种种联想,使词人心潮起伏,陷入沉思之中。

下片通过回忆、对照,在深化词意的过程中透露词人心情的变化。“多情”两字一顿,指当年在此行乐之人和事,如今人事已非。“珠钿”两句形容车马装饰的华美,“渐酒空”两句追忆离别。“豆蔻”两句,隐括杜牧《赠别》诗意,记的是以往一段恋情。“凭阑久”三句,以景作结。“疏烟淡日”与起首“晓色云开”成明显对照;一灰暗,一明快,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由怡悦转向忧伤的感情变化。


秦观《满庭芳》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宋词精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秦观《满庭芳》

《满庭芳》·秦观

秦观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这首词约写于“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这年七月,苏东坡因乌台诗案下狱,少游(秦观字)闻讯急渡浙,至吴兴,未几反越。这首词即作于此时,贯穿了他的身世之感,流露了他鄙视功名的超脱思想。

词的上片写景。“独棹”六句,转抒情事。楚江垂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词人自己的写照,曲折地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失意后孤独又不屈的精神风貌。

词的下片,“时时”三句,仍是抒写情事,写他怡然自得的情怀。“任人”二句更为达观。“尘劳事”本佛家语,《金刚经》: “有大智慧光明,出离尘劳。”这里借佛家语对自己不得志予以自我安慰。末了“江风”三句,表现他的超尘脱俗思想。


唐宋词之《秦观《满庭芳》》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秦观《满庭芳》

秦观《满庭芳》秦 观

秦 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注释 ①画角:军中用的号角。谯门:建有瞭望楼的城门。②蓬莱:原指传说中海上的仙山,这里指越州蓬莱阁。③谩 (màn):通“漫”,犹言枉自、徒然。



松岩仙馆图 【宋】 佚名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这是秦观非常出名的一首词,他也因此得了“山抹微云秦学士”的称号(见本词集评)。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四:“范内翰祖禹,作唐鉴,名重天下,坐党锢事久之。其幼子温,字元实,与吾善。温尝预贵人家会,贵人有侍儿,善歌秦少游长短句,坐间略不顾温,温亦谨不敢吐一语。及酒酣欢洽,侍儿者始问:‘此郎何人耶?’温遽起,叉手而对曰:‘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闻者多绝倒。”这则记载可知本词在当时的巨大影响力。关于这首词的评价,前人多有夸赞之词,喜欢婉约词风的人一致认为它是首极优秀的作品,而豪放一派虽对他略有微词,内心亦很欣赏,只以其“气格”为病。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二附注:“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坡曰:‘久别当作文甚胜,都下盛唱公“山抹微云”之词。’秦逊谢。坡遽云:‘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秦答曰:‘某虽无识,亦不至是,先生之言,无乃过乎?’坡云:‘“消魂当此际”,非柳词句法乎?’秦惭服,然已流传。不可改矣。”苏轼本人未尝不喜欢这首词,只对其用“柳词句法”有所不满,而秦观自己的“惭服”也是在这一点上,并非是对全词的不满,而且也未必是真心惭服。不过总体上,这首词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来,一直都被人赞赏、传唱。

本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春。元丰二年秦观自高邮赴越州(今浙江绍兴)看望祖父与叔父秦定(会稽尉)。秦观在会稽住了八个月,与知州程公辟相得甚欢,颇有宴游,是年岁末离会稽,这是当时留别之作。这首词的“本事“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三三引《艺苑雌黄》:“程公辟守会稽,少游客焉,馆之蓬莱阁。 一日,席上有所悦,自尔眷眷,不能忘情,因赋长短句,所谓‘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是也。”但从词中所描写的情状看,秦观与该女子的恋情,恐怕不止“席上有所悦,自尔眷眷,不能忘情”那么浅,应当是相恋极深才对。或者秦观这里,也只是借男女之情事寄托对越州山水及诸友的怀恋之情。

本词上阕重在写离别时所见所感,下阕则写与恋人分别时的情形。开篇三句写秋天景物,呈现一片萧瑟之象,已隐含离思。“抹”“连”“断”三字工巧生动,大笔渲染了一幅宏大的秋景图,其中又夹有隐约的画角声响,静中取动,以动衬静。接下来“暂停征棹”二句略叙与友人饯别的场景,但如就此铺叙饯别,则落入窠臼。秦观抛开实景,用“拓宕之笔,追怀往事,局势振起”(俞陛云《唐宋五代词选释》)。这里的“蓬莱”既指蓬莱仙山,又指越州蓬莱阁,“蓬莱旧事”一语双关,指与蓬莱阁相关的往事,已如海上仙山般烟霭茫茫,渺然难寻。“斜阳外”三句以景代情,含义隽永深沉,历来为人所称道。

“销魂”二字领起下阕,回到与恋人告别的场景,这应是追忆。“香囊暗解,罗带轻分”二句中,香囊是盛香料的小袋,罗带是女子的饰物,可以打同心结,这里以“香囊解”“罗带分”暗喻恋人间的离别。“谩赢得”句化用杜牧《遣怀》诗中“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二句,表达了自己对辜负恋人一片深情的愧疚之情。“此去”一问用意直白而感情真实,“襟袖上、空惹啼痕”以无言代回答,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结句写作者离去时的情景,数次回头遥望,但见灯火阑珊,与恋人已隔数重烟浦,悲伤之情已无边际。

这首词虽写恋情,“气格”却并不弱。所谓艳情的“销魂”数句,只是实写回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又化用杜牧诗,并不觉淫靡,而最终又归于高城望断,意蕴实深。清周济《宋四家词选》评道:“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可谓知言。张炎《词源》卷下:“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则更抓住了秦词的神韵。(姚苏杰)

集评 宋《叶梦得:“秦观少游亦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元丰间,盛行于淮、楚。‘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本隋炀帝诗也。少游取以为《满庭芳》词,而首言‘山抹微云,天粘衰草’,尤为当时所传。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故他文未尝不极口称善,岂特乐府。然犹以气格为病,故常戏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露花倒影’,柳永《破阵子》语也。”(《避暑录话》卷三)

清《贺贻孙:“秦少游‘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晁无咎云:‘此语虽不识字者,亦知是天生好言语。’渔隐云:‘无咎不见炀帝诗耳。’盖以隋炀帝有‘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之句也。余谓此语在隋炀帝诗中,只属平常,入少游词,特为妙绝。盖少游之妙,在‘斜阳外’三字,见闻空幻。又“寒鸦”“流水”,炀帝以五言划为两景,少游用长短句错落,与‘斜阳外’三景合为一景,遂如一幅佳图。此乃点化之神,必如此,乃可用古语耳。”(《诗筏》)

链接 名作与文人外号。在中国古代,有许多文人因为某一首或某一组作品而闻名,人们便以这组作品来作为对他的“尊称”。比如在宋代,宋祁因《玉楼春》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被美称为“红杏尚书”(宋祁曾任工部尚书),而张先则被称为“张三影”,因其词作中有三句非常出色的写“影”名句(《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千秋岁》“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剪牡丹》“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稍后,贺铸的《青玉案》一词极为出名,许多著名的文人如黄庭坚等都有和作,贺铸也因其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句而得名“贺梅子”。秦观的这首词也是这种情况,他因此得名“山抹微云秦学士”。

满庭芳



秦 观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注释 ①红蓼:草名,多生长在水边,夏季开花,花淡红色或白色。②泛梗飘萍:漂在水面上的枝条和浮萍,多形容人生的漂泊不定。③尘劳:佛教谓世俗事务的烦恼。

鉴赏 此词又见张先词集,底本据唐圭璋《宋词互见考》,定为秦观词。底本认为:“楚江秋钓,啸傲风月,寄情闲散,胸次恬淡,该是中举前游润州、金陵等地时之作。元丰年间……李之仪有词《采桑子《席上送少游之金陵》,亦可佐证。”《唐宋词汇评》则把它定在绍圣三年(1096)湘中作,该年十月秦观行过潭州,岁暮抵郴州,“烟渚沙汀”等语,皆是宋人诗词常见之潇湘景色。这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我们更倾向于后者,但惜无明证,暂依底本编年。



千里江山图(局部) 【宋】 王希孟 故宫博物院藏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楚江月夜独钓图。开篇从水边的红蓼、黄芦着笔,红、黄二色相杂,而附以“繁”“乱”二字,给人一种非常幽深的感觉。“夜深”一句点明时间,衬托出环境的寂静。这三句描绘的画面纯属自然,毫无人迹。在这样的悄无声息之中,连露水降下的声音似乎都能听到。“霁天空阔”两句,视角从低处转到高出,渲染了画面中的天空部分与整个远景。秋高云淡,水天一色,境界极为宏大,此时,气氛也由幽静转为疏朗。这种环境下,词人独自驾着“孤篷小艇”,悠悠然飘过这片“烟渚沙汀”,这是怎样的悠闲恬淡。接着一幕,时间应该在片刻之后,词人停棹垂钓。“金钩”“丝纶”把渔具写得非常精致,也衬托出作者内心之平和、细腻。“慢卷”二字描摹了垂钓时的真实状态,因鱼上钩之后必须慢慢拉线,此处也是喻指作者内心之悠然。“牵动一潭星”句向来为人称道,因为本词从开篇到“云淡楚江清”,作者所要表现的都是一种极致的幽静,到“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这四句,则开始加入动作,但是仍非常悠然、轻微,直到“牵动一潭星”一句,这种“动”的因素才忽然凸显,让人一惊。本是平静的水面上,渔翁忽然一牵鱼线,鱼儿上钩出水,打破了水面的平静。秦观《临江仙》词有“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一句,写天水一色的幽静清冷,亦为人所称,但却不如本词这一句“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既形象生动,而又富有生趣。静中出动,以动衬静,手法更加高明。

上阕写完江上的垂钓,下阕转写江上的游乐与沉思。“时时”四句写作者江上独自吹笛的情形,“清风皓月,相与忘形”写作者的孤独,也写作者的旷达。作者能与自然“相与忘形”,在大化中忘怀自身的得失。“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二句,就是忘形的具体内容。这里作者最终所要描述的是他在忘怀人生诸多不如意后,在自然中获取快乐与满足,与自然合二为一的状态。“饮罢不妨醉卧”二句再由“忘形”而到“醉卧”,完全抛开尘世的纷扰,可见其内心之恬静淡然。“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三句是一个跳跃,由醉卧一睡而到天明。作者描绘了自己醒来时的所见:江风平静温和,正如此时他的内心。尚未完全酒醒的词人,悠然地卧在枕上,看着天空的太阳,听着幽静的自然。此情此景,颇有道家真味。

整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幽深、清新、高远兼有,其重心则是作者悠然、恬淡的内心。“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尘劳事、有耳谁听”这是作者追求的境界,也是本词所要表达的精神。(姚苏杰)

集评 明《李攀龙:“一丝牵动一潭星,惊人语也。眠风醉月渔家乐,洵不可谖。”(《草堂诗馀隽》卷四)

唐宋词之秦观《满庭芳》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秦观《满庭芳》

《满庭芳》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豆蔻枝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注释】 ①台、榭:台,高平的建筑物。榭(xie谢),台上的屋子。蹴(cu促):踢。②榆钱:榆树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③朱门:红漆门。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表示尊贵,因称豪门为朱门。秦筝:类似瑟的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蒙恬所造。④珠钿翠盖:指乘车仕女及其华贵之车。珠钿,用珍珠制成的妇女首饰。翠盖,用翠羽装饰的车盖。玉辔红缨:都是精美的马具,代乘马的男子。玉辔,饰玉的驾驭牲口的嚼子和马缰绳。⑤金榼(ke科):金制的酒具。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蓬瀛:蓬莱、瀛州,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州。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花困蓬瀛,为蓬瀛之花所困,此处指冶游之地。⑥豆蔻梢头:指貌美而又年轻的女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⑦芜城:指扬州。扬州城在北朝南侵及南朝宋竟陵王刘诞作乱时,城邑破败荒芜,鲍照作《芜城赋》讽之,后世因名芜城。

【译文】 在拂晓的时候,云雾开了,真是天随人意,骤雨刚过,天即转晴。旧时台榭周围繁花似锦,飞燕穿过花丛,蹭落片片红英。榆树舞得倦了,榆钱自然飘落下来,秋千院外,溪水涨绿,高与桥平。朱门里,绿杨掩映,在和煦的春风中,传出低声弹奏小秦筝的乐声。在多情人行乐的地方,妇女们坐着华贵的香车,男子们乘着雄俊的宝马,车骑四至,冠盖纵横。金樽美酒渐渐地喝光了,如花似玉的歌伎们也厌倦了蓬瀛仙境。回想起昔日同那豆蔻初开的姑娘们的别恨,十年来犹如一场大梦,使人堪惊。我独自凭栏远眺,天色向晚,惟见薄薄的烟雾和暗淡的太阳,寂寞地落下扬州城。

【集评】 明·李攀龙:“秋千外,东风里,字字奇巧。疏烟淡日,此时之情还堪远眺否?〔评〕:就暗中描出春色,林峦欲滴。就远处描出春情,城郭隐然如无。”(《草堂诗余隽》卷一)

明·王世贞:“‘秋千外,绿水桥平’,淡语之有情者也。”(《弇州山人词评》)

明·杨慎:“景胜于情。”(明《忏花庵丛书》本《草堂诗余》杨慎批语)

明·沈际飞:“(上片)悠澹语,不觉其妙而自妙。‘微映百层城’,景亦不少;‘寂寞’句,感慨过之。”(《草堂诗余》正集卷三)

清·许霄昂:“‘晓色云开’三句,天气; ‘高台芳榭’四句,景物;‘东风里’三句,渐说到人事;‘珠钿翠盖’二句,会合;‘渐酒空金榼’四句,离别;‘疏烟淡日’二句,与起处反照作收。”(《词综偶评》)

清·周济:“‘多情’二句,一笔挽转。‘结处’应首句,不忘君子也。”(《宋四家词选》)

清·黄苏:“此必少游被谪后作。雨过还晴,承恩未久也。燕蹴红英,喻小人之谗构也。榆钱,自喻也。绿水桥平,喻随所适也。朱门,秦筝,彼得意者自得意也。前一阕叙事也,后一阕则事后追忆之词。‘行乐’三句,追从前也。‘酒空’二句,言被谪也。‘豆蔻’三句,言为日已久也。‘凭栏’二句结通首,黯然自伤也。章法亦极绵密。”(《蓼园词选》)

清·陈廷焯:“少游《满庭芳》诸阕,大半被放后作,恋恋故国,不胜热中;其用心不逮东坡之忠厚,而寄情之远,措语之工,则各有千古。”(《白雨斋词话》)

近代·俞陛云:“前写景,后言情,流利轻圆,是其制胜处。”(《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总案】 此词为扬州感怀之作。词人先以大量篇幅描写天气之佳、风物之美、佳人之悠闲,冶游之豪纵、离别之痛苦,款款叙来,似无惊人之处,但“凭栏久”陡转,使人顿觉以上所写不仅仅是回忆往事,而是铺叙“旧恨”,是叙写一场人生恶梦,以昔日的欢乐反衬今日之凄苦,对比强烈,深婉有致。词贵有寄托,从表面上看,此词似写艳情,其实身世之感寓焉。故《蓼园词选》谓萁“黯然自伤”,《蒿庵论词》称其“寄慨身世,闲雅而有情思”,颇有道理。但黄蓼园句句索解,似又失之穿凿、苛细。


秦观《满庭芳》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宋词精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秦观《满庭芳》

《满庭芳》·秦观

秦观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是一首告别自己所恋的歌妓的词作。它将事、情、景三者融为一体,事和景是抒情的基础,即所谓即景生情和即事抒情。画角,古代军乐器,用竹木或铜制成,外施彩绘,故名画角。谯门,即谯楼,又称鼓楼,古代筑于城门上的高楼,用以瞭望敌人,下为门,上为楼。征棹,远行的船。蓬莱旧事,指过去恋爱的往事。

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寓情。下片以抒情为主,情中有景。“事”穿插在上下两片的“景”、“情”之中,景从“微云”度山写入,继之以“斜阳”、“寒鸦”,收之以“灯火黄昏”,时间逐步推移,景色渐次昏暝。人事则由“停棹”饯饮,到“赠囊”话别,到舟发人远,脉络清晰,层次井然,而贯穿全词的则是“黯然销魂”的无限伤离之情。“斜阳外”三句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苏轼因喜爱此词,称秦观为“山抹微云君”,并指出其柳永词的影响: “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花庵词选》)


唐宋词之秦观《满庭芳》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秦观《满庭芳》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处,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注释】 ①天连:一作天粘,此从宋刻本。画角句:画角,古代军中吹奏乐器,出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皮革或铜制成,外施彩绘,故名。发声哀厉高亢,军中多用之,以警昏晓。谯门,城门楼。《汉书·陈胜传》:“独守丞与战谯门中。”颜师古注:“门上为高楼以望曰谯。” ②引离樽: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此有延长牵连义,引酒即连续地喝酒。‘共引离樽’,言饯行时举杯相属。杜甫《夜宴左氏庄》:‘看剑引杯长。’” ③蓬莱:阁名,旧址在今浙江绍兴卧龙山麓。唐代元稹任浙东观察使,居越州,有《以州宅夸于乐天》诗云:“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五代时钱公辅因而建阁曰蓬莱。④寒鸦二句: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引隋炀帝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⑤销魂:形容极度悲伤。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香囊:后世俗称香荷包。《世说新语·假谲》:“谢遏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汉·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罗带:即香罗带。唐·韦庄《清平乐》:“惆怅香闺渐老,罗带悔结同心。”宋·林逋《长相思令》:“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 ⑥谩赢得二句:用杜牧《遣怀》诗意,见前《风流子》注⑥。谩,通漫,谩赢得,犹空自落得。⑦高城句:唐·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诗:“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译文】 会稽山抹上了淡淡的云彩,下垂的天幕与远处的枯草紧紧相连,城楼上凄厉的画角声渐渐不闻。远行的船儿暂且停一停,让我们把苦涩的别酒聊饮一樽。唉!蓬莱阁中多少甜密的往事,如今回头一望,都化作缥缈的烟云。斜阳下,千万只乌鸦当空飞舞,下面是一湾流水绕过孤村。悲痛啊,当此刻背着人解下香囊相赠,忍着泪分开罗带,难结同心。唉! (这些年来)我只在歌楼舞榭落一个薄情郎的名声。这会去了何时再能相见呀?想到此,禁不住泪湿衣襟。(她回城了)伤心的是,那高高的城墙再也望不见,黄昏中几处灯火忽暗忽明。

【集评】 宋·黄升:“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坡曰:‘久别当作文甚胜,都下盛唱公“山抹微云”之词。’秦逊谢。坡遽云: ‘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秦答曰: ‘某虽无识,亦不至是。先生之言,无乃过乎?’城云:“销魂当此际”,非柳七句法乎?’秦惭服。然已流传,不复可改矣。”(《花庵词选》卷二)

宋·严有翼:“其词极为东坡所称道,取其首句,呼之为‘山抹微云君’。中间有‘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之句,人皆以为少游自造此语,殊不知亦有所本。予在临安,见平江梅知录云:‘隋炀帝诗云:‘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少游用此语也。”(《艺苑雌黄》)

宋·晁无咎:“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如‘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引)

宋·叶梦得:“秦少游亦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元丰间盛行于淮楚。‘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本隋炀帝诗也,少游取以为《满庭芳》词,而首言‘山抹微云,天粘衰草’,尤为当时所传。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故他文未尝不极口称赞,岂特乐府?然犹以气格为病,故尝戏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露花倒影’,柳永《破阵子》语也。”(《避暑录话》卷三)

宋·蔡绦:“范内翰祖禹作《唐鉴》,名重天下,坐党锢事久之。其幼子温,字元实……尝预贵人家会。贵人有侍儿,善歌秦少游长短句,坐间略不顾温;温亦谨,不敢吐一语。及酒酣欢洽,侍儿者始问:‘此郎何人耶?’温遽起,叉手而对曰:‘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闻者多绝倒。”(《铁围山丛谈》卷四)

明·李攀龙:“眉批:回首处斜阳远眺,情何殷也!伤情处黄昏独坐,情难遣矣! ○评:少游叙旧事有寒鸦流水之语,已令人赏目赏心。至下襟袖啼痕,只为秦楼薄幸,情思迫切。坡公最爱此词。”(《草堂诗余隽》卷四)

清·贺贻孙:“余谓此语在隋炀帝诗中,只属平常,入少游词特为妙绝。盖少游之妙,在‘斜阳外’三字见闻空幻。又‘寒鸦’、‘流水’,炀帝以五言划为两景,少游用长短句错落,与‘斜阳外’三景合为一景,遂如一幅佳图。此乃点化之神,必如此,乃用古语耳。””(《诗筏》)

清·陈廷焯:“少游《满庭芳》诸阕,大半被放后作,恋恋故国,不胜热中。其用心不逮东坡之忠厚,而寄情之远,措语之工,则各有千古。”(《白雨斋词话》卷一)

又:“诗情画景,情词双绝。此词之作,其在坐贬后乎?”(《词则·大雅集》卷二)

清·周济:“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宋四家词选》)。

清·黄苏:“沈曰:人之情至少游而极,结句‘已’字,情波几叠。”(《蓼园词选》)

【总案】 此词创作时间,今人多有分歧,关键在于“蓬莱”一辞的解释。考少游于元丰二年(1079)五月如越省亲,“程公辟守会稽,少游客焉,馆之蓬莱阁。一日,席上有所悦,自尔眷眷不能忘情,因赋长短句,所谓‘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是也。”(宋·严有翼《艺苑雌黄》)至年底方归,有《别程公辟》诗云:“裘敝黑貂霜正急,书传黄犬岁将穷”,且云“月下清歌盛小丛”,“回首蓬莱梦寐中”。盛小丛为唐代越州歌妓,此处借指“席上有所悦”之人,可见此词所念吸者当为蓬莱阁中之歌女。周济谓“将身世之盛,打并入艳情”,确是符合本词的实际。


古代诗歌之秦观《满庭芳》全译、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秦观《满庭芳》

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1。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2。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3。斜阳处,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4。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5。谩赢得楼,薄幸名存6!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7

【注释】

1.天连:一作“天粘”,此从宋刻本。“画角”句:画角,古代军中吹奏乐器,出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皮革或铜制成,外施彩绘,故名。发声哀厉高亢,军中多用之,以警昏晓。谯门,城门楼。《汉书·陈胜传》:“独守丞与战谯门中。”颜师古注:“门上为高楼以望曰谯。”

2.引离樽: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此有延长牵连义,引酒即连续地喝酒。‘共引离樽’,言饯别时举杯相属。杜甫《夜宴左氏庄》“看剑引杯长。”

3.蓬莱:阁名,旧址在今浙江绍兴卧龙山麓。唐代元稹任浙东观察使,居越州,有《以州宅夸于乐天》诗云:“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五代时钱公辅因而建阁曰蓬莱。

4.“寒鸦”二句: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引隋炀帝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

5.销魂:形容极度悲伤。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香囊:后世俗称香荷包。汉·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罗带:即香罗带。唐·韦庄《清平乐》:“惆怅香闺渐老,罗带悔结同心。”宋·林逋《长相思令》:“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

6.“谩赢得”二句:用杜牧《遣怀》诗意。谩,通“漫”,赢得,犹空自落得。

7.“高城”句:唐·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诗:“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今译



远山涂抹了几片淡淡的云,

天幕与枯蓑的秋草相粘相混,

凄厉的号角渐渐在城楼消隐。

暂且停下征帆吧!

让我们将这离别的酒,聊饮一樽。

唉!蓬莱中多少往事,

回首一望,都化作烟霭纷纷。

斜阳一抹,寒鸦万点,

流水绕着凄凉的孤村。



真叫人落魄销魂!

分别时,悄悄地解下香囊,

忍着泪儿将罗带儿结上同心。

唉!我白白落得青楼薄幸的名份,

这一去,何时还能再会呀!

襟袖上,白白洒下泪痕。

更令人伤心的是,

高城已经看不见了,

只有灯火伴着黄昏。

唐宋词之秦观《满庭芳》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秦观《满庭芳》

《满庭芳》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注释】 ①红蓼:草名,多生于水边,呈穗状花序。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江东人别泽蓼谓之为火蓼。” 玉露:露珠。唐·杜牧《秋日偶题》诗:“玉露滴初泣,金风吹更愁。” ②楚江:指长江中下游,古属楚国,故云。③烟渚沙汀:烟雾弥漫的水中小洲及水边沙滩。唐·孟浩然《宿建德江》诗:“移舟泊烟渚。”梁·萧绎《燕歌行》:“沙汀夜鹤啸羁雌。” ④忘形:不拘形迹。《庄子·让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至道者忘心矣。”唐·杜甫《醉时歌》:“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⑤泛梗飘萍:喻行踪飘泊不定。杜甫《寄临邑弟》诗:“吾衰同泛梗。” ⑥尘劳事:佛家语,谓扰乱身心的俗事。《圆觉经疏钞》:“尘是六尘,劳谓劳倦,由尘成劳,故名尘劳。”梁·萧统《僧正》诗:“何因动飞辔,暂使尘劳轻。”

【译文】 岸边的红蓼花如火如荼,风中的黄芦叶零乱纷纭,夜深了,晶莹的露珠开始降临。碧空辽阔,镶着几缕淡云;江面澄清,没有一丝纤尘。我划着一艘小小的渔舟,慢悠悠地过了烟渚沙汀。垂下细细的金钩,缓缓地、悄悄地卷起钓丝,仿佛牵动了映在深潭中的一天星晨。时而吹起悠扬的短笛,清风明月,与我成了知音。让人们去笑吧,我这漂泊的生涯,活象江上的浮萍。时而举杯饮酒,带着几分酩酊,进入梦境。人世间那些扰乱身心的俗事,有谁会长着耳朵去听!江上的风渐渐停了,太阳高高升起,此时枕上的酒意,才有点儿醒。

【集评】 明·李攀龙:“眉批:一丝牵动一潭星,惊人语也。眠风醉月渔家乐,洵不可谖! ○评:值秋宵之景,驾一叶扁舟于凫渚鸥汀之中,潇洒脱尘,有嚣嚣然自得之意。”(《草堂诗余隽》卷四)

【总案】 此词又见张先《张子野词》,《增修笺注妙选群英草堂诗余》卷下亦列张子野名下,调下题作“渔舟”。唐圭璋《宋词四考》:“案此首秦观词,见《淮海居士长短句》。”从之。词写渔人生活,然较之唐代张子和《渔歌子》,显然又多了一层佛家出世思想。据少游《龙井题名记》,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他自吴兴过杭州,东还会稽,月夜航于西湖,至普宁寺遇道人参寥子。“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颇与词境相似;而超尘出俗思想,盖亦受参寥、辩才诸僧影响。词似作于此时,不过托诸渔舟罢了。


秦观《满庭芳》全诗鉴赏、诗意解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黏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进士出身,是北宋著名词人,历来被推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秦观在宋哲宗元祐年间做过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他是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俱出于苏轼门下,故称)之一,当时被视为“元祐党人”,政治上屡受打击,被贬去多处,最后贬至广西简州、广东雷州。宋徽宗即位后被放还,死于回归的路上。苏轼听说他死于道路上,惋惜地说:“世岂复有斯人乎?”秦观的词不少都反映了他的身世之感,抒发了失意的痛苦,有的是追恋情场生活,抒写离情别绪。苏轼并不赞成他向柳七的方向发展。秦观的词轻婉秀丽,气格不高,但在宋词中是很有独特性的。

《满庭芳》是秦观的代表作,曾因此词被人送号“山抹微云秦学士”。据宋人严有翼《艺苑雌黄》记述,秦观客居会稽,一日在席间遇见一名歌妓,此后眷眷不能忘情,加上此时作者已三十一岁,诗文虽有相当声誉,但在仕途尚一无所就,于是把情爱的分别与仕途的茫然杂合一起,抒发了双重慨叹。词里写的是秋日傍晚的送别。山头上一抹轻云,衰草连天,在岸上与所爱的人分别,想起当初的相识情景,非常伤感,此刻看夕阳落处,寒鸦远飞,流水萦绕孤村,好象不愿流去。心情更不堪忍受的是解赠香囊,最终分手,在风月场中空留薄情的名声,自己虽然泪湿襟袖,也不知何日相见。船开了,送行人已回城内,自己的心也好像留在了城里,船愈行愈远,高城已经看不见了,瞻望处唯见黄昏灯火一片。

秦观这首词情浓意切,风格清丽,语言精妙,词中的用字很能体现出这种特点。许多文字到了秦观的手里,有了特殊的活力,又不显得费力。云是飘浮的气体,到了本词中,成了流质的涂抹剂,奇在一“抹”,竟能被抹在山上;草本来长在地上,秋天枯败后,被风卷起,飘摇空中,但到了本词中,草也有了黏着性,黏在天幕上不下来。分离时,泪水沾襟湿袖,为此后相见无期而悲哭,因而这泪水流多少也是无助今后之早日重逢的,对此情势,秦观用了惊人妙语: “襟袖上空惹啼痕”。一个“惹”字,把流泪的责任归给了襟袖的招惹,以示流泪人心中的清醒,并以此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对离别人。作为词家的才情,秦观有他的独特难得之处。张炎说他的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词源》)

秦观在本词中,每片的最后都有瞻望,他都没有望见他所要望的对象,但他却能化无为有,使不是为是,造成了所望物的对象存在。上片的末尾要望的是以“蓬莱旧事”为中心的伤心往事,这只能是回首茫茫,如观烟霭。他望不见这时间过去、空间已变的往事,他留下了一个表心境存在的“主观镜头”: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这景象是眼下的景物,本不是“蓬莱旧事”,但它的凄清与孤寂,却正是成空往事的变象化,情韵相联,是神情的象征存在。下片的末尾是送别开船后向城中望送自己的那位女子,当然是看不到了,这个“无”也教秦观变成了“有”: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这也是电影中的“主观镜头”,——不是观众看见的,是此时镜头中的人自己所看到的。他望呵,眼睛差不多使视线拐弯,并且穿透障碍物,但是时近黄昏,船去愈远,除了高城与万家灯火,再也不能看到什么了,他的心已经留在了“伤情处”,而那望中的高城、灯火、黄昏,正是能够永远留在记忆中,并且与所怀之人联系在一起的深刻印象。法国的现代作家萨特在说到艺术的表现时说: “用一句话来表达四句话的意思总比用一句话来表达一句话的意思要困难一些”。他举《红与黑》中于连离开维立叶尔时对于城里教堂的钟楼“总不断地回过头去看”为例,说明这就是一举多得的成功:司汤达“他在简单地告诉我们他的人物在做什么事情的同时,也把于连感受到的,以及德·瑞那夫人感受到的等等,都告诉我们了。” (萨特: 《七十岁自画像》, 《萨特研究》56页)秦观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早就先于司汤达,取得了萨特所赞扬的艺术成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4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