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秦观《如梦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秦观《如梦令》

秦观《如梦令》秦 观

秦 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释 ①驿亭:古代设于官道旁边供官员和差役住宿的馆舍。

鉴赏 这首词作于绍圣三年(1096)冬,作者赴郴州贬所的路上。秦观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本词即表现了他寓居驿馆时的孤寂情怀与客旅他乡的愁苦情绪,其中还有作者对自己半生漂泊的无奈感慨。词中人物的心境完全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烘托,显得十分别致。

首句从夜色入手,“遥夜”二字构成双声,音节有回环之效,“沉沉”二字复沓,更显出夜之绵长深沉,这四个字表现力非常强。“遥”又有“远”的意思,让我们想到,在作者远离乡土的羁旅之途上,厚厚的夜幕把他与亲友、故土隔了万里。“夜色如水”前人多用以状夜之明净清凉,但作者却用来描摹夜的深沉黑暗。夜色如沉沉的深水一般黑暗,也如流水一般漂泊无定——这样的描写,把客旅中特有的对夜的体察,表达得生动而富有特色。“风紧”一句的描写,视角由屋外转到屋内。屋外的风敲击着屋门,但屋门却禁闭着,我们可以想象此时孤单落寞的作者在驿馆之内该是怎样凄楚的心情。

“梦破”两句告诉我们,前面的“遥夜”二句是用了倒叙的手法,它们都是作者半夜梦醒时的所见。作者从梦中醒来,发现还只是半夜。沉沉的夜色增添了他心中的孤苦,夜漫长得让他无法忍受,而呜咽的风、禁闭的门都是他的内心的象征。作者没有明说梦的内容,只用一个“破”字交代梦醒后的失落,显得极为含蓄。我们可以猜测,他的梦也应该是充满了客愁的味道。“鼠窥灯”写出了驿馆之简陋残破,诡异而孤寂。温庭筠《菩萨蛮》有“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的描写,也是状梦醒之后的心情,但子规、绿窗是一种缠绵迷离的感受,而老鼠窥油灯,则更多的是凄厉。“霜送”一句写屋外寒霜降临,屋内变得晓寒不能胜。作者只能紧裹着被褥,却怎么也挡不住无边的寒意。这寒意并非全部来自于外界的寒霜,也是作者凄苦内心的体现。

关山行旅图【五代】 关仝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半夜,在残破的驿馆中醒来,听着窗外呜咽的风声,看着眼前凄迷的景象,寒冷夹着死一般的寂静。迷惘、失落、孤独等等悲伤的情绪,纷纷袭向作者的心头。这个时候,怎能再安然入睡。“无寐。无寐”这两声叹息,很好地表现出作者的哀怨和无奈。这首《如梦令》的过片四字,丝毫不逊色于李清照的那一句“知否,知否”,无论是铺垫还是承接,都非常出色。并且这“无寐”正是全词得以展开的中心,因为作者正是因无法入眠才不得不借写词来舒展心绪。

终于艰难地熬到天明,“门外马嘶人起”一句写驿馆旅客纷纷起床赶路的嘈杂情形,同时作者自己也要开始新的征途。失眠之后的困倦和继续漂泊的无奈,把羁旅的愁苦表现地更加深刻。

整首词始终没有直接写作者的心情,而是通过对环境气氛的描绘,很好地表达出了作者的心情。秦观暮年对宦游的倦怠情绪,在本词中得到了全面的展现。(姚苏杰)

链接 《如梦令》词牌。据苏轼《东坡乐府》卷下《如梦令》词序曰:“此曲本唐庄宗(按:后唐庄宗李存勖)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盖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因取以为名云。”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另有双调六十六字体,乃合两首《如梦令》为一首,有平韵、仄韵两体。

宋人少填“单调词”。由一段乐曲单独组成的曲调称“单调”或“单遍”;配合“单调”曲填写的单独一段的歌词,也就被称为“单调词”。在唐宋时代,“单调”或“单遍”的概念往往兼指曲、词两面而言,宋以后则多指“单调词”,常常简称为“单调”。“单调”曲多为轻灵短小的“令曲”,一些带有“令”字后缀的曲调往往即为“单调”曲,如《十六字令》《调笑令》《如梦令》等;有些不带“令”字后缀的曲调也是“单调”曲,如《杨柳枝》《竹枝词》《忆江南》《望江南》《捣练子》《南歌子》《南乡子》《渔歌子》等。由于唐五代“令曲”最为流行,因此唐五代词也多为“单调词”。有些曲调在唐五代是“单调”曲,到宋代则发展为“双调”曲。因此有些同名曲调的歌词往往在形体上并不相同,大多在唐五代多为“单调词”,在宋代多为“双调词”。如《望江南》,南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考证说:“予考此曲,自唐至今,皆南吕宫,字句亦同,止是今曲两段,盖近世曲子无单遍者。”《钦定词谱》卷一于此调亦注云:“唐词单调,至宋词始为双调。”可见传统的看法都认为《望江南》一曲在唐五代本为“单调”曲,至宋代则演变为“双调”曲,于是宋代此调之词也就由唐五代的单独一段变成了两段。其实,二十世纪初发掘出来的敦煌写本曲子词中已有双调《望江南》的作品,这就打破了唐五代无双调《望江南》的传统观点。另外,从王灼的记载中我们还获知这样一个信息:即“单调”曲在宋代已经不流行了,因此宋人填写的“单调词”也不多。(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唐宋词之秦观《如梦令》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秦观《如梦令》

《如梦令》

门外鸦啼杨柳,春色著人如酒。睡起熨沉香,玉腕不胜金斗。清瘦,消瘦,还是褪花时候。

【注释】 ①门外句:李白《杨叛儿》诗:“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春色句:谓春色迷人如酒使人沉醉。著同着。《诗词曲语辞汇释》:“着,犹中也,袭也,惹我迷也。” ②熨沉香:用沉香薰熨衣裳。沉香,香料。不胜金斗:不胜,禁不住,承受不住。金斗,熨斗。唐白居易《缭绫》诗:“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译文】 门外鸦啼杨柳,春色撩人,犹如醇酒。睡中起来,用沉香薰熨衣裳,纤纤玉腕,几乎拿不动熨斗。消瘦了啊,消瘦了啊!还是花褪残红时候,已经这样消瘦。

【集评】 宋·严有翼:“予又尝读李义山《效徐陵体赠更衣》云:‘轻寒衣省夜,金斗熨沉香。’乃知少游词‘玉笼金斗,时熨沉香’,与夫‘睡起熨沉香,玉腕不胜金斗’,其语亦有来历处,乃知名人必无杜撰语。”(《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艺苑雌黄》)

明·阙名:“憨怯甚。末句止而得行,浅而得蓄。”(《续编草堂诗余》)

清·陈廷焯:“起伏照应,六章如一章,仿佛飞卿《菩萨蛮》遗意。(《词则·大雅集》卷二) (按:《词则》在这五首后又增“莺嘴啄花红溜”一首,故云六章。)

【总案】 此词写女子伤春之情。先由外而内,由物及人,点出春色撩人,坐实了春字。然后正面刻划伤春人的形象。“睡起”句,写其生活空虚无聊;“玉腕”句”,写其体态瘦削乏力。不言伤春,而伤春之情已跃然纸上。煞拍复由人及物,由内而外,先选用“消瘦”二字,状其消瘦之极;接以“褪花时候”,叹其消瘦之早。“褪花”二字,既照应了上文“春色”,又点出春花将逝,暗示出伤春之意,。语婉情深,跌宕有致。


古代诗歌之秦观《如梦令》全译、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秦观《如梦令》

秦观《如梦令》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1。梦破鼠窥灯,霜送晚寒侵被2。无寐,风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释】

1.“遥夜”句:遥夜,长夜。沉沉,夜深的样子。驿亭:古代设在官道旁供官员和差役歇宿、换马的馆舍。

2.梦破:梦醒。

今译

黑夜在沉寂中逝去

如水流般深邃静谧。

风声是这静夜里唯一的声响,

驿站亭舍的大门已紧紧掩闭。

一梦醒来,只见一只老鼠在偷看灯火,

一场秋寒送来阵阵寒意,

一直浸透被里。

我再也难以入睡,

门外已听得

马声嘶鸣,

人声沸起。


唐宋词之秦观《如梦令》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秦观《如梦令》

《如梦令》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晚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译】

黑夜在沉寂中逝去

如水流般深邃静谧。

风声是这静夜里唯一的声响,

驿站亭舍的大门已紧紧掩闭。

一梦醒来,只见一只老鼠在偷看灯火,

一场秋寒送来阵阵寒意,

一直浸透被里。

我再也难以入睡,

门外已听得

马声嘶鸣,

人声沸起。

【评】

此词选取梦醒客中的时刻,写客中待晓的情景,暗示了羁旅他乡、行客于路的感受。

首两句“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为醒后的总体感受,而“梦破鼠窥灯”则是梦醒后的一个特写镜头,由舍外的风声夜永,到凝视到“梦破鼠窥灯”的奇异客景。凝视久之,方有“霜送晚寒侵被”的感觉和“门外马嘶人起”的听觉,展示了时间在空间之中是怎样延续的。


唐宋词之秦观《如梦令》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秦观《如梦令》

《如梦令》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晚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释】 ①遥夜句:遥夜,长夜。沉沉,夜深的样子。李白《白纻辞》:“月寒江清夜沉沉。”驿亭:古代设在官道旁供官员和差役歇宿、换马的馆舍。②梦破:梦醒。

【译文】 长夜沉沉,象潭水那样幽深,寒风一阵紧似一阵,驿亭深深地为夜幕所掩闭。老鼠窥灯,把我从梦中惊醒,晓霜送寒,锦被冰凉:刺人骨肌。睡不着,再也睡不着!门外征马嘶鸣,人已起身,登程离去。

【集评】 清·陈廷焯:“此章离别。”(《词则·大雅集》卷二)现代·俞平伯:“写旅舍荒寂,行客待晓的景况。点着‘油盏火’(吴语,油灯),耗子偷油吃。‘梦破鼠窥灯’, ‘窥’字得神。”(《唐宋词选释》)

【总案】 这首词是写羁旅生活之苦的。它选取了“行客待晓”这一富有典型意义的题材,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描述了客舍荒寂、环境凄苦和行客长夜难眠的情景,虽无一字道及羁旅之愁,而羁旅之愁却充塞于字里行间,跃然纸上,这是此词运笔高明之处。刘勰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文心雕龙·物色》)以之作为本词的总案,大约不为过分吧!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