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火炭母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火炭母草 【概况】: 异名 火炭毛(《生草药性备要》),乌炭子(《植物名实图考》),山荞麦草(《福建民间草药》),鹊糖酶、红梅子叶(广东)。 基源 为蓼科蓼属植物火炭母草的全草。 原植物 火炭母草Polygonum chinense L.(P.sinense L.),又名黄鳝藤、晕药(《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历史 宋《图经本草》始收载,但列入《本经》外草类,云:“火炭母草,生南恩州(今广东阳江县)原野中,味酸,无毒,去皮肤风热流注,骨节痈肿疼痛,茎赤而柔似细蓼,叶端尖,近梗方,夏有白花,秋实如菽,青黑色,味甘可食,不拘时采叶,捣烂于垍器中,以盐酒炒傅肿疼处,经宿一易。”在《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云:“火炭母草,宋《图经本草》始录,今南安平野有之,形状与图极符,俗呼乌炭子,以其子,青黑如炭,小儿食之,冬春尚茂,俚医用以洗毒。消肿。”所述乃是本种。 形态 多年生直立或攀缘草本,高达1m。茎圆柱形,略具棱沟,光滑或被疏毛或腺毛,斜卧地面或依附而生,下部质坚实,多分枝,匍伏者,节处生根,嫩枝为紫红色。叶具柄,有翅;叶片卵状或卵状椭圆形,有时具2耳状裂片,鲜绿色,常有V字形花纹,下面主脉有毛;托叶鞘膜质。头状花序再组成伞房状或圆锥状花序,花序轴密,生有腺毛;苞片卵形,无毛;花小,白色或淡红色;花被5深裂;雄蕊8;雌蕊1,花柱3。 瘦果卵形,具3棱,黑色光亮,外包宿存的肉白色干膜质花被。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 (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500页.1021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灌丛,溪边潮湿地区。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日本、菲律宾、印度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晒干。 药材产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福建。 鉴别 性状 根须状,褐色。茎扁圆柱形,有分枝,长30~100cm,节稍膨大,下部节上有须根,表面淡绿色或紫褐色,无毛,有细棱;质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多中空。 叶互生,多卷缩或破碎,完整者卵状矩圆形,长5~10cm,宽2~4.5cm,先端短尖,基部截形或稍圆,全缘,上面暗绿色,两面近无毛;托叶鞘筒状,膜质,先端偏斜,淡黄棕色。气微,味酸、微湿。以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 上表皮细胞类多角形,角质层纹略呈波状弯曲,表皮下有分泌细胞散在。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有多细胞腺毛散在,头部扁圆形或圆形,10~17细胞,长40~48μm,直径32~36μm柄短,2细胞;偶有1~3细胞的非腺毛;气孔不定式;叶肉组织中有簇晶。(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图204,205,207) 理化 取样品粉末1g,加甲醇20ml(内含浓盐酸1ml),在热水浴上回流2小时,滤过,加乙醚振摇提取,再滤过,滤液浓缩,点于硅胶G-0.7%CMC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4∶1)为展开剂,以槲皮素为对照。 展距13cm,喷以5%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254~365)nm下检视。(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382) 。【化学】:全草含蒽醌、黄酮甙[1]。 根部含氨基酸,有谷氨酸、天冬氨酸、胱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赖氨酸、亮氨酸、蛋氨酸[2]。碳水化合物有L-肌醇、D-半乳糖醛酸。D-半乳糖、麦芽糖以及L鼠李糖[2]。根部脂肪的皂化部分中含有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非皂化部分含有β-谷甾醇[2]。 叶中含有β-谷甾醇、山柰酚、槲皮素、鞣花酸、(Ellagic acid)、没食子酸、3-O-甲基鞣花酸、山柰酚-7-氧-葡萄糖甙和山奈酚-3-O-葡萄糖醛酸化合物[3]。 参考文献 [1]福建药物志.第1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67 [2]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975-1979.科学出版社,1986:128 [3]CA 1977:87:180733u 。【药理】: 本品的水醇提取物能收缩离体豚鼠回肠。给小鼠ip大剂量(10g生药/kg体重),呈现中枢抑制。 参考文献J Pharm Pharmacol1964:16:115,1965:17:98 【药性】: 性味 酸、甘,凉。 ❶ 《图经本草》:“酸,平。” 功效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滞退翳。 主治 泄泻,痢疾,黄疸,风热咽疼,虚弱头昏,小儿疰夏,惊搐,妇女白带,痈肿湿疮,跌打损伤。 ❶ 《图经本草》:“去皮肤风热,流注,骨节痈肿疼痛。”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火炭母退翳散(《湖北中医杂志》) 1987;(6))治角膜翳:威灵仙、紫草、蝉蜕各10g,羌活、木贼各6g。 小大功劳10g,地榆6g。上药的浓煎汁与火炭母30g轻煎汁混合浸泡精制炉甘石60g,用纱布罩好置于阳光下晒干,研极细末。 然后拌入按传制好的硼砂6g,珍珠1g,硇砂0.3g药末中,过180目的铜筛,经过高压消毒后,伴入麝香1g,冰片7g,牛黄1g的极细末备用。 有结膜轻度充血,用点眼药玻璃棒取芝麻大药末点于大眦穹窿部。 有陈旧性宿翳,点于下睑或翳面上。注意本品属退翳药,但在角膜炎症及溃疡未愈、新角膜炎病例,不宜使用。 本品一经使用,当坚持1~3月。 ” 对慢性菌痢,可以同样剂量做保留灌肠,每日2次,7~10天为1疗程。” 每2小时滴眼1次,疗程1~2个月,药液3~5天换1次,过期失效。” 单方应用 ❶ 《福建药物志》:“治荨麻疹:火炭母鲜叶60g,醋30g。水煎服。另用鲜草水煎熏患处。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