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癔症
癔症是指由精神因素和暗示或自我暗示所致的一种神经症,可出现躯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和意识障碍等各种表现,但不具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起病急骤。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一般病程较短,症状可由暗示而改变或消失,预后好,但易复发。
战时癔症在战时神经症中的比例很高(约占45~55%)常在战争后期或战后增多。战时常见的致病因素有:外,在因素:如脑震荡、脑气浪震荡及其以后所引起的心理因素,非颅脑直接战伤所致的心理因素,在躯体性疾病的基础上引起的心理因素,暗示和自我暗示,突然的过度兴奋、惊慌、恐惧等情绪因素,以及长期住院而产生的心理因素等。内在因素: 病前即具有的癔症性性格是发病的主要因素。患者平素多具有高度暗示性、高度情感性、自我显示性和丰富幻想性等特点,易受环境和自身的影响而引起相应的联想和情感反应。如情感不稳定,对人对事感情用事,易于趋向极端,好以自我为中心,夸大症状,企求同情,并常以幻想代替现实,猜疑心大和过于敏感等。既往史中常有癔症发作。遗传因素和本病也有一定关系,如患者近亲中患癔症者较多。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也可以集体发作出现。常见的如下:
运动障碍
❶癔症性痉挛发作: 最为多见,约占战时癔症的40~90%,直接因颅脑损伤后引起的约占40%。发病急速,徐徐倒地,四肢不规律的抽搐,伸展屈曲,辗转翻滚或呈角弓反张,两手抓胸打头,两眼紧闭哭泣,自语喊叫,意识呈朦胧状态。一次发作历时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发作中瞳孔正常,无外伤及尿便失禁,发作后多不入睡,事后可概括地回忆发作中的经历。以上均与癫痫大发作不同。
❷癔症性瘫痪:约占战时癔症的8~10%。以完全性或不全性截瘫居多,也可见有偏瘫或单瘫。瘫肢的肌张力时高时低,挪动时常有对抗,当转移病员注意力时,可自行活动,腱反射一般均较亢进,感觉障碍时轻时重,范围多变,无病理反射,腹壁和提睾反射均正常。
❸癔症性挛缩。常在四肢特别是手部创伤后急速发生。肢体挛缩的形态多变,当转移其注意力时,挛缩的肢体可以伸展。肌营养无改变。
❹癔症性震颤:约占战时癔症的2.5%。可出现于一侧或两侧肢体或全身。震颤的幅度粗大,不规律,时快时慢,紧张、兴奋时震颤频繁。肌张力增高。
❺癔症性不言症:约占战时癔症的4~7%。患者缄默不言,不发音,但能保持笔谈能力,常以文字或手势代替言语,与运动性失语不同。
感觉障碍 可表现有:
❶癔症性感觉过敏:如躯干、肢体的刺痛感、蚁行感以及癔症球等。
❷癔症性感觉减退或消失:可呈偏身型、半身型、手套袜套型、帽子型或零乱错杂的感觉减退或消失,但以偏身型为多见。感觉障碍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多变,且与神经解剖分布区不符。
❸癔症性耳聋:占战时癔症的2.5~6%,多为突发的两侧绝对性聋,但听反射存在,无前庭神经功能障碍。交谈时,患者常无聆听表现,也不注视对方。当向患者进行笔问时,同时大声问话,让患者用笔回答,以后逐渐用口问代替笔问,患者仍有用笔回答表现,说明患者能听到检查者的问话。
❹癔症性聋哑:即癔症性耳聋和癔症性不言症同时合并发生,约占战时癔症的30~40%。在颅脑战伤早期,常与器质性耳聋合并存在。往往伴有癔症性痉挛发作、不全性瘫痪、震颤或假性痴呆等症状。当这些症状消退后,耳聋、不言症仍可长期持续存在,或进一步发展。并可伴有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左右不对称,指端发绀、多汗和微热等植物神经症状。病员情感迟钝,缺乏治疗要求。
❺癔症性失明和视野改变:较少见,约占战时癔症的1~2%。多为双眼突然失明,但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射和视反射存在,眼底无异常。癔症性视野改变多呈管状缩小。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可表现有:
❶癔症性呕吐:在战后多见,约占战时癔症的3~5%。常在精神因素之后逐渐发生。多表现为长期的顽固性呕吐,吐前无恶心,呕吐内容为食物,虽经长期频繁呕吐,但营养状态如常,无脱水、消瘦和反酸等症状,胃肠透视无异常。多伴有其他癔症症状。
❷癔症性呃逆:较少见,约占战时癔症的0.5~1%。常在惊恐等因素作用下突然发生。表现多较顽固,呈现频繁而大声的呃逆发作。在有人注意时更为频繁、剧烈,无人注意时可自行减少或停止。
❸癔症性过度换气: 与呃逆相似,多在紧张、气愤、激动后发生,虽发作频繁强烈,无缺氧表现,但可因呼吸性碱中毒继发手足搐搦。
❹癔症性发热:偶见,往往出现于呼吸道感染等热性疾病之后。表现为长期持续的39~41℃高热,但脉搏正常,亦无消瘦、脱水、营养缺乏和慢性病容等征象。有关实验室检查也无异常发现。
精神障碍 战时癔症性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平时为低,较癔症性躯体症状少见,可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❶癔症性朦胧状态: 常为反复发作和突发突止的意识范围缩小,流露出与发病因素有关的语言,具有浓厚的夸显做作色彩,情感丰富多变。一次发病可持续数周,且多伴有癔症性躯体症状。
❷癔症性木僵状态:表现为不动、不言、不食,口腔内充满唾液,膀胱充盈,两眼紧闭,如分开眼睑时眼球向周围转动,活动其肢体时常有抗拒。有时屏气不动有似窒息,病后能回忆病中经历。
❸癔症性昏睡状态:患者处于昏睡中,肌张力增高,感觉减弱或消失,瞳孔正常,腱反射亢进。可持续数日。
❹癔症性假性痴呆:表现为言行十分幼稚,智能有如幼儿,但可出现矛盾。伴有意识朦胧的称Ganser朦胧状态。
❺其他:如情绪暴发、谵妄状态、夜游症、双重人格、人格转换等,较罕见。
癔症集体发作 癔症性躯体症状或精神障碍特别是痉挛发作、瘫痪、呃逆、过度换气等,往往可在集体中多人同时发作,乃系由相互暗示所致。也称为癔症流行。
病程及预后:病程较短,预后良好,一般经治疗后80%以上可治愈。预后与病因及症状轻重程度有关。脑气浪伤和脑挫伤引起的癔症性症状因多有脑部明显器质性损害,比脑震荡引起者恢复较慢,预后较差。当患者缺乏治疗信心,存在心理矛盾或愿望无法满足时,病程常有迁延。故诊断不明确,处理不当,也常是病程迁延的原因之一。
对本病的诊断要十分慎重,其要点为:
❶常因精神因素、暗示或自我暗示急剧起病;
❷虽表现为各种躯体症状和精神障碍,但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基础,亦不符合某一特定的精神疾病;
❸症状表现常反映出与病因有关的内容;
❹病程多数较短,可由暗示治疗而愈,但易复发;
❺既往可有类似病史;
❻病前可有不同程度的癔症性格特征。其躯体症状需与由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相似症状如癫痫大发作、瘫痪、挛缩、失语、耳聋、呕吐、呃逆等鉴别;精神障碍需与下列疾病鉴别:反应性精神病:病因强烈,起病迅速,症状表现多反映出与精神因素有关的内容,无癔病性躯体症状,病程较短,预后好。精神分裂症;多无明显精神因素,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迁延,缓解不完全。主要表现为思维障碍;思维、情感和精神运动障碍不协调。
一旦确诊,应即后送处理。有战伤者应先积极处理战伤,然后进行安慰、解释,以增强其治愈的信心和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并利用患者较信任的各种治疗手段(如静注10%葡萄糖酸钙,针刺人中、少商、涌泉,或采用共鸣火花、电兴奋刺激等),配合适当的、有力的言语保证,来达到治疗目的。同时辅以安宁、安定、硝基安定、安泰乐、利眠宁等药物治疗。对精神障碍者可给予适量的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