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战时经济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战时经济论

战时经济论zhanshi jingjiluntheory of wartime economy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庇古关于战时经济统制和战争资源筹措的理论。这一理论集中体现于1921年出版的《战争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of War》)一书中。庇古由于著述该书,被后人称为“战争经济学的先师”。
庇古的战时经济论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1)关于战争资源筹集的理论。庇古认为战争资源的筹集是战争赖以进行的物质保证,尤其是在倾一国之全力所进行的战争中,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他分别从战争资源的两种形态——资金形态和实物形态,研究了战争资源的筹集问题。庇古认为战争资金主要有四个来源:
❶增加生产和劳动总量;
❷减少个人消费;
❸减少新的民用项目投资;
❹移用现有民用资本。庇古认为增税、举债和扩大银行信用都是筹措战费的必要方法,其中增加税收是最为可取的方法。因为随意扩大银行信用,容易引发通货膨胀,显然不可滥用。而增税与举债相比,至少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益处:
❶通过累进税率,使富人承担更多的战费支出,从而实现战费的“公平负担”;
❷增税可降低日后偿还国债的压力,减少国家还本付息的数量;
❸增税可以使富人减少消费,努力工作,从而增加社会生产的总量。庇古认为,政府征用是战时筹集各种实物资源的主要手段。政府征用的对象主要是各种产品和各种生产要素。产品征用的有效方法是产品归政府独家经销和分配,政府先保证进行战争的需要,然后将剩余部分分配给居民。对国内的商品,政府可征用控制全部产品,征用价格可由政府估定。对国外输入的商品,政府可禁止私人经营,使自己成为唯一的经营者。同时,政府还需要征用生产工具及其他生产要素,使之转入战时生产的轨道,以满足进行战争的需要。
(2)关于战时经济统制的理论。庇古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战时经济统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庇古认为,价格是平时市场经济的中心“指挥棒”,它由那只“看不见的手”所支配而自由涨落,调节着供给与需求。在战时,它必然成为非常重要的统制对象,为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所操纵。战时实行物价统制的必要性,在于战时物品供给严重短缺而导致的物价飞涨,这不仅影响战时经济的正常运转,而且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物价的抬高,可使一些人得到一笔非常大的“暴利”,必然“牺牲一般社会的利益”,从而“引起社会嫉恨”,因而必须实行国家干预。国家干预可通过征收过度赢利税和规定最高限价来实现。最高限价也不能定得过低,否则会影响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使供给的增加受到阻滞。因此应当保证生产者能够获得“少许的战时‘暴利’”,从而既保证了社会公平,又促进了生产发展。庇古认为,生活必需品的定量分配是物价统制的辅助手段。由于实行物价统制,一些物品的价格被压低,导致买方需求超过卖方供给,这就要求有定量分配制度。他指出,定量要“以生理需要,而非市场需要为根据”。分配量的确定要以供给量为前提,“如果供给数量因任何原因而短缺,则允许的分配量也须相应地减少”。庇古认为,只是单方面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分配统制还不够,因为人们的消费需求要受生产和供给的制约和引导,因而还必须实行生产和供给方面的统制。首先要对重要原料实行用途统制。这种统制应以“国家需要的缓急轻重为标准”。“这种制度的用意,在于抽出用途不甚紧急的供给,以供更紧急的用途”。其次要对重要原料实行购买统制。仅禁止某种用途还不够,还应对原料的购买环节实行统制。可实行优先购买证制度,原料的供应先满足用途较紧急的购买者的需要,而后再卖给用途不甚紧急的购买者。再次要对产品制造实行统制。根据需要,政府可对某些制造厂商的生产规模实行限制,以便使另一些战争急需产品的制造厂商得以优先发展。

☚ 战争人口论   战费筹措论 ☛
000002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