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科技人员流动与管理zhanshi keji renyuan liudong yu guanliwartime flow and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staff
战争时期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等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的创造者的转移,以及国家为满足战争需要对这种转移的控制。
在冷兵器时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热兵器时代,装备结构简单,许多武器通常由小作坊或单个工厂制造的。战争时期,人力动员的对象主要是工人、农民等体力劳动者,动员的目的主要是让他们去当兵打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进入大科研、大生产和大工程时代,现代武器(特别是高技术武器)结构复杂,更新换代快;现代武器的研制,需要由众多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通力合作。在现代武器生产中,由于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柔性制造技术的采用,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的比重不断上升。使用现代武器的士兵以及指挥员和参谋人员也必须是具有高水平科技知识的科技人员。现代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首先是人力特别是科技人员的较量。在战争动员中,科技人员已成为主要动员对象。战争爆发后,科技人员改变其平时的流动方向,向国防科研、生产、高校、前线以及做为国防科研、生产基础的基础工业部门流动。这种流动必须是有序的,必须由国家动员机关按照预先制订的动员规划、计划和预案统一指挥,统一管理。所采取的管理手段,首先是行政手段,即运用动员机关的权威,采取令行禁止的方式,按照战争需要分配、调动或借调科技人员。科技人员必须服从命令听指挥。其次是运用法律手段和政治思想工作手段,对科技人员流动的管理。实质上是科技人员动员分动员准备、动员实施和复员三个阶段进行。平时的动员准备为战时动员实施奠定基础。战时动员实施的速度和成效,主要取决于科技人员的数量、素质和动员准备水平。动员准备包括:
❶国防科研单位、军工企业、军工高校、军兵种及基础工业部门根据未来战争需要,制订战时科技人员的需求规划,报动员机关;
❷高等院校按照国家计划和未来战争需要培养科技人员,特殊专业采取定向培养,给予奖学金等办法;
❸国防科研、生产管理部门及军兵种随时掌握科技人员的去向,建立科技人才库,并对列入动员范畴的科技人员进行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
❹动员机关根据战争需要和科技人力资源,经过综合平衡,制订动员计划和战时分配预案;
❺对科技人员进行国防教育,强化动员观念。动员实施是在战时或临战状态下,根据战争规模和强度,实施预先制订的科技人员动员规划、计划和预案,以满足国防科研、生产、高校、前线和基础工业对科技人员的需求。复员是在战争结束时使国防的科技人员向民用流动。对于复员的科技人员,国家要像对待复员军人一样,纳入国家计划,妥善安置,保证他们复员后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待遇不低于一直从事民用科技工作的同类人员的平均水平,并给予必要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