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浮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浮萍 【概况】: 异名 水萍、水华(《本经》),水白、水苏(《别录》),水廉(《吴普本草》),青萍(天津、湖南、江西、广西),田萍(天津、福建),浮萍草、伏平草(《滇南本草》),水浮萍、水萍草(江西)。 基源 为浮萍科紫萍属植物紫萍的干燥全草。浮萍为单子叶植物中的一个小科,为漂浮或悬浮水生小草本,仅4属,约30种,世界广布。中国有3属6种,其中2属2种供药用。 原植物 浮萍Lemna minor L. 历史 《本经》首载水萍。 《本草拾遗》载:“水萍有3种”,其中小者即水上浮萍应为浮萍科植物。《滇南本草》载有浮萍草云:“或即浮萍”,未作形态描述。 《纲目》在水萍条中记载:“一叶经宿即生数叶,叶下有微须,即其根也,一种背面皆绿者,一种面青背紫赤若血者,渭之紫萍,入药为良”。前者应为本种,紫萍则为Spirodela polyrrhiza(L.)Schleid,但《纲目》中之水萍图,又是2种,其中标为小萍者为紫萍,标为大藻者为品藻Lemna trisalca Lo后人注《纲目》中为大藻系天南星科之Pistia stratiotes L.误矣。 《植物名实图考》水草卷之十八中的水萍图是本种。 形态 为浮水小草本,根单一,细长。叶状体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6mm,宽2~3mm,具3条不明显的脉纹,两面均平坦,绿色。花单性,雌雄同株,生于叶状体边缘的缺刻内;佛焰苞2唇形,内有2雄花及1雌花,均无花瓣;雄花具雄蕊2,花药2室,花丝纤细;雌花具1雌蕊,子房1室,胚珠单生,花柱短,柱头扁平或环状。 果实圆形,对称,无翅,近陀螺状。种子1,具凸起的胚乳和12~15条不规则的凸出的肋。 花期4~6月,果期5~6月。 (图见《江苏植物志》.上册.329页.图586) 生境与分布 生长在池沼、湖泊或静水中。 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生药】: 采集 6~9月自水中采捞全草,洗净,拣去杂质,晒干。 药材产于湖北、江苏、浙江、福建、四川。 鉴别 性状 叶状体卵形、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直径3~6mm;上表面淡绿色至灰绿色,下表面紫绿色至紫棕色,边缘整齐或微卷曲,上表面偏侧有一小凹陷,下表面该处生有数条须根。 质轻松,手捻易碎。气微,味淡。 显微 叶状体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下表皮细胞垂周壁近平直,无气孔。上表皮内侧的薄壁细胞类圆形或类椭圆形,有的细胞含草酸钙簇晶,有的含针晶。(图见《中药志》.第4册.589页.图570)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 含多量维生素[1]B1、B2、C等水溶性维生素。 木犀草素-7-β-葡萄糖甙(Luteolin-7-β-D-glucopyranoside),8-羟基木犀草素-8-β-葡萄糖甙等黄酮类化合物及碘、溴等物质。此外尚含树脂、蜡质、甾类、叶绿素、糖、蛋白质、粘液质、鞣质等。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下册.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药理】: ❶ 对心血管的作用 本品水浸膏对奎宁引起衰竭的蛙心有强心作用,钙可增强其作用;大剂量使心脏停止于舒张期;并能收缩血管使血压上升。 ❷ 解热作用 本品煎剂或浸剂 给予因注射伤寒混合疫苗而发热的家兔,灌胃2g/kg有微弱的解热作用。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50。【药性】: 性味 辛,寒。 ❶ 《本经》;“辛,寒。” 归经 入肺经。 ❶ 《纲目》:“入肺经。” 功效 发汗,祛风,行水,清热,解毒。 主治 时行热病。 斑疹不透,风热瘾疹,皮肤瘙痒,水肿,癃闭,疮癣,丹毒,烫伤。 ❶ 《本经》:“主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长须发,止消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鲜品15~30g),捣汁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 ❶ 《本草经疏》:“表气虚而自汗者勿用。”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紫草,治麻疹色呈紫暗,身热无汗,气喘,便闭。 ❷ 配片脑,研烂贴眼,治胬肉攀睛。 ❹ 配防己,治汗斑癜风。 ❺ 配薄荷,治风热感冒,发热汗少。 ❽ 配黑豆,治急性肾炎。 ⑾配牛蒡子、蝉衣、薄荷,治荨麻疹。 ⑿配木贼、麻黄、冬瓜皮,治脚气肿胀。 方选和验方 ❶ 《图经本草》:“治时行热病,发汗:浮萍草30g,麻黄(去节、根)、桂心,附子(炮裂,去脐、皮)各15g。四物捣细筛。每服6g,以水150ml,入生姜1.5g,煎至6分,不计时候,和滓热服。 ” 上2味为末,以人乳汁和丸如梧子。 空腹饮服20丸,日三。 水煎服。 ❻ 浮萍散(《丹溪心法》)治癞及风癣:浮萍30g,荆芥、麻黄、川芎、甘草各15g。研为散,每次30g。水煎服。 加葱白、豆豉亦可,汗出则愈。 为末,每服3~6g,用羊肝半片切碎,投水100ml绞汁调药,食后服。 ❽ 《疡医大全》:“治风 研末,以猪脂500g,文火煎至250g,滤去渣成膏,每服5g,含化咽津。 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9g,空腹茶水送下。 ⑾《丹溪纂要》:“治身上虚痒:浮萍末3g,黄芩3g。同四物汤煎汤调下。 ” ⑿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急性肾炎:浮萍草60g,黑豆30g。水煎服。” ⒀浮萍散(《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治疮疹入眼,痛楚不忍,恐伤其目:浮萍草,阴干为末,每服3~6g,用羊子肝250g,入盆子内,以竹杖子刺碎烂。投水50ml,绞取肝汁,食后调药服之。 ⒁《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治急、慢性骨髓炎:鲜浮萍全草30g,清泥鳅2条。泥鳅用水养24小时。 保留体表粘滑物质,洗后用冷开水浸洗1次。将萍、泥鳅一起捣烂敷患处,每日1次,2周为1疗程。 ” ⒂《广西民间常用中草手册》:“治感冒风热:干浮萍4.5g,干桑叶9g,干菊花9g。水煎,日分3次服。” ⒃《广西民间常用中草手册》:“治麻疹不透:干浮萍3g,牛蒡子6g,升麻3g,葛根9g。水煎服,日分3次服。 ” 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荨麻疹:浮萍30g,蝉蜕9g。水煎服。 ” ⒅《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脚气肿胀,无汗而小便不利:浮萍15g,木贼9g,麻黄3g,冬瓜皮、赤小豆各30g,生甘草6g。水煎服。 ” ⒆《湖南药物志》:“治阴茎溃烂:红萍、轻粉、藤黄研末,桐油调搽。” ⒇湿疹软膏(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0;(6))治婴幼湿疹:浮萍、连翘、丹皮、徐长卿、黄柏、地丁草、金银花、乌梅、丁香、苦参、白鲜皮。 放入带下口的容器内,加适量蒸馏水浸泡5天后放出药汁,用纱布粗滤后再用滤纸精滤,并在其中加入10ml三乙醇胺,硼砂5g,甘油80g。制成膏再放入适量的樟脑、冰片、香精。 涂擦患处。 单方应用 ❶ 《子母秘录》:“治热毒:浮萍捣汁,敷之令遍。” ” 。【医药家论述】: ❶ 朱震亨《本草衍义补遗》:“水萍,发汗尤甚麻黄。” 酒性湿热,而萍之质不沉于水,其气味辛寒,轻清而散,故能胜酒。血热则须发焦枯而易堕,凉血则营气清而须发自长矣。 《别录》主消渴者,以湿热之邪去,则津液自生,而渴自止也。其曰下气,以沐浴生毛发者,亦以寒能除热,凉血之验也。” 然不仅专入气分,而兼清血热,故《圣济》以治吐血不止,《圣惠方》又治鼻衄,濒湖以治目赤、口疮,既善清火,而又导热下行,其效良捷。近人止以为发汗之药,而不知清热正其专长,殊觉未尽其用。 且其质最轻,气味皆薄虽曰发汗,性非温热,必无过汗之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