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
《史记·秦始皇本纪》:“八月己亥(此事在秦二世三年,即公元前二〇七年;己亥一作己卯,这是记日),赵高欲为乱(李斯死后,秦二世拜赵高为中丞相,事无大小,都取决于赵高。赵高遂萌夺取帝位之心),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后群臣皆畏高。” 此事又见《李斯列传》。 赵高欲夺取帝位,故以“指鹿为马”的办法,试验群臣是否服从自己的威势,并借以清除异己,以实现自己的狂妄野心。 后因以“指鹿为马”比喻颠倒是非,擅作威福,倚仗权势欺人。 宋苏轼《骊山》绝句之三:“几变雕墙几变灰,举烽指鹿事悠哉。”这里的“指鹿”是“指鹿为马”的省称。(《分类东坡诗》七) 《警世通言》卷十三:“鹿迷秦相应难辨,蝶梦庄周未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