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女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女菀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白菀、织女菀(《吴普本草》),女肠(《广雅》),羊须草(《雷公炮炙论》),茆(《别录》)。

基源 为菊科女菀属植物女菀的全草或根。女菀属为单种属。

原植物 女菀Turczaninowia fastigiata(Fisch.)DC.(Aster fastigiatus Fisch.)

历史 女菀首载于《本经》,列为中品。

《纲目》载:“白菀即紫菀之白色者也,雷言紫菀白如练色者名半须草,恐即此物也。

”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中,本品附于紫菀之后。

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100cm,被短柔毛。叶互生,基部渐狭成短柄;叶片线状披针形,长3~12cm,宽0.3~1.5cm,全缘稍反卷,背面密被短柔毛及腺点。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成复伞房状;总苞筒状至钟状,总苞片3~4层,苞片草质,边缘膜质,顶端钝;舌状花1层,雌性,舌片白色,椭圆形;中央管状花多数,两性。瘦果长圆形,稍扁,边缘有细肋,密被短毛;冠毛1层,污白色或稍红色。(图见《中国植物志》,第74卷,132页,图版3861-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150m的山坡,荒地和路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东及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北、湖南。

朝鲜、日本及原苏联西伯利亚东部也有分布。。【生药】:

采集 夏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

【化学】:

全草含槲皮素。根含挥发油。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37

【药性】:

性味 辛,温。

《本经》:“辛,温。”

功效 温肺化痰,和中,利尿。

主治 咳嗽气喘,肠鸣腹泻,痢疾,小便短涩。

❶ 《本经》:“主风寒洗洗,霍乱泄痢,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热百疾。”
❷ 《别录》:“疗肺伤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满,饮酒夜食发病。”
❸ 《湖南药物志》:“温肺下气,止咳化痰,利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畏卤咸。”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湖南药物志》:“治咳嗽气喘:女菀15g,金线吊白米9g,路边荆15g。水煎服。”
❷ 《湖南药物志》:“治肠鸣腹泻:女菀15g,陈皮6g,菖蒲6g。水煎服。”
❸ 《湖南药物志》:“治小便短涩:女菀15g,车前草15g。水煎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