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八) 多种经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八) 多种经营

(八) 多种经营

1.养蜂业。北京养蜂,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密云的“潮河白蜜”、门头沟的“京西白蜜”都享有盛名。据记载,北京主要以传统方法饲养中华蜜峰,西方蜜蜂和养蜂新技术是1930年自日本传入北京的。新中国成立前夕,新法饲养的蜜蜂近5000群,年产蜜5万公斤左右,养蜂只有30多户。新中国成立后,郊区的养蜂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养蜂生产由个体经营逐步向集体蜂场发展。1950年成立北京市蜜蜡加工厂,同时先后建立了一批国有蜂场。1958年全市蜂群达到1.5万群,年产蜂蜜17.5万公斤,1966年蜂群达2.2万群,年产蜜45万公斤,王浆500公斤。“文革”十年,由于对社员养蜂实行禁养、限养政策、挫伤了蜂农的积极性,加之技术指导跟不上,养蜂生产徘徊不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养蜂业得到新的发展,由于适度规模经营和兴办家庭养蜂场,全市养蜂户达1600多户。1984年成立市蜂业公司,负责协调蜂业管理和服务,为蜂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1988年北京市蜂业管理站成立,各区县也设立了蜂业管理站(科),为广大蜂农提供全方位服务。到1995年全市蜂蜜产量达179万公斤,王浆1.1万公斤,养蜂生产成为郊区农村尤其是山区致富的良好途径。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养蜂年收入达1400多万元。
由于蜂蜜产品的增加,促进了蜂产品深加工的发展。1982年开始生产蜂胶,年出口蜂胶在5吨以上,约占全国出口量的一半。1983年增加花粉生产,年加工出口花粉近百吨。1985年由市林业局牵头,成立了中国花粉开发中心,组织全国性新型营养源学习班,全国各地近300名学员参加学习,并拍摄了彩色科教片《花粉与人类》。利用蜂蜜、王浆为原料,制成各种营养食品以及营养化妆品也应运而生。市农科院养蜂研究室、市蜂产品研究所及中国养蜂研究所等单位,成立养蜂科普协会,宣传普及养蜂知识和推广先进技术。在蜜蜂育种、人工授精、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取得不少成果,如引种繁育推广了意大利蜂等良种、双王多箱体养蜂,推广防治了蜂螨、幼虫腐臭病等,使蜜蜂病虫危害基本得以控制。花粉保鲜工艺以及推广蜜蜂为果树、蔬菜、农作物等授粉技术,使其增产。这些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全市养蜂业的发展。
2.养蚕业。京郊农民素有养蚕习惯,山区农民沿袭传统方法,利用野生桑树饲养土种蚕,土法制丝织绸,作为家庭副业。据统计,1950年蚕茧产量2.25万公斤。之后,政府派技术干部到蚕区指导工作,推广改良蚕种和科学技术。
1958年2月,全国蚕桑会议在京召开,促进北京地区养蚕业的进一步发展,同年市政府决定由市农林局、市丝绸公司抽调人员成立养蚕办公室,建立北京市蚕种场,并在天竺和温泉苗圃建立桑苗繁育基地,建立优良母本园16.7公顷。1958年统计,全市共发种6 268张,产茧15万公斤,成为京郊蚕业的第一个高潮。1959年发展到全市14个县区,50多个公社,4个国有林场苗圃养蚕,全市饲养量达到8 000多张,产茧11.9万公斤。
60年代中期,由于“文革”的影响,桑树资源破坏严重,生产一度下降。1968年全市发种3 296张,产茧73 728公斤。经过调整蚕业生产布局,提高茧价,同时市政府又拿出一部分资金扶助农民育苗栽桑,由于措施得当,下降趋势得到控制,到1970年蚕茧产量又恢复到12.1万公斤,比1968年增加63.5%。1971年到1983年全市蚕茧年产量稳定在10万公斤以上,其中1974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发种6692张,产茧15万公斤。1984年国际、国内蚕茧市场萧条,茧价由每公斤的5元,降到2.8元,出现了“卖茧难”现象,到1986年全市仅发种1 281张,产茧3.5万公斤,同时集中连片的桑园遭受严重破坏。1987年秋统计,全市成片桑园面积只有53多公顷。为解决蚕茧销难,适应市场变化,1987年,在京郊桑树资源保存较好的四合堂、黄松峪、十渡等三个重点乡,各建立一座蚕茧收购站,由乡林业部门负责蚕茧的收购、烘干及产销直挂,解决了农民“卖茧难”的问题。1990年夏初,北部山区发生严重的山洪泥石流灾害,京郊蚕业损失严重。仅四合堂乡冲毁成片桑树27.3公顷,地堰及地边桑树20余万株。京郊蚕业生产由山区转向平原,1995年全市发种1 626张,产茧5.1万公斤比1994年增加18.3%。相对集中的生产基地有密云县的四合堂乡、平谷县的黄松峪乡和房山区的十渡乡等,有的村养蚕收入占当地农副业收入的10%左右。
3.花卉业。北京地区花卉生产历史悠久,具有代表性的是丰台黄土岗地区。据明代崇祯八年《帝京景物略》一书记载:“右安门外十里草桥……土以泉,帮宜花,居人遂花为业。”黄土岗地区一直保留着“花神庙”的匾额和碑文。但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花卉生产处于凋零状态。新中国成立后,黄土岗的花卉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面积扩大,栽培品种近400个。1984年黄土岗乡正式改名为“花乡”。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市花卉生产遭受严重摧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0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关于首都建设的四项指示》中,“要把北京变成全国环境最清洁、最卫生、最优美的第一流城市”以后,全市花卉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林业系统从1980年开始逐步建立市属四个花卉生产基地(琅山苗圃的鲜切花、天竺苗圃的宿根花卉、大东流苗圃的盆栽花卉和温泉苗圃的观叶植物)。花卉总面积达25公顷,现有温室、大棚共3万多平方米。1984年在琅山苗圃成立“北京市环境优美服务公司”,并逐步向规模化、基地化、良种化的方向发展。1981年琅山苗圃从国外引进自控温室5 443平方米,之后又建国产自控温室1 200平方米,并建成组培室和全光喷雾插床等设施。1985年以来,先后从美国、荷兰引进月季、香石竹、剑兰等鲜切花品种74个,年产鲜切花200万支。从1990年开始,先后在北京和河北省等地建立切花生产基地,总面积达22.2公顷,温室156栋,年产鲜切花290万余支。
这一时间,郊区花卉也有较大发展。据统计,花卉种植面积327公顷,其中鲜切花40公顷,宿根花卉9公顷,花灌木236公顷,草坪46公顷。但存在生产规模小,技术手段落后,专业化生产程度不高等问题,有待提高。
至1995年,全市有花卉市场三处(天坛、亮马河、北辰)和花卉零售店254家。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907公顷,其中温室面积22万平方米,生产花卉苗木3 800万株,鲜切花1 860万支。1995年北京市场鲜切花销售总量达8 689万支,比1991年增长6.24倍。实现销售收入9680万元,出口创汇65万美元。从业人员达到5 038人。
4.森林旅游业。森林旅游,是利用森林资源,满足群众回归自然、观光休闲需要的有益活动。90年代在各县区森林公园、林场逐渐开展起来。市林业局于1993年成立北京市森林旅游开发总公司。总公司设有森林旅游汽车出租公司、森林国际旅行社、大森林酒店等5个单位。1994年在松山举行了“森林旅游开线仪式”,先后与9个景区、3个景点、8家饭店、8家宾馆及旅游车队签订了合作协议,初步建立了联网服务体系。先后向社会推出8项专题活动,开辟16条本市森林旅游线路和25条国内旅游线路,为森林旅游业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经济收入从1993年起步的16万元,到1995年达1 180万元。
5.综合经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改变林业单一的生产状况,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市林业局系统先后成立永定林工商、园林绿化设计工程、环境优美服务、林业建筑工程、蜂业、森林旅游开发等7个公司。采取外引内联和人才招聘等多种方式,开办了高尔夫球俱乐部、绿色度假村、熊乐园、中药厂、灭火器材厂等经营项目达200多个,产值逐步增加。从1988—1995年的8年中,共创利润收入达1.32亿元。同时各区县林业经济也有一定的发展。

☚ (七) 森林公园   二、发展历程 ☛
0000147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5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