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五) 转变养畜观念,增加养畜经济效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五) 转变养畜观念,增加养畜经济效益

(五) 转变养畜观念,增加养畜经济效益

1980年前,衡量畜牧业年度成绩偏重于使用“年末存栏头数”指标。许多群众受惜杀惜售思想的影响,宁肯养成“长寿畜”,也不出栏,不但影响经济收益而且低出栏和缺饲草又往往导致牲畜的大批死亡。据调查,甘南藏族自治州1953—1979年共出栏各类牲畜319.5万头,年均出栏率为9.6%,其中60年代为7.0%(1963年最高为11.82%), 70年代为10.83% (1979年最高为13.67%),同期死亡各类成畜304.4万头(只、匹),年均死亡率为9.07%,其中1975—1979年死亡119.4万头, 年均死亡率上升到10.52%, 加上五年死亡仔畜86.1万头,共死亡仔、成畜205.5万头,年均41万头。暴风雪袭击下的1970年全州成畜死亡率高达14.25%, 仔畜死亡33%。
1979年在农村推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的条件下,首先出现了兰州市西固区陈坪公社女社员高学兰专业养鸡户,她养鸡300只,产蛋750公斤,收入1 500多元。成为甘肃商品养殖业的典型,展示了商品化畜牧业的广阔前景。
1980年兰州市出现了养鸡50只以上的专业户48户;临夏州康乐县胭脂乡马集村出现了肉牛育肥户41户。接着又出现了肉羊畜肥户。临夏出现养奶牛专业户200户,酒泉地区出现养猪专业户160户。牛羊畜肥和饲养专业户打破了牧区、农区、城市的经济阻隔,生产、加工、销售脱节的格局, 创造出了牧区、农区、城市有机结合, 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新路子。
1981年2月, 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畜牧业要提高畜产品的商品率”的指导思想。
经过几年的发展,到1984年底,全省有各类饲养专业户59 332户,饲养畜禽248万头(只),其中有一批是专业大户、联户、家庭牧场和专业村。酒泉县出现了九个养猪村、三个养羊村, 一个养奶牛村。
专业户牲畜的适龄母畜比例高,出栏率高、商品率高,经济效益高。酒泉地区哈萨克族牧民叶金汉,1984年饲养牲畜1 007头(只),向国家交售绒毛1 727公斤,羊只折肉6 500公斤,羊出栏率达35%,其中80.5%是商品, 户收入2.24万元。
碌曲县藏族牧民道志的畜群,适龄母畜比例:羊达到58.6%, 牛达到53.2%, 马达到57.0%。
商品生产促进了养畜现代化。1984年和1988年先后建成了工厂化、现代化养鸡及屠宰加工的兰州鸡场和甘肃省种鸡场,并辐射带动了一批厂矿办场和专业户, 规模养鸡得到了发展, 饲养工艺更趋先进。
在商品生产推动下, 静宁县畜牧兽医站成立的畜禽联营公司, 基层站设分公司, 聘请烧鸡名家当副经理,联络100多户贩运户,借用省外贸局静宁冷库,加工运销当地特产静宁鸡, 从1984年7月至1985年1月,加工销售净光鸡、烧鸡6.53万只;促进了全县引进种蛋—孵化供雏—供给饲料—指导饲养—预防鸡病—定点收购—屠宰加工—供应市场一条龙。
1985年甘肃省畜牧厅借鉴静宁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县乡畜牧技术推广体制的意见》,要求:县设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和牧工商经营实体。至1987年,全省有地、县级畜牧技术服务中心50个, 牧工商公司58个,各类经济实体19个,1 500多个乡站中有1/3开展了综合办站。
1988年1月,省政府确定武威等12个县(市)为商品猪基地县,临洮等6县为商品猪重点县。
80年代至90年代初, 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均有很大提高。1992年出栏肉牛50.75万头, 出栏率15%,提供商品牛38.4万头,商品率11.36%; 1992年出栏肉羊303.3万只, 出栏率21.6%,提供商品羊222.59万只,商品率15.8%;1992年出栏肉猪508.88万头, 出栏率86.5%,提供商品猪278.0万头,商品率47.5%。1992年全省绵羊毛产量1 485.8万公斤,商品量1 159.9万公斤,商品率78.1%;禽肉产量165.5万公斤,商品量120.24万公斤,商品率72.7%;禽蛋产量780.66万公斤,商品量571.92万公斤, 商品率73.3%。

☚ (四) 改良畜禽品种,提高畜禽生产性能   第六节 渔业 ☛
0001962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