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龙文鞭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龙文鞭影 龙文鞭影明萧良有著。原名《蒙养故事》。书中内容,采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故事及神话传说,按照韵部,编成对文,加以排列。清杨臣诤认为此书“有裨后学”,“逸而功倍”,加以订补,改名《龙文鞭影》。李绶恩复加增删,于光绪间刊行。“龙文”,是良马,鞭而疾驰,以喻青少年在此书的教育下,能够收到“逸而功倍”的效果。后来李晖吉与徐赞仿其体例,于清末编成《龙文鞭影二集》,分为上下两卷,每卷各十五韵,坊间将其与萧、杨所著四卷合刊,遂成今日流行之本。其江韵部分对文为:“古帝凤阁,刺史鸡窗。亡秦胡亥,兴汉刘邦。戴生独步,许子无双。柳眠汉苑,枫落吴江。”每一句都有典,但便于记忆。 ☚ 声律发蒙 声律启蒙 ☛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教材部 > 蒙學教材 > 龍文鞭影 龍文鞭影 lóngwénbiānyǐng 原名《蒙養故事》。舊時學童知識讀物。明·蕭良有撰;後經楊臣諍增訂,改今名。龍文爲古代良馬名,相傳瞥見鞭影即急馳而前。清·李暉吉、徐灒又合編《龍文鞭影二集》。後坊間合訂刊行,廣爲流傳。全書共收輯兩千多個歷史人物典故,編爲四字短句,句下加注;上下兩句對偶,逐聯押韻,如“卞莊刺虎,李白騎鯨。王戎支骨,李密陳情。相如完璧,廉頗負荆。”順序按韻部編排,既便於誦讀,又可備檢索。 龙文鞭影 龙文鞭影蒙学课本。原名《蒙养故事》,又称《训蒙四字经》。明萧良有纂辑,夏广文为之作注。《鞭影》四卷,经杨臣诤增订,更名《龙文鞭影》,即取“龙文,良马也,见鞭即疾驰,不俟驱策”之义。喻学童读之,如良马之日进千里。清末又经李恩绶校补。另有清人李晖吉、徐灒续辑二卷,目前刊行者为合刊之本。萧良有(明万历间人),字以占,号汉冲。汉阳(今属湖北)人。万历庚辰(1580)进士及第,官国子监祭酒。刚直不阿,恪守职责,见称于世。杨臣诤(生卒年不详),字古度。龙眠(今安徽桐城)人。明末清初学者。李恩绶(1835—1911),字丹叔,号讷盦。江苏丹徒人。著《讷盦类稿》等,中有《蒙求考》一文,显示关注童蒙读物。注者夏广文生平待考。李晖吉(生卒年不详),字子良;徐灒(生卒年不详),字兰畦,均番禺人。 ☚ 关学编 幼学琼林 ☛ 龙文鞭影 《龙文鞭影》Longwen bianying古代童蒙教材之一,属韵语读物掌故类,原名《养蒙故事》。明人肖良友著,夏广文注。随后杨臣诤认为肖著太简略,夏注有错误,于是大加补充订正,改名为《龙文鞭影》,龙文,良马也,见鞭影而疾驰,不俟驱策;书取其名,喻可使受教育才能迅速掌握知识。清末李恩绶又校补一次。清人李晖吉、徐潜仿《龙文鞭影》体例,合编《龙文鞭影二集》。现在见到的多是杨臣诤、李恩绶先后补校本和李、徐二集在一起的版本,开编语为“龙文鞭影,粗成四字,诲尔童蒙,经书暇日。”全书分上、下两卷,内容包括自然知识和历史神话故事。均为四言韵文,按韵部编排,流畅顺口。材料多来自古代神话小说《搜神记》、《世说》诸书。 ☚ 兔园策 太公家教 ☛ 龙文鞭影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明代肖良友始编《蒙养故事》,杨臣诤增订,分上下卷,改名《龙文鞭影》,取自“龙文,良马也,见鞭则疾弛,不俟驱策。”,喻可迅速掌握知识。后有李晖吉等续编《龙文鞭影二集》两卷。均为四言韵文。包括自然知识和历史典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