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工联主义的论战
在第一国际前期马克思主义者为了正确地引导各国工人开展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而与工联主义者进行的论战。工联主义是19世纪50—60年代在英国出现的一种机会主义思潮,是英国工人联合会(简称“工联”)领导集团所推行的一整套改良主义和妥协主义路线、方针、政策的总称,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思想影响。“工联”领导人把它带进了第一国际内部,便形成马克思主义与工联主义的斗争。
工联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迎合一部分工人的落后意识和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只搞经济斗争,不搞政治斗争;把增加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视为无产阶级的唯一要求和工人运动的主要目标。“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是其基本口号。认为改善工人处境的根本手段是工人代表同企业主或政府进行谈判,反对工人的罢工斗争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斗争。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同工联主义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和论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工人运动的道路问题。1865年5月召开的总委员会会议上,工联主义者公然反对工人为争取提高工资而举行罢工,并提出工资水平的普遍提高会使资本家提高商品价格的观点,从而提出工会“有害”论。针对此,马克思于6月20日和27日,在总委员会会议上作了《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报告,批判了这种观点,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总是不断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压榨,资本家总要尽可能地减少工人工资,工人阶级必须为提高工资而进行斗争。同时还强调,工人阶级不应当夸大这种日常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因为这“只是在用止痛剂,而不是在除病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03页)马克思明确地指出,“工人应当摒弃‘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这种保守的格言,而要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革命的口号:‘消灭雇佣劳动制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03—204页)马克思在以后为日内瓦代表大会所写的《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又指出,组织工人群众进行反对资本的日常经济斗争是必要的。但单纯的经济斗争并不能摧毁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必须把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马克思还充分论述了工会的作用,强调工会应成为组织工人阶级反对整个雇佣制度的中心,进一步驳斥了工联主义。(二)关于选举改革问题。60年代中期,英国再次出现了选举改革运动高潮。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英国工人阶级应积极参加这场斗争,并促使斗争取得胜利。但工联主义者却不坚持普选权的要求,在斗争中采取温和的态度和策略。马克思、恩格斯便进一步强调无产阶级必须坚持实现普选权的要求,并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可以与资产阶级激进派结成暂时的联盟。总委员会根据马克思提出的原则,指导了当时的选举改革运动,但后来工联主义领袖背弃了这些原则,与资产阶级一起同政府谈判妥协,使选举改革运动半途而废。(三)关于爱尔兰问题。爱尔兰是被英国贵族、资产阶级奴役二百多年的第一个殖民地,爱尔兰人民为独立解放进行了长期的斗争,60年代再次出现斗争的高潮。面对这种形势,工联主义者却拥护英国对爱尔兰的殖民统治,反对爱尔兰脱离英国而独立。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声援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坚决揭露英国政府对爱尔兰的反动政策和镇压芬尼亚社员起义的暴行,批判了工联主义者的沙文主义立场。指出,爱尔兰的民族解放是英国工人阶级实现自己的社会解放的首要条件。伦敦中央委员会的特别任务就是唤醒英国工人阶级。马克思还谴责和揭露工联实质是少数工人贵族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