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青岛国术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青岛国术馆 青岛国术馆始建于1928年。由青岛市长沈鸿烈任馆长,向宗鼎、崔宝英、弓铁侯任秘书。教务科长高凤岭,编辑科长杨廷栋。设有练习班、摔跤班、扑击班、师范班等,教员有纪延昌、秘道生、高作霖、祝正森、王子平、韩冠洲、韩冠英、常秉毅、尹玉章、田洪烈、王海亭等。1929年青岛国术馆曾组队参加了杭州国考,领队向宗鼎,教练杨廷栋、高凤岭。队员有高作霖、纪雨人、纪延昌、刘英华及女队员郑金娜、栾秀云等。1933年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在青岛举行,青岛国术馆又组队参加武术表演和摔跤比赛。队员常秉毅、韩冠英获对拳第一;张培五获枪术第一和刀术第一,黄树堂获棍术第一;韩冠英获其它第一和剑术第二,杨廷栋获特技第一,常秉毅获特技第四;王永彬、李俊鸣分获摔跤第七、第八。此次运动会显示了青岛国术馆的实力。抗日战争开始,因青岛沦陷,国术馆被迫解散。至1946年重新开办。馆长为李先良,副馆长高方先,教务科长杨庆先,总务科长臧翔枢,编辑科长孙玉秀。武术教师有祝正森、郑守山、纪延昌、周玉章、杜玉兰;摔跤教师有常秉毅,王海亭。 ☚ 山东省国术馆 武术传习所 ☛ 青岛国术馆 青岛国术馆青岛国术馆创办于一九二六年,由市长马福祥任馆长,馆址设于育英小学,但当时没有活动场所。一九三二年,沈鸿烈任市长时,组织武术界募捐筹建国术馆,于一九三四年十月落成,馆址设在广东路一号。招生办法及学业规定:武术爱好者免费自愿入馆学习,练习三年毕业;摔跤、拳击半年毕业。一九三七年日本侵华,青岛沦陷,国术馆被迫解散,直到一九四六年国术馆才开始恢复。当时规定学员毕业需考试武术史、刀、枪、剑、棍、拳,合格者发给证书。 ☚ 武术辅导站 培英武术学社 ☛ 青岛国术馆 青岛国术馆1929年9月建立,地址在青岛市广东路一号。全馆设总务、教务、编辑3个科,占地约3000平方米以上,有办公楼、练功房、学生宿舍、操场等,经费由国民党青岛市政府拨款。国术馆设正副馆长各一,马福祥、沈鸿烈、胡若愚先后兼任馆长。其宗旨为:培养国术师资,开展武术强身壮体活动。教学内容以长拳类的查拳、孙膑拳为主,器械、拳击、摔跤等也在训练之列。开办之初在全市设立练习所30处,1935年发展为95处,1937年发展为151处。“七·七”事变后国术馆及练习所停止活动。1946年重新恢复,李先良任馆长,至1948年,计恢复练习所145处,在册的练习者达5000人。在1933年举行的中华民国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上,青岛国术馆的常秉毅等多人获得对拳、枪术、刀术、棍术、特技表演第一名;同年,以其为骨干组成的青岛队,参加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国术国考,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该国术馆对青岛地方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 青兖气力 青岛市立体育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