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陈忠裕公全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陈忠裕公全集 陈忠裕公全集诗文别集。明陈子龙作。子龙谥忠裕,故名。三十卷,包括赋、骚二卷,诗十七卷,词、曲一卷,文十卷。子龙论诗推崇前后七子,早年所作亦有摹拟痕迹。后国破家亡,感时伤事,风格一变,《小车行》、《秋日杂感》等诗,悲愤苍凉,动人心弦。被誉为明诗殿军。词开有明一代词学中兴之盛, 《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念奴娇·春雪咏兰》、《画堂春·雨中杏花》等借物托意,寓亡国之痛。骈文亦精。有清嘉庆间王昶辑刻本。 ☚ 琅嬛文集 张苍水集 ☛ 《陈忠裕公全集》《陈忠裕公全集》
明陈子龙撰。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号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崇祯10年进士。13年任绍兴推官,南明弘光帝时任兵科给事中,上《自强之策》疏,不被采纳。见朝政腐败,辞官回乡。清兵攻占南京后,同沈犹龙在松江起兵,称为监军。八月兵败,隐藏在山中。隆武元年秋天,又和吴易在太湖起兵抗清,再次失败。后来在苏州被捕,乘清兵不防时投水而死。清乾隆时追谥忠裕。陈子龙是明末文坛的领神人物,难得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早年辞采浓郁,中年浑厚凝练,晚年悲壮苍凉。在各体诗中尤以七律最有特色。有许多组诗表达了他对国事的忧伤,悲歌慷慨,酣畅淋漓,如《辽事杂诗》10首,《都下杂感》4首,《晚秋杂兴》8首,《秋日杂感》10首等。他的代表作中,还有《小车行》、《卖儿行》等,写灾民的悲惨生活,也感人至深。陈子龙在崇祯时曾与夏允彝等组织“畿社”,其文学主张颇受前后七子的影响;但他讲究经世致用,尤其他写给弘光帝的一系列奏议,真可以和贾谊、陆贽相提并论。陈子龙早期的作品集有《岳起堂稿》、《属玉堂集》、《平露堂集》等。崇祯末年以后有《丙戌遗草》、《湘真阁稿》等。他的作品清初已有散佚。经王昶等尽力搜集,编成《陈忠裕公全集》30卷,包括赋2卷、诗17卷、词曲1卷、文10卷,有赣山草堂刊本。此外,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施蛰存、马祖熙标校《陈子龙诗集》。 陈忠裕公全集别集。三十卷。明陈子龙撰。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号轶符,晚年又号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崇祯间曾参加以张溥为首的复社,后与夏允彝等组织几社。南明弘光帝时任兵科给事中,见朝政腐败,辞职归乡。清军破南京后,在松江起兵,称监军。事败,避匿山中,结太湖兵抗清。事泄,在苏州被捕,解送途中,乘隙投水死。著有《诗问略》、《白云草庐居》、《湘真阁稿》等。《陈忠裕公全集》,凡赋、骚二卷,诗十七卷,词曲一卷,文十卷,由清嘉庆间王昶辑刻。 陈子龙有多篇诗歌论文,反映了他的文学主张。他比较重视诗歌的社会作用,主张“导扬盛美、刺讥当时,托物联类而见其志”(《三子诗序》)。要求诗歌创作有感而发,“古人之诗也,不得已而作之;今人之诗也,得已而不已”(《青阳何生诗稿序》)。他倾向于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但更主张诗要有独造,在《仿佛楼诗稿序》中指出诗歌“色彩之有鲜萎,丰姿之有妍拙,寄寓之有浅深,此出致人工,各不相借”。他的诗作有不少反映了对明王朝腐败政治的不满和对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如《小车行》、《白靴校尉行》、《辽事八首》等,都是关注现实的篇章。明亡后的诗,感时伤事,悲愤苍凉,感人至深,著名的有《秋日杂感》十首等。集中以七古和七律最为出色,七古或状物,或托意,气势跌宕,音调促迫,如《蜀山行》、《大梁行》、《高梁桥行》,颇近岑参风调;《赠孙克哉》、《匡山吟寄灯岩子》、《寄献石斋先生》五首则以人物刻画为主,又似李颀风范。他的七律则清丽沉雄,胡应麟评为“格高气逸,韵远思深”(《诗薮》),如《高邮州》、《晚秋杂兴》等都是体现其诗歌特征的名作。故前人以明诗“殿军”誉之。 陈子龙的词学观念比较保守,坚持“诗庄词媚”,要求婉约浓逸,这在他的《三子诗余序》、《王介人诗余序》、《幽兰草序》中均有体现。但他的出发点则是针对明人词曲淆乱、率尔命篇的不良风气,如他提出填词有四难,即用意难、铸词难、命篇难、设色难,就具有纠明词之弊的意义。故其词多婉丽工致之作,如《浣溪沙·五更》、《踏莎行·寄书》、《少年游·春情》等篇之写离情别绪,《小重山·忆旧》、《柳梢青·春望》、《天仙子·春恨》等篇之抒故国情思,在晚明词坛上独占风标,无怪王士禛评曰:“神韵天然,风味不尽,如瑶台仙子独立却扇时;而《湘真》一刻,晚年所作,寄意更绵邈凄恻。”(江顺诒《词学集成》附录引)洵为明末云间词派之领袖。 陈子龙的散文大致宗尚前后七子,无大的建树。但文集中《横云山石壁铭》、《沁蜂文》、《仙都山志》等篇,也属颇见工力之作。 《陈忠裕公全集》于嘉庆八年(1803)问世,其中诗词搜罗较为完备。1988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将其与陈子龙《安雅堂稿》、《诗问略》、《兵垣奏议》等合编成《陈子龙文集》二册,列入《上海文献丛书》影印出版。另有施蛰存所编《陈子龙诗集》,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陈忠裕公全集诗文集。明陈子龙(1608—1647)撰。三十卷。子龙字人中,更字卧子,号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崇祯进士。曾官兵科给事中。见朝政腐败辞职归乡。清军破南京后,在松江起兵,称监军。事败,避匿山中,结太湖兵抗清。事泄,于苏州被捕,乘隙投水死。清乾隆间追谥忠裕。善诗赋古文,尤精骈体,诗与吴梅村齐名。曾与夏允彝等创办几社,为明末文坛领袖之一,主张继承后七子传统。此集清嘉庆八年(1803)由王昶搜集成书。约三十七万八千字。卷首有殉节录、专谥文,明史陈子龙传,夏允彝等人原书各集序二十一篇,王昶全集序及何其伟跋。陈子龙画像一幅,年谱三卷。正文含收赋、骚、各体诗一千八百余首,文百余篇。早期作品词藻赡丽,以典重见长;崇祯末年以后作品悲劲苍凉、沉雄瑰丽。代表作为《小车行》、《辽事杂诗》、《秋日杂感》、《江蓠槛词》等。有嘉庆间赣山草堂本,同治八年补订重刊本。 陈忠裕公全集 陈忠裕公全集别集。三十卷。明陈子龙撰。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号轶符,晚年又号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崇祯间曾参加以张溥为首的复社,后与夏允彝等组织几社。南明弘光帝时任兵科给事中,见朝政腐败,辞职归乡。清军破南京后,在松江起兵,称监军。事败,避匿山中,结太湖兵抗清。事泄,在苏州被捕,解送途中,乘隙投水死。著有《诗问略》、《白云草庐居》、《湘真阁稿》等。《陈忠裕公全集》,凡赋、骚二卷,诗十七卷,词曲一卷,文十卷,由清嘉庆间王昶辑刻。 ☚ 玉茗堂全集 初学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