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师
清代驻防长江沿岸的水军。《清史稿·兵志六》: “长江水师: 道光季年,各省内河水师及沿江水师,船多朽敝,值操练之期,虚衍仪式。奥寇东犯,无以制之。咸丰三年 (公元1853年) 江忠源始建制舰练兵之议。四年,命侍郎曾国藩治水师于衡州,造拖罟、快蟹、长龙、舢板各船,惟舢板船尤为轻捷制胜,长龙船次之。大率水师1营,设长龙船一、二艘,舢板船或10余艘,或20余艘,以拖罟船、快蟹船守营,不以出战。其后水师日增,悉废拖罟、快蟹旧式之船,专以舢板船摧敌。任彭玉麟、杨岳斌为水师统帅,循长江转战东下,克名城以百计,踣巨憝于金陵。同治三年 (公元1864年) 东南底定,曾国藩、彭玉麟以江防重要,疏请设立长江经制水师。简授长江水师提督1人,得专折奏事,隶两江、湖广总督节制,率提标5营驻安徽太平府。每岁于所辖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南5省江面巡阅。设岳州、汉阳、瓜洲、湖口4总兵官。每镇标各统水师4营,惟湖镇标5营,以狼山水师2营并隶之,凡24营。总兵及参将、游击,于收泊战舰处所立汛建署,为营汛治事之地。以船为家,不得在署常居。都司、守备各官以至兵丁,不得陆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