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关于唯物辩证法问题的论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关于唯物辩证法问题的论争 关于唯物辩证法问题的论争20世纪30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唯物辩证法而展开的争论。攻击马克思主义一方以胡适、张东荪为代表,维护唯物辩证法以雷仲坚、姜琦、邓云特(即邓拓)为代表。1930年胡适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文中,公然否认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法出于海格尔的哲学,是生物进化论成立以前的玄学方法”。胡适观点遭到雷仲坚的驳斥,雷在《辩证法与进化论在历史上及理论上之比较的研究——评胡适博士论辩证法》一文中,批驳了胡适对唯物辩证法的攻击,只是一种没有任何证据的主观武断,指出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认识及实践的唯一的有力的科学方法。1932年张东荪发表《辩证法的各种问题》一文,提出五个问题,在自问自答之后,他认为,辩证法根本不能成立。1933年初,秀侠在《张东荪的哲学——对所提出的“辩证法的各种问题”的驳复》中,逐条驳斥张东荪对唯物辩证法的非难。同年6月,姜琦在《辩证法的几个难题之解决》中批驳了张东荪。1933年9月,张东荪又抛出了《动的逻辑是可能的吗?》一文,试图从黑格尔入手,通过对黑格尔的批判,进而否认马克思,提出四个问题妄图以此推翻唯物辩证法。张东荪文章发表不久,邓云特就撰文予以驳斥。邓云特指出,黑格尔的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有本质区别,张东荪不了解事物的依存关系和质量变化,把“正、反、合”三段式机械套用。张东荪再一次遭到反击后,他纠集一批同人,编著了《唯物辩证法论战》一书。其中有张东荪、傅统先、牟宗山、南庶熙、魏嗣览、张抢横等11人的14篇论文,另附有杜威、罗素、柯亨的短文各一篇。与此同时新哲学工作者给予坚决回击。论战的问题主要有:(一)辩证唯物论是不是一个哲学体系。傅统先等人认为辩证唯物论只是一个哲学的幌子,它只是先有了一定的社会学上的主张(即唯物史观),然后,削足适履地把一切可纳入那种主张中去的哲学理论,编成一个哲学的幌子,辩证唯物论谈到哲学就离不了社会学说的支配。对此弱缨著文指出,马克思1845年写的《费尔巴哈论纲》(即《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已包含了辩证唯物论的基本精义。1859年的《经济学批判序言》(即《〈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才开始提出了著名的唯物史观公式。由此可见,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论,从而才产生了唯物史观。(二)辩证唯物论的物质定义有无意义。傅统先等人认为物质只是代数里的个未知数X,物质一词徒有空壳而无实质,而且和实在论所讲的“外界”、绝对观念论所讲的“绝对”并无差别。对此,新哲学工作者引用列宁《唯物论经验批判论》(即《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的论断驳斥傅统先一流,指出概念非一成不变的,不能因为物质概念变化而否认了物质的存在。辩证唯物的物质概念是指独立于人的感觉和意识的存在,与实在论和绝对观念论的“逻辑的结构”或“绝对观念”绝不相同。“绝对观念”和“逻辑的结构”本身就只是一种意识。(三)关于认识和本体的关系。牟宗三说,“离认识而独立的本体是乌有的”。新哲学工作者对此进行了批判,指出,哲学上的认识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离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认识论是没有的。(四)关于意识是否为人脑的产物。傅统先等否认人脑作用,新哲学工作者指出,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人类思维的根基,大脑也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从而正确回答了人类为什么会思维的问题。(五)关于什么是实践。傅统先认为实践是外界的可感觉性或影响。新哲学工作者认为,实践是社会生产、社会历史的实践,并在实践中运用、发展和检验真理。(六)关于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新哲学工作者认为人类的知识是逐渐接近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傅统先攻击说,唯物辩证法若是相对真理,那么为什么要坚持、运用、宣传它呢?如是绝对真理,那么又陷入自相矛盾之中。于是新哲学工作者针锋相对地指出,傅统先的质问表明他不懂辩证法,不懂得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之间本来就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七)关于黑格尔的三段论问题。张东荪等诬蔑唯物辩证法是按照黑格尔的“正、反、合”的“三段法”来排列一切事物的。对此,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创立者及宣传者已多次申明唯物辩证法是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真实把握,是来源于自己的实践活动,新哲学工作者也指出唯物辩证法也是辩证法本身辩证发展的结果,即由古代原始的唯物辩证法——唯心辩证法——近代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新哲学工作者在这场论争中捍卫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 关于萨特自由观的争论 关于萨特的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的讨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