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切韵音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切韵音系 音韵学著作。 今人李荣著。科学出版社(北京)1956年出版。这是直接从现存唯一完整的《切韵》版本——故宫博物院影印宋濂跋本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习惯上简称宋跋本王韵)——研究切韵音系的第一本著作。作者全面排比了宋跋本王韵的反切上下字,利用清陈澧《切韵考》所发明的反切系联法并参考等韵图来分析切韵的声母、韵母系统,经作者考订,切韵有36个声母:帮[p]、滂[p‘]、并[b]、明[m]、端[t]、透[t‘]、定[d]、泥[n]、来[1]、知[ 分出俟母是本书的创见。关于韵类和韵母,本书根据宋跋本王韵的韵目及韵目下的小注,考知隋陆法言的《切韵》本有193韵,王韵增加上声广(虞俺反)韵,去声严韵,共195韵。 《广韵》又将王韵平声真寒歌上声轸旱哿、去声震翰箇入声质末11韵各分为开合两韵,遂成206韵的系统。每一韵依开合口和在韵图中等列的不同又分成几类:开口韵没有u介音,合口韵有u介音;一、二、四等韵没有颚介音,三等韵分三类:子类只有三等的喉牙唇音声母字;丑类除三等字以外还有二等庄组5母、四等精组5母和羊(喻四)母共11个声母的字;寅类是有“重组”的韵。 寅类韵中的字又可分为两类,A类相当于丑类,B类相当于子类。 三等韵都有颚介音。除了寅B类介音为[j]之外,其余三等韵都有[i]介音或主要元音为[i](脂韵)。作者通过分析唇音字的反切上下字,认为唇音字是不分开合口的(除灰魂文三部少数几个唇音字例外),在拟音中唇音字一律拟作开口字。 关于声调,作者提出“四声三调”的理论,认为《切韵》中平上去入四声从音值来说只有3个调位。去声与入声只是韵尾不同,入声有清塞音韵尾。 而在调值上则入声去声是相同的。本书在构拟各韵类音值时,还运用了梵汉对音等新的研究手段,所拟构的《切韵》音系音值与高本汉的拟音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动。本书以很大篇幅列出宋跋本王韵的全部小韵的单音字表,考校精当,对读者极为便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